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摘 ?要】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圖書館讀者入館率低、館內資源利用率不高等問題,而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上述問題在高職類院校圖書館中變得更加嚴重。內蒙古電子學院圖書館針對這一形式迅速做出相應調整,化被動為主動,利用學生最常使用的新媒體力量“微信公眾平臺”來向學生進行閱讀推廣,而且已經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將對內蒙古電子學院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運行方式及運行效果進行剖析,希望對其他高職類院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微信公眾平臺;閱讀推廣;高職圖書館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媒體閱讀對傳統閱讀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無論它所帶來的是“危機”抑或是“機遇”,“界面”閱讀已經越來越多地代替“紙面”閱讀正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而圖書館作為以收集、整理、收藏文獻為主要目的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新媒體閱讀所帶來的沖擊。下面我們將以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學院圖書館為例,闡述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閱讀推廣的整個過程。
一、媒體的選取
圖書館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轉變服務模式,希望利用新媒體把我們的學生吸引到圖書館中來,促進學生的閱讀積累,但當下的新媒體種類何其之多,如QQ、微博、飛信、微信、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等。我們又為什么獨獨選中了微信公眾平臺,而不是像其他的一些學校開通官方微博或是建幾個QQ群呢?微信公眾平臺到底有什么優勢值得我們選擇它?下面我們看看微信平臺較之其他新媒體力量優缺點何在,下面就讓我們以前文中提到的微博作為對比對象。經過對比我們發現,微博活躍度不是最高的,它不追求互動,對粉絲的要求很簡單,因其追求的是粉絲的數量,所以具備傳播擴散的爆發力,能夠瞬間引爆品牌,故微博更加適用于需要高曝光率、時刻吐槽、對于熱點極其關注的用戶,比起社交網站,其更像是一個展銷平臺。而微信公眾號的核心是互動和粉絲的活躍度,并非是粉絲數量。做好互動,吸引活躍的粉絲是微信公眾號的重中之重。微信基于關系需要忠誠,所以微信公眾號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服務工作。這也正符合高校圖書館的職能,所以微信公眾平臺更加適合選來用作讀者服務工作。
二、電子學院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歷程
(一)申請注冊
微信公眾平臺在注冊時有服務號和訂閱號之分,雖然圖書館注冊微信公眾平臺主要用來進行讀者服務,服務號可以進行界面的自定義菜單,但是服務號每月只能推送1條圖文消息,而訂閱號具有每日推送1條圖文消息的權限,具有更好的推廣條件,而且訂閱號通過認證后獲取開發權限,能更加便于開展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所以內蒙古電子學院圖書館在2013年10月申請注冊了內蒙古電子學院圖書館微信平臺訂閱號——dzxylibrary。
(二)官方認證
隨著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騰訊公司退出了官方認證服務,而微信公眾平臺通過官方認證后,能夠獲得專屬認證名稱、優先推廣、獲取后臺開發權限,為了更好地拓展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服務功能,所以微信公眾平臺于2014年3月進行了官方認證。
(三)提升關注人數
圖書館搭建好微信公眾平臺后,遇到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獲得更多目標讀者的關注,圖書館采用了學生入班宣傳,關注有禮等活動,在極短時間即獲得了超過2000人的關注度,隨后通過不斷舉辦微信平臺的互動活動提升粉絲的活躍度,吸引更多的讀者關注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截止到2015年4月12日關注人數已經達到了4892人。
(四)開發功能
為了吸引更多讀者到館,配合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在館內開通了免費高速WIFI,在圖書館微信平臺上開發了館內WIFI上網認證功能、圖書續借查詢、館內布局及閱覽室查詢、每日開館時間查詢、本周夜館查詢、圖書館每周講座查詢等功能。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除了提供這些圖書館日常信息的查閱功能外,我們還開通了一些與同學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功能,例如,快遞查詢,天氣預報,在線音樂,詩詞賞析、英文中文翻譯,熱點新聞推送等。截止到2015年4月12日,累計發送圖文消息140多期,圖書推薦200余本。
(五)業務拓展
隨著微信公眾平臺的穩步運營,我們不再滿足簡單的圖文信息推送,如何提升讀者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的活躍度成為了我們的工作重點,為此2014年9月圖書館專門成立圖書館微信管理團隊,并開通了微信社區這一新的功能。通過微信社區對我院第十五屆校園文化藝術節進行了實時圖文轉播與互動;借助微社區成功舉辦了2014年圖書館優秀讀者評選活動;目前圖書館正在為社區上開展“你選書,我買單”圖書薦購活動,通過這樣互動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提升了讀者在微信公眾平臺的活躍度,在校內也創建了一個穩定的讀者關注群。
三、運行效果
電子學院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從2013年10月運行至今,到底有沒有成效?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下面讓我們以2015年3月14日至2015年4月12日這近一個月的時間的數據為例,來進行一個數據分析,首先是這一個月的時間內的用戶活躍統計情況,由我們制成了下面的兩個趨勢圖(圖1、圖2)。
圖1 圖文頁閱讀情況趨勢圖
圖2 圖文分享轉發情況趨勢圖
首先我們來看圖1,這張趨勢圖反應的是這一個月內圖書館圖文消息閱讀的人數與次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點擊量統計,從圖中可以看出數據的波動幅度較大,基本上我們每一期推送的內容都有人在看,可是點擊次數與人數總是從幾十到幾百上下浮動,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現象呢?我的分析如下:1.我們發布內容的時間段還沒有穩定下來,沒有是同學們養成定時查看推送消息的習慣;2.周末與節假日點擊次數要比平時更多一些,可能是因為周末的時間較多且可以處在WiFi覆蓋的環境下所造成;3.每日發送的內容不盡相同,有些內容并未受到同學們的喜愛。所以今后我們應該重點調整從同學們感興趣的內容入手,穩定每周發送期數與發送時間,這將是提升我們的圖文信息點擊量的關鍵。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下圖2,它反映了我們所發布的消息的分享量,即被同學們通過微信把消息分享給他人的次數,從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在這一點上我們所做的是遠遠不夠的,經過調查發現,只有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才可以促使讀者產生分享給他人的想法,所以我們下一步講制作一些專題網絡調查來了解同學們關注點和興奮點在哪里。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關注人數增長統計情況,我制成了三張趨勢圖(圖3、圖4、圖5)。
圖3 ?新關注人數趨勢圖
圖4 取消關注人數趨勢圖
圖5 累計關注人數趨勢圖
這三張趨勢圖所反映的內容是我們的平臺用戶人數,也就是平臺的關注人數變化,據圖中數據分析,我們平臺的關注人數雖然每日都有一些變動,但都是十分微小的變動,平臺關注人數目前是趨向于穩定的,但相較于我校一萬多名在校生看來,平臺的關注人數還擁有一定的上浮空間,如何吸引剩下還未關注的同學來可關注我們的平臺,就是我們今后要著手解決的問題了。
三、結束語
新媒體發展對于圖書館來說可謂是一把雙刃劍,即帶來機遇又帶來挑戰,而目前大部分提供傳統閱讀服務的圖書館該如何在新媒體載體下擴展新的服務功能,并不是單單依靠一個微信公眾平臺就能做到的,這將是一個系統的綜合性課題,本文僅僅是以我院圖書館運營微信公眾平臺的現狀為例,引發新媒體時代下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思考,希望借此為同類院校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裴勁松.新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的閱讀促進[DB/OL]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326/c14677-24737743.html
[2]秦新立.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閱讀現狀與高校圖書館服務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