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傳媒對中小學生語文應用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中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采取措施,努力發揚積極影響,促進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健康發展,同時努力減少或消除消極影響,避免學生被誤導,影響語文應用的規范性和正確性。
【關鍵詞】傳媒;中小學生;語文應用;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對于“傳媒”這個詞,《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有兩個義項:1.傳播媒介,特指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新聞工具;2.疾病傳播的媒介或途徑。本文涉及的是第一個義項的“傳媒”,除廣播、電視、網絡等,還包括廣告牌、商店門頭等向公眾傳遞信息的媒介物。這些傳媒在現代社會中幾乎包裹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也是人們生活內容的一部分。中小學生處于這樣的環境中,語言應用能力自然要受到相應的影響。這種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本文擬就當代傳媒對中小學生語言應用的影響進行簡要分析,并據此向中小學語文提一些建議。
一、當代傳媒語言對中小學生語文應用的積極影響
(一)快速擴展學生視野,擴大語言表達范圍
報紙、期刊、兒童讀物等平面媒體,網絡、電視等立體媒體,幾乎就是全世界全社會的信息匯總平臺,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里,各個時期、各個地域、各個民族、各種文化的信息均有涉及。這些傳媒工具在當代中小學生身邊交互影響,確實有效地擴展了他們的認知視域,使他們在短時間內了解到較多的信息,積累較多的不同領域的詞匯,最終輕而易舉地擴大語言表達的范圍。這在傳媒不發達的社會中是不可想象的。
如中央電視臺播出多年的《大風車》少兒節目以及相關的科教節目等,都是中小學生愛看的節目。這些節目內容豐富,涉及的知識領域較廣,能有效擴大中小學生的觀察和認知視野,使他們足不出戶便能認知很多事物,懂得很多科學道理。類似的傳媒內容還有很多,對當代中小學生進行交互影響,使他們在語言表達范圍上不斷得到擴展。
(二)提供良好語用范例,提升語言應用能力
報紙期刊之類的平面媒體文章在出版期一般經歷了審稿、校稿的過程,一些好的報刊審稿有一審二審甚至三審,校稿至少有三校。經歷這樣過程后出版的文章,語言應用上一般比較規范,錯字別字較少。中小學生接觸這類文章,可以受到積極的語用影響,使自身的語言應用朝著規范方向發展。此外,平面媒體中紙質兒童讀物也對中小學生的語文應用產生著積極影響。一些好的動漫讀物不僅配圖和故事內容有趣味,語言應用上也較具有規范性和時代性,對中小學生的語言應用確實能起到較好的引領作用。
與平面媒體相比,集視聽內容于一體的網絡和電視對中小學生的影響更大。現在網絡已大量普及,很多農村孩子也能在家中用電腦或手機上網。網絡上有很多文章是從報刊等平面媒體上轉載的,具有規范性,可對中小學生發揮示范作用。一些網絡兒童文學,也可從一定程度上豐富中小學生詞匯。
電視進入了千家萬戶,哪怕是貧窮的農村家庭,一般也有了電視。所以現在的中小學生很容易受到電視的影響。電視節目一般都是普通話播出,這有利于中小學生學習普通話,提升普通話水平。許多節目的主持人在語言應用上都很有風格,不僅語用規范,而且往往很會修辭,可以為中小學生提供良好的語用參考。
以上這些媒體對中小學生的語文應用均有影響,但影響的程度各不相同。調查發現,由于中小學生與報刊接觸機會并不大,也存在城鄉差別。縣城及以上城市的中小學生接觸報刊機會較多,學校或家長均為學生訂制相關的報刊。而在鄉鎮及以下的農村中小學,中小學生一般難以接觸到好的報刊。就縣城以上城市中小學學生而言,有閱讀報刊習慣的學生又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此看來,報刊之類平面媒體對中小學生語用規范引領影響客觀存在,但范圍有限。相對報刊而言,紙質兒童讀物對中小學生語言文字應用的影響稍大一些。這種動漫類兒童讀物現在鄉鎮以上中小學學校的學生均可方便地從學校圖書館或周邊書店獲得,影響面較寬。網絡在當前我國普及率較高,但在廣大農村仍不普及,城里的一些貧困家庭也還用不上,所以,網絡對中小學生的影響也是十分有限的。但同樣是立體傳媒,電視卻有著十分廣泛和深遠的影響。這是因為,電視已進入千家萬戶,即便是很貧困的家庭,大多也有電視。所以,對中小學生影響最大的是電視。
二、當代傳媒語言對中小學生語文應用的消極影響
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當代各種傳媒對中小學生語文應用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在產生消極影響。以下就談談有關的消極影響。
(一)不規范的網絡用語誤導中小學生
現代傳媒中,網絡是一個大眾參與的平臺,每個人在網絡上都有權個性地表達。打開網絡,不難看到許多五花八門的表達方式。數字化、字母化、別字化、合音化方式的表達屢見不鮮。如“就是就是”寫成“9494”,“拜拜了”說成“886”;“美眉”或“妹妹”說成“MM”,“老公”說成“LG”;“同學”說成“童鞋”,“和諧”說成“河蟹”;“這樣子”說成“醬子”。這類表達迎合了年青人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因此被年輕網民廣泛使用和傳播。尚處于學習成長期的中小學生,接觸到這類表達后,也自然會受到吸引,也不自覺地使用,有的甚至用到了網絡之外。比如有一小學生作文中寫道:
“星期天,GG帶了他的GF來到家里。我很不喜歡他的GF,因為她一看到我的MM,就不停地PMP。”
