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占榮
【摘要】多少年來,中學作文教學一直陷于為了應付考試而“一湊、二抄、三套”的怪圈,出現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現象,這不僅使學生畏之苦之,不得已而為之,考試后自然輕之厭之,進而棄之,只視其為謀取狹隘功利的敲門磚,而且束縛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個性的發展,誤導學生對學習的認識,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是違背素質教育宗旨的。因此,我們要大力打造綠色作文。
【關鍵詞】綠色作文;寫作能力;寫作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綠色作文,追求情感的真誠、思想的真實、個性的真切。“綠”在一個“真”上,綠在一個“悟”上。綠色作文為做人而寫,伴人生而存。“綠”在一個“人”上,作文升華做人,做人促進作文,讓學生世界觀的正確樹立,理想的打造,個性的弘揚與知識的學習,作文的提高同步發展。
如何讓作文“綠”起來呢?教師要為學生多打幾條通道。
首先,把社會這本無字書作為通道用來引進活水。學生作文最大的障礙是沒有觸動感情生發的“典型”事例。為解決學生無米之炊的困境,我們曾經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老師給學生提供大量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好句、好段讓學生死記硬背;指導學生寫作也是對一則材料做多角度分析,讓學生紙上談兵,無形中把學生變成了有固定程序的機器人,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造成學生的作文缺乏活力、生命力的結果。
筆者進行了這樣的嘗試:讓有條件的學生每晚必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并把它作為一節作文材料儲備課,堅持每天一節見聞感悟課。把社會生活這本無字書作為通道,實現了作文題材的變死為活,內容變空為實,情感變假為真,學生作文“綠”了起來。
學生在每天的《新聞聯播》課上,切身感受到了祖國的日益強大,國際社會地位的提高,世界風云的變化,自己肩負的責任;從《焦點訪談》中,看到社會的弊病,腐敗分子之可惡,環境問題之嚴重,希望工程之偉大,悟得生存之道。《東方之子》中覓得成才之法,為人之道。借《東方時空》書寫天下興亡之憂。這本無字書打破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升學書”的封閉式學習機制,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為綠色作文開發了無盡的源頭活水,這樣學生的眼界和心胸就會變化很大,思想融于時代,情動于衷,文發于外,鑄魂于心。綠色作文使作文與做人融于一體。
見聞感悟課是給學生的另一本生活無字書,經常組織暢談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的活動。讓學生說真話,訴真情。因為“真”是善美的基礎,是做人的準則,也是對寫作的基本要求。教師參與其中,并拿出自己的下水文章,以生動的演講打動學生,對學生的作文,給予熱情的點評,同學們共同評議,然后讓一部分“先覺”的學生以精彩的感悟文章打動“后覺”的學生。同時讓學生明白:勇于說心里話,寫心里事,發切身感。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敢于如實表達,不怕說錯;才能沿著正確路子步步提高,也可避免出現拼湊套、假話連篇、言不由衷、人云亦云的文章。寫作內容必須是真實的,才能打動讀者,感染讀者。情貴于真,真出于自然,這樣的文章才是學生作文的綠色食品。
總述無字書開辟的綠色通道,大啟天下事,小啟身邊情:活水源源,真情綿綿,有米下鍋,作文不難。
其次,以有字書為通道激活靈感。歷來的閱讀教學大都是繼承式的,學生只需通過填空、選擇或簡答,把教材中的有關信息吸收儲存起來就大功告成了。而創造式閱讀則與此大相徑庭:“把自己的生活當作正文,把書籍當作注解,以一顆活躍的靈魂,為獲得靈感而讀書”。只有創造式閱讀才能使有字書成為激活學生寫作靈感的綠色通道。如學《項鏈》時,我在充分講解的基礎在,當堂讓學生談“對小說女主人公馬蒂爾德的看法”。由于這是在領會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的,故學生對問題有極大的興趣,同時也有所思有所感,或多或少都能圍繞問題談自己的見解,對課文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創造式閱讀之所以能夠實現,從根本上說,是因為讀者與作者同樣是生活的參與者與感悟者。創造性閱讀產生的作文,是名副其實的“借題發揮”,這所借之題,可以是作品的內容,也可以是作品的形式,也可以是一句名言或一個細節。總之,只要是書中的某一精彩之筆像打火機一樣點燃了讀者積蓄在心的靈感,他就會抓住這電光石火發揮成文,屆時,得魚而忘筌固然可以,即使買櫝還珠亦無不可。如我在作文課上經常讓學生自己講評,讓學生做主角,我只做配角。在講評習作時任意抽取一篇作文,有學生讀,學生講,學生評,學生議,最后學生總結,學生定論,始終都是即興發言。由于學生當了評析主人,他們熱情高漲,一個個引經據典,侃侃而談。長此以往,這種做法收到了很大成效,它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作文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有效地證明了“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在語文教學中同等重要,相輔相成”的正確性。
第三,以感悟法為通道開發靈性。靈性人人有,死活在開發。綠色作文,歸根結底,應是學生靈性與個性的自我展現,教師不可越俎代庖,但卻可以點石成金。
首先,以情動情,營造感動,是開發靈性的關鍵。語文老師必須是永葆激情的人,這種源于熱愛生活的激情應當是豐富的、熱烈的、持久的。平時如巖漿蓄積于心底,用時便噴涌而出:口能點火,筆能生花。教師在與學生的共同的日常生活中,尤其在課堂上始終要以飽滿的熱情感染學生,讓學生與你感情上共鳴,使他們在感情升華中開發靈性。
其次,啟迪悟性,喚醒個性,是開發學生靈性的根本。在作文教學中,要多啟發學生思考。非思考不能有悟,無個性不能算悟,悟性乃是思考與獨創的統一。如果說營造感動,啟迪悟性,是教師育人的營養,那么積累感動、歷練悟功,就是學生成人的血肉。客觀上有取之不盡的源頭活水,主觀上有點石成金的感悟啟迪,綠色作文怎能不生機勃勃,枝繁葉茂!
(編輯:陳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