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裕嘉
沒有鄉村教育的現代化,就不可能實現中國教育的現代化。近年來,我省鄉村教育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廣大鄉村教師為此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慶祝第31個教師節暨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這樣說道,全省廣大教師特別是鄉村教師克服多重困難,堅守三尺講臺,爭當默默耕耘的園丁,甘做照亮別人的蠟燭,為黨和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演繹了不平凡的事跡、展示了不平凡的精神。
鄉村教師承載著鄉村教育的希望。發展鄉村教育,關鍵在教師。而鄉村教師的現實處境與責任承擔之間,存在巨大的錯位。長期以來,如何讓鄉村教師下得去,怎樣留住鄉村教師,成為基層教育部門領導和鄉村學校校長們頭疼的難題,要不要留在鄉村,也讓鄉村教師舉棋不定。
如何下得去
“山區學校留守兒童占大多數,老師既要教學,又要照顧學生的生活。而一些剛分配來的90后獨生子女教師,自己的生活都還不能完全獨立,讓他們照顧那些還不懂事的孩子,真算得上是個苦差事!加上山區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生活條件艱苦,待遇較低,年輕教師即使來了,也很難留住。”會寧縣新添鄉一位老師告訴記者。
2015年,甘肅會寧這個曾經以“狀元縣”著稱的地方,因一批教師通過警察招考而離職備受社會關注。事實上,這樣的離職現象,不僅僅發生在會寧,在我省其他一些地區,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鄉村教師流失、流動的現象。
天水市麥積區潘集寨學校總務主任李金寶說:“鄉村教師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住房條件有限,一般都是擠在單身宿舍里。像我們學校還比較好點,因為距離市區近,有能力的老師都把房子買到了城區,實在沒能力的就租房住。但是村學就不一樣了,村學大都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老師們沒地方買菜,有些老師回家就要把一個禮拜的吃的全部帶上,在學校洗澡也成問題。”
對于鄉村教師投考警察的現象,李金寶分析認為:在目前的社會狀況下,大部分人都沒有謀到自己理想的職業,而是迫于現實的壓力先找到一個工作崗位來穩定生活。同時,各行各業人才濟濟,有著一大批業務骨干,一些人感到壓力很大。而教師早起晚歸,工作辛苦,收入相對較低,人們對警察社會地位的認同感要高于教師,往往對教師另眼相看。
“招考警察期間,正值公務員工資待遇提高、養老保險并軌,教師的工資待遇政策還沒有完全落實。并軌后,除去每月繳納的公積金、醫保、養老保險、職業年金等后,教師平均每月工資增加了兩三百元,若放到現在,或許轉行的教師會少些。”李金寶說。
面對現實的困境,是離開還是留下,困擾著很多鄉村教師。
“我本身就是農村出來的,所以對農村的生活也比較習慣,但是我的男朋友在外地,我們倆長期異地也不是個事,假如學校也能為他安置一份工作,我是很樂意的。”2015年師范畢業的90后學生張某,在談及想不想到鄉村學校任教時這樣說道。
“要想解決鄉村教師下不去、留不住的難題,首先得改善鄉村教師的生活條件,比如配套建設教師住房,讓到鄉村任教的教師住上標準化的房子。同時,為鄉村教師上網提供保障,建立以網絡為平臺的教師成長共同體,在評優選先上,應該向鄉村教師傾斜。”李金寶說,“還應當建立完善補充和流動機制,比如幾年一次調動,讓工作在鄉村的教師能有機會進城。擴大特崗計劃實施規模,定向培養一專多能的鄉村教師。”
如何留得住
中寨初級中學地處隴南文縣,全校大部分教師都是年輕人。作為中寨鎮目前唯一的一所中學,全鎮孩子都要在這里完成初中的學業,高中則要到縣里就讀。而從中寨鎮到文縣縣城大約有40分鐘的車程。原來在這所學校任教的馬老師和吳老師也通過警察招考離開了。
馬老師家中有一老母,老婆也沒工作,家境很差,他報考警察只為一個目標,每個月多拿一千元補助。雖然被分配到文縣最差的一個鄉工作,他也比較滿意。吳老師師范本科畢業,頭腦非常靈活,講課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鄉村條件落后,他一直想進城。在他看來,要想調動,沒有機會是行不通的,而參加警察考試又不求人,又不花錢。
“鄉村教師離職的原因林林總總,但終歸逃不過待遇的緣故。一些地方基層警察的待遇與鄉村教師相比,也就是每個月多幾百元。但就是這幾百元,讓基層教師面臨著尷尬的選擇。一些人選擇了‘把握當下,跳槽離開了。”對于一些同事的離職現象,中寨初級中學一位老師如此解釋。
