關鍵詞:指紋識別;圖書館;讀者
摘 要:文章介紹了指紋識別技術、條形碼/IC卡識別技術的特點,并認為利用指紋識別技術,可以激發新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幫助讀者充分利用期刊閱覽室資源,為讀者提供更人性化的移動圖書館服務,提高讀者或工作人員的財產安全和信息安全。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5)11-0129-02
生物識別技術是利用人的生物特征進行身份認證的技術[1]。而人體指紋識別技術也是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目前該技術已經在公安、政府、金融、海關等多個領域使用。隨著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業務需求的發展,圖書館的身份認證應該更加真實、準確、方便,圖書館的服務應該更加人性化,更具有特色。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靈活運用指紋識別技術,可以加快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的建設步伐,提高讀者對入館知識的掌握程度,保護讀者財產及個人隱私信息,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優化圖書館的資源使用情況。
1 指紋識別技術及特點
指紋的唯一性使其被認為是用來認證身份的一種可靠手段。在使用指紋識別技術時,工作人員先通過指紋機采集一枚用戶指紋,再將采集到的指紋進行相應的處理,如對圖片的裁剪、二值化處理等,并提取出該指紋的特點,形成相應的數據,最后通過一定的算法將提取到的指紋數據與指紋系統中的指紋數據進行比對,比對成功就說明是合法用戶,比對不成功則說明是不合法用戶。指紋識別技術具有普遍性、唯一性、穩定性、可采集性、可行性、隨身性等特點,并且安全性很高,攜帶也很方便。
2 指紋識別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
2.1 指紋識別技術在新生入館教育中的應用
新生入館教育是所有高校都會開設的一門課程,但該課程并沒有納入學生的必修課程,而且該課程就一次課,大約一個課時,由圖書館工作人員給新生講授。為了能快速了解圖書館,能夠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圖書館,新生應重視入館教育,認真學習入館教育的相關知識。圖書館也需要制定相應的考核進制,對學習效果進行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新生要有相應的懲戒措施。
為了引起新生對入館教育的重視,讓新生很快地融入圖書館中,圖書館可以借助指紋識別技術并結合Moocs考核機制,在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里為每個新生開通一個自己的指紋ID。學生采集自己的指紋與系統數據庫中的指紋進行比對,比對成功后就可以登錄圖書館的自主學習平臺,自主學習平臺上放有的入館教育相關視頻講座。新生學習完成所有入館教學視頻后,可以在自主學習平臺上隨機抽取一套試題,對所學的入館知識進行在線考核,當新生提交試卷后,系統會自動評分,考核成績合格學生就可以激活其借閱證的所有功能。入館考核不合格的新生需要重新學習,學完后再進行考核,直到考核合格后才能激活該新生的圖書館借閱證。
當然,在對該入館教育課程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圖書館需要與教務處等部門共同探討,把該課程納入學生的正式課程體系中去,將該課程作為一門全校公共必修課,這樣更能引起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
2.2 指紋識別技術在期刊閱覽室中的應用
期刊閱覽室是學生課外學習的重要場所,近年來由于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圖書館的各種資源也越來越緊張,尤其是供學生課外學習的場所。為了能讓學生以最簡單、最快捷的方式了解閱覽室的使用情況,避免一人占多個位置情況出現,可以采用指紋識別技術。學生在進入期刊閱覽室時,必須通過指紋采集,將采集到的指紋與數據庫中的指紋進行比對,比對成功的學生才能開啟門禁系統。該學生進入期刊閱覽室后,系統會根據期刊閱覽室當前的使用情況,自動分配一個空位置給該學生,該學生根據分配的位置,找到相應的位置,而且只能坐在該位置進行閱讀。學生離開期刊閱覽室時,也需要采集指紋,通過該指紋開啟門禁系統,同時系統也會將該學生使用的位置釋放掉,以供其他學生使用,這樣就避免了一個人占多個位置、一人占完一個位置就離開而不使用的現象。系統在分配位置和回收座位時,會通過網絡將當前期刊閱覽室的座位使用情況實時發布到Web服務器中,學生通過網絡就可以很方便地了解每個閱覽室的使用情況,避免學生在多個閱覽室之間不停地奔波,為學生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2.3 指紋識別技術在移動圖書館中的應用
呂瑾瑜:指紋識別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與研究