看到這段話,不了解網絡用語的人是很難懂的。事實上,學生所寫這段話中,“GG”指“哥哥”,“GF”是英語單詞“girlfriend”的縮略,指“女朋友”,“MM”指“媽媽”,“PMP”指“拍馬屁”。學生只是盲目地模仿網絡用語,并不知網絡用語照搬到作文或生活交際中會造成障礙。就以這段話而論,其中字母縮略就涉及兩種方式:一是漢語拼首字母縮略,二是英文單詞構詞語素首字母縮略。一段話中同時用了兩種縮略方式已經不規范。再者,像“MM”之類的,可以是“媽媽、妹妹、美眉”等詞的拼音首字母縮略,在這段話中各個詞代進去都能通,因此就有了歧義,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可見,網絡用語盲目搬用至其他場合,會造成許多交際障礙。可是由于中小學生接觸網絡多,只知求新求異,不知規范表達的重要性,很容易盲目模仿使用。endprint
(二)廣告修辭用語誤導中小學生
媒體上刊登的許多廣告,都有或多或少的修辭手段。特別是一些利用諧音手段構成雙關表達的廣告語,能給人以較深的印象,實現預期廣告目的。但這些廣告進入中小學生耳目之后,對這些認知尚不成熟的中小學生容易產生負面影響。比如某小學生總把“依依不舍”寫成“衣衣不舍”,究其原因,原來是他上學路上一家服裝店門頭上寫的就是“衣衣不舍”。某小學很多學生總把“迎”字中間多寫一豎,究其原因,原來是校門口地面上“歡迎光臨”幾個大字就多寫了一豎。可見,由于當代中小學生處于各種傳媒的包圍圈之中,加上自身認知識別能力尚弱,很容易受到一些廣告用語的
誤導。
(三)成人化傳播內容致中小學生用語過早成人化
傳媒中并非所有內容都針對中小學生,相反,大多數內容是針對社會成人的。比如每天黃金時段的電視劇,愛情的、暴力的,大多只適合成人觀看,并不適宜少兒欣賞。但遺憾的是,無法避免中小學生受這些節目的影響。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心理并不成熟,面對成人化的內容并不能進行正確識別處理,容易受到不良影響。
“東南網”曾報道一篇小學生作文,其中涉及了三角戀情節和打胎等內容,所寫內容完全與其年齡不相符。作文如圖:
由圖中可見,作文大體內容講的是王子、公主和另一男子之間的三角戀故事:王子和公主結婚了,但公主還和以前的男朋友保持不清不楚的關系,以致懷了孩子之后被王子要求打胎。整篇作文內容完全是成人化的,與作文作者年齡毫不相符。小學生之所以寫出這樣的令人驚訝的作文,完全是因為受了當代電視劇的負面影響。現在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大多是一些適合成人觀看的愛情片、戰爭片、動作片等,而這個時段中小學生也并非睡覺時刻,也跟著大人一起看電視,因此要受到影響。特別是當下流行的大量愛情肥皂劇,三角戀、墮胎等片段不斷出現在中小學生的視聽感官中,導致中小學生過早地涉及相關概念。在這種背景下,寫出如上的作文也就不奇怪了。
(四)電腦的應用導致書寫能力下滑
2013年,武昌理工學院曾經在一次活動中讓學生30分鐘內抄寫500個字,基本要求是書寫工整、連貫,易于辨認,像螞蟻爬的、太潦草看不清楚的等,直接判零分。結果是8414名大學生參加測試,52%的學生被判不合格。究其主因,都是因為用電腦時間多,動手寫字時間少,導致書寫能力下滑。大學生的這種表現并不是大學時才出現的,而是在中小學就出現了。在中小學階段,一方面書法課多年未得到重視,另一方面電腦在學生家庭中漸漸普及,很多學生花在電腦打字上的時間多過動手提筆寫字的時間,所以文字書寫能力大幅下滑。
三、中小學語文教學建議
當代傳媒對中小學生的語言應用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中小學語文教學要注意發揚媒體的積極影響,減少甚至避免消極影響。為此,特提以下建議。
(一)將媒體中有示范意義的語言應用材料適時應用于語文課堂
語文教師平時要注意搜集媒體中符合規范的、修辭得當的適合作參考樣本的語言應用范例,如報刊上的文章或電視上的特定節目等,然后按照教學的需要,將這些范例用于課堂教學,使學生從中學習到更多內容,提升語言規范度、表達準確度。
(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媒體廣告修辭用語,促進規范用語
為避免媒體廣告用語對學生的用語規范產生負面影響,中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區分規范表達和修辭用語之間的關系。要明白修辭上為達到某種特殊的表達效果,可以適當改造一些既有語言結構。比如某品牌蚊香廣告詞為“默默無‘蚊”,由“默默無聞”諧音改造而成。字面上將“聞”寫成了“蚊”,但只有基于“默默無聞”而理解“默默無‘蚊”,才能引起人們心理上的新奇感,進而實現廣告效應。可見,這樣的修辭應用中,規范的語言結構原形仍然存在,是理解修辭用語的基礎,是要學習掌握的結構。
(三)重視書寫能力培養
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加強文字書寫能力的訓練,或者直接開設一門書法課,專業訓練學習的寫字能力,避免書寫能力弱化,同時也有利于傳統的中國書法文化的傳承。
綜上,當代傳媒對中小學生語文應用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中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采取措施,努力發揚積極影響,促進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健康發展,同時努力減少或消除消極影響,避免學生被誤導,影響語文應用的規范性和正確性。
參考文獻
[1]洪倩,張書洪等. 網絡語言對語文教學影響的調查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4).
[2]張成芝. 現代傳媒對語文教學的影響[J].文學教育,2007
(12).
附注:本文為貴州省教育廳課題《當代傳媒語言對中小學生語文應用影響研究》(項目編號:2014ZC238)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超,男,1979年生,漢族,貴州金沙人,貴州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中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