學校美術教師陳建軍告訴記者:“說實話,對農村學校男教師來說,真正的老大難問題是成家立業。因為招考警察是35歲以下,這部分年齡的老師要么剛剛成家或是沒有成家,有的找不上對象,成家的也陷入長期兩地分居的尷尬境地。雖然男教師有國家正式編制,卻難獲得女孩的青睞。”
“我們這所學校地處農村,三天兩頭就有老師調走,一走就是五六個。新分配的教師還沒來,所以學校的老師不夠,我剛完成初三班的化學教學又要到初二當班主任。其他教師也是一樣,都是超額代課。”姬小文說。
作為中寨初級中學校長的姬小文在當地是有名的“媒人”。 為了能留住年輕教師,留住人才,姬小文左思右想,決定為學校老師做媒。他認為,老師們只有成家了安定下來,才能安心教書。
學校里的會計年齡也不小了,但由于性格比較內向,一直沒找上合適的對象,姬小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恰好學校來了一位年輕女教師,姬小文便制造機會讓他們獨處,撮合他們,給他們做思想工作,有什么外出的機會便讓兩人一起去。時間久了,兩人也擦出了愛的火花,一樁婚姻撮合成了。
一位老師和他的愛人長期兩地分居,姬小文為了讓他們能靜下心來搞教學,四處奔波,設法將這位老師的愛人也調到了中寨中學。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姬小文覺得,這些年輕教師只要能留下來踏踏實實地教書,就很不容易了,“對于很多鄉村教師而言,那些偏遠的鄉村,早已不是談論理想與興趣的地方,黃土之上的他們,猶如在麥田收割之后的地里刨食的動物,有多出幾百元的收入,便拼命去抓住,能多一點是一點。”
如何教得好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對廣大鄉村教師的真實寫照。
通渭縣某地鄉村教師李某告訴記者:“資源共享,教學設施的完善是教好書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師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用良心做事,用良心教書。”
“在我看來,作為一名教師,就應本著一顆為了孩子能學到一點東西的心去教書,這也是絕大多數教師走向農村,留在農村的根本原因。目前,很多鄉村教師想進城,內在原因是邊遠地區的教師默默無聞地教了幾十年書,可職稱難以晉升,省級骨干評選,一線鄉村教師也難以評上。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鄉村學校的教學質量,導致教師流失、流動現象的加劇。要讓鄉村教師教好書,必須設法穩定教師隊伍,完善學校的教學設施。”李老師說。
鄉村教師面臨的困境不僅在于生活待遇、職業榮譽等方面,專業成長之路也不順暢。
“目前,農村有很多留守兒童,因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們跟著爺爺奶奶,但是有的老人不重視孩子的教育,我們不光要給學生上課,還要負責他們的生活,比他們的父母都負責。這也使得鄉村教師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搞教研。”隴南市武都區琵琶鎮琵琶小學一位姓馬的老師這樣說道。
“我們平時沒有外出的機會,除了參加一些國培和省培計劃項目外,基本上只能自己學習。而在農村,設施落后,上網學習的機會也比較少,所以平日里只有自己多看看書。不像城市學校老師,可以去外省參加各種培訓,和一些名師面對面交流,這些對我們來說還比較遙遠。提高專業能力,不是我們不想,而是確實沒有辦法。”馬老師說。
“農村學生雖然越來越少,但年級全,科目多,對應需求的專業教師就多。在相應學科教師配備跟不上時,只能由現有老師替代兼課。這樣他們就疲于奔赴教室上課而很少有時間備課,鉆研教學,若再很少有機會外出培訓,長此以往,專業水平不但提升不了,而且教學會變得越來越死板。” 姬小文說,“其實,如果能建立教師基層鍛煉工作制和城鄉教師定期輪崗工作制,把優秀人才放在農村基層一線進行培養和鍛煉,并對農村教師進行傳、幫、帶,那么就能讓鄉村教師學習到更多的先進教學經驗和方法,提高業務能力。”
針對鄉村教師隊伍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各種問題,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從全面提高鄉村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等方面入手,進行了頂層設計。9月8日,甘肅省政府第9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甘肅省鄉村教師支持行動計劃》,提出了我省的具體實施辦法。
“看到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出臺,我真的太高興了,希望相關政策措施能夠盡快落實,讓廣大鄉村教師真正得實惠。”定西市的一位鄉村教師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