未來的圖書館將是指尖上的圖書館、口袋圖書館,人們只需要用自己的手指在移動終端上輕輕一劃,就可以瀏覽圖書館中的各種信息,輸入正確的用戶信息就可以辦理圖書續借、下載電子讀物等服務。而移動終端在輸入數據方面非常不方便,為了讓用戶能夠更方便地使用移動設備,在移動終端應用開發過程中,開發人員的設計原則是能讓用戶選的絕對不讓用戶輸入。既然未來的圖書館將是指尖上的圖書館、口袋圖書館,那么圖書館目前所有的功能都將移植到移動終端。為了圖書館數據的安全,就不可避免地要讓用戶輸入一些驗證信息,如何將這些數據方便地輸入所使用的移動終端是必須要解決的課題。隨著智能機的飛速發展,目前已經有很多手機生產商開始推出具有指紋識別功能的移動終端。既然已有的移動終端設備已經具有了指紋識別功能,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這個特點,將圖書館的用戶認證全部改為指紋識別認證,用戶在登錄圖書館的移動終端時,通過手機的指紋識別功能模塊采集用戶的指紋,并與服務器上指紋數據庫中的指紋數據進行比對。此時,用戶的手機既充當了指紋采集設備,又是用戶的瀏覽設備。采用指紋識別技術,可以準確識別用戶的身份,記錄該用戶的所有操作。
2.4 指紋識別技術在自助借閱系統中的應用
為了提高服務質量與服務效率,很多圖書館都引進了自助借閱系統,而目前自助借閱系統基本上采用的是RFID技術,不僅能夠一次性、非接觸地自動讀取成批借閱或歸還圖書的信息,從而提高流通部門的工作效率,還可以通過對架標和層標的綁定,實現書架的有效管理,提高圖書盤點工作效率,提高對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的精確管理和評價[2]。讀者在使用基于RFID技術的自助借閱系統時,首先需要找到所需要借閱圖書,然后帶著想借閱的圖書來到自助借閱系統,并按提示語言將借閱證放在掃描儀上,通過掃描識別讀者信息,再輸入密碼并將圖書放在指定位置,選擇借閱圖書,此時借閱系統就會自動完成整個借閱過程。為了避免密碼被盜、證件丟失或忘帶等情況的發生,圖書館可以利用指紋識別技術來對讀者的身份進行識別,不僅可以避免證件忘帶或證件丟失等情況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同時也可以方便用戶的操作。
2.5 指紋識別技術在圖書館讀者身份認證中的應用
傳統的讀者借閱證一般采用“條形碼+照片”或“IC卡+照片”的形式,讀者在進行圖書借閱時必須攜帶相應的證件,如果沒有證件就不能借閱圖書,此時的圖書館是認證不認人。而在實際生活中,有的讀者會忘記攜帶證件,致使無法借閱;有的讀者證件丟失或被別人盜取后沒有及時發現,沒有掛失,可能會有一定的經濟損失;此外,工作人員在對證件上的照片進行核對時,由于照片的質量和拍照時間等原因,很難準確核對。采用指紋識別技術,用讀者的指紋代替傳統的借閱證,就可以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同時,采用指紋識別技術對讀者的身份進行準確、快速地識別,既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也杜絕了冒用他人證件之類事件的發生[3]。
2.6 指紋識別技術在門禁系統中的應用
為了能夠準確地統計讀者進出圖書館的詳細信息,可以在門禁系統中采用指紋識別技術。當讀者要進入圖書館時,通過指紋采集機,采集讀者的指紋,然后與服務器指紋數據庫的指紋進行比對,比對成功則開啟通道,允許讀者進入。讀者每次進出都有詳細的信息,通過這些信息,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就可以及時了解進館人員的基本信息、借還圖書情況以及進館高峰期等。
2.7 指紋識別技術在自動存包中的應用
將指紋識別技術與傳統的存包系統相結合,實現“點指存包”功能。此種方式與傳統的IC卡存放、密碼管理存放、磁卡存放、鑰匙存放相比,實現了存取認人不認物的目的,解決了忘記密碼、鑰匙丟失、磁卡消磁、IC卡丟失等帶來的損失和麻煩。
2.8 指紋識別技術在職工考勤中的應用
為了能夠真實反映員工的到崗情況,圖書館可以采用指紋簽到。指紋簽到由系統嚴格記錄簽到人、簽到時間等信息,使簽到真正實現公正公平。
2.9 指紋識別技術在安全部門中的應用
圖書館有些部門對安全性要求很高,這樣的部門可以利用指紋識別技術。當要進入該數據中心時,工作人員必須通過指紋采集,將采集的數據與指紋鎖中存放的數據進行比對,比對成功的工作人員才能進入中心并進行相關的操作。
2.10 指紋識別技術在管理員身份認證中的應用
在圖書館的數據管理過程中,無論是系統管理員還是系統操作員,要進入系統都需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一旦系統管理員或系統操作員的用戶名和密碼被盜,不法分子可能會修改、刪除記錄,甚至將整個系統破壞掉,后果不堪設想。圖書館可以采用指紋識別技術,無論是系統管理員還是系統操作員,要想操作就必須通過指紋驗證,驗證合法才能進入系統進行相應的操作。
參考文獻:
[1] 李華.指紋識別技術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J].圖書館論壇,2005(3).
[2] 王朝陽.RFID環境下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研究:以河北聯合大學圖書館為例[J].農業網絡信息,2015(4).
[3] 朱克亮,李春.指紋識別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2(4).
(編校:嚴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