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華明
摘 要:課堂教學就是“教”與“學”互動的平臺。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師生交流互動,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重要手段。課堂提問作為教師傳授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開展并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驅動力。如何在課堂上提出有效性問題,增強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展開,這將是廣大一線教師面臨的關鍵性問題。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就“有效性提問,能否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展開”做以下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提問;創新性思維
教育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表明,思維的開展是由問題開始,從思考問題再到思考中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創新思維展開并產生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提問”是主要也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課堂提問是教師的一項基本教學技能,能激發學生思維促使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所以,提問是否有效,而有效性提問又是否能增強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展開,這還需要教師從以下方面進行思考。
一、通過提問激發學生興趣展開思維
興趣是展開任何事物的動力源泉,學生展開創新性思維也離不開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提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展開思維,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分數初步認識知識點教學時,根據學生當前年齡特征,筆者要求他們用手指表示出每人分到的水果個數:①6個水果平均分給兩人,每人幾個?同學們很快伸出3個指頭。②4個水果平均分給兩人,每人幾個?同學們很快伸出2個指頭。③那么1個水果平均分給兩人,每人幾個?當問到這個問題時,同學們都難住了不知如何伸出手指。筆者問他們為什么不伸出手指?學生回答因為每人只能分到半個水果。這時,學生不但產生了學習分數的興趣,思維的方向也更清晰,有足夠多展開思維的動力。教師要在備課環節認真設計每個問題,讓問題貫穿整個課堂教學,保證學生時刻處在主動參與狀態,在參與中進行知識構建和方法學習,展開創新性思維,提高思維能力。
又如: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知識點教學時,以例題10.25÷12.5=( )促進學生思維的展開時,提出以下問題:①18÷6=( );②180÷60=( );③1800÷600=( )。當學生解決這幾個問題后,提問式①②:除數與被除數有何變化?商有何變化?如果商不變,除數和被除數又是如何變化的?借由這些問題增強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展開,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討論,最終得出結論:除數與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倍數,商不會產生變化。學生通過思維掌握到新知識,再和例題相結合提出問題:除數有幾位數?除數劃去小數點后表示什么?除數劃去小數點后保證商不變,那么被除數需要改變嗎?諸如此類的問題既有著明確的方向性,同時也能增強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展開,并保證思維不離教學目標,進而便能更加深刻理解和記憶新知識。
二、提問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提問同樣也是面向全體學生,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課堂提問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其必須與學生認知水平和想象能力所吻合。問題淺、小、易難以推動學生創新思維的展開,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問題難、大則會增加學生回答難度,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展開。所以,結合學生當前學習實際,教師要掌握課堂提問“度”提出難易適中的問題。例:九九乘法口訣知識點教學時,學生曾遇到這樣一組試題:4×9+9=5×9=( );6×9+9=7×9=( ),如果只是算出結果對于二年級學生而言顯然太過簡單,但要求他們說出每組算式的聯系顯然又太難。于是,筆者轉換思路提出問題:同學們誰能模仿這組試題自己編出另一組試題呢?這個問題便能搭建上學生思考兩組試題的“橋梁”,為學生克服困難提供機會和條件,增強他們創新性思維的展開。當然,通過對題目的思考分析和觀察,同學們最終都獲得了成功。
又如:11-20各數認識知識點教學時,讓學生能夠體會到一個十和幾個一能夠組成十幾,筆者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現在老師這里有14支鉛筆,那么要讓別人一眼看出這里有14支鉛筆,同學們該怎么擺放呢?雖然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留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索,展開創新性思維的機會,進而展示出一個十和四個一。
三、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課堂提問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表現,提出問題必須具有一定的時間空間,在學生有充足思考問題時間空間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在思考中發現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例:數字10認識知識點學習時,通過多媒體技術形象地展示一條數軸,并要求學生填出數軸上的空位,提問2之前的數字為幾?同學們能根據這條數軸提出問題嗎?諸如此類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也促進他們創新性思維的展開,通過思考同學們都能提出很多問題:3之后的數字是多少?8之前又有哪些數字?5之前的數字又是幾?……在這一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進一步激發學生更多的創新性思維。
又例:有余數除法知識點教學時,當學生掌握除式中各部分關系即被除數=商×除數+余數后,為學生設立可供創新的情境,要求學生根據教材的驗算方法思考,除以上驗算方法外的其他驗算方法?學生在通過獨立思考后得出更多驗算方法:(被除數-余數)÷商=除數;(被除數-余數)-商×除數=0;(被除數-余數)÷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余數)=0;被除數-商×除數=余數……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啟示下,通過探究總結出以上驗算方法,明確出有余數除法驗算方法處理好余數是關鍵,也就能弄清楚除數、被除數、余數和商之間的關系。在方便學生掌握運用基礎知識和方法的同時,學生創新意識也得到培養。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是組成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對學生今后學習和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
本文創新點所在即通過對小學數學有效性提問進行研究,并通過實踐教學證明,有效性提問對增強學生創新性思維展開,使得學生質疑數學知識,對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進行數學再創造等,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為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展開提供了充足的條件和機會。
參考文獻:
[1]郭利霞.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新課程導學,2012(27):72.
[2]姜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0(10):1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