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讓100多名教師轉崗做專職保安,如果不是因為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當地教育部門也不會作出如此決定。而現實情況是,當地生源減少,基層學校教師富余,且當地財政吃緊,難再花錢請保安。作為教師,對學生很熟悉,也對學校很熟悉,在現實困難面前,教師轉崗做保安雖屬無奈,卻也能夠理解。
然而,對教育行政部門而言,讓部分教師轉崗做保安只需一紙文件,但對當事教師而言,突然離開教學崗位,心理上存在落差在所難免。且教師屬于專業技能人員,其身份在民眾心間的認可度自然要好過保安。但在現實困境面前,教師個人的訴求顯然是被忽略了。
但問題并不止于此,一所學校教師富余,可以選擇讓教師轉崗教授其他科目,一個地區教師富余,讓這部分教師轉崗做保安顯然不是長久之策。如何應對教師富余之后可能面臨的問題,在這方面,當地教育部門僅僅是頭痛醫頭,顯然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當前的教育語境下,教師“鐵飯碗”的局面其實依然未曾改變。進入到教師這一行業中,只要不犯一些政策性的大錯,呆一輩子的也大有人在。這中間,其實有部分教師并不適合當教師,卻占據著教師的編制和崗位。教師職業缺少必要的退出機制,容易導致教師隊伍的板結化,難以保障教師隊伍的健康發展。同時,讓一些不適合當教師的繼續留在講臺上,又會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教師轉崗保安的痛點也正在于此,這一權宜之計的背后,反映的是教師群體進出渠道的不通暢。自今年開始,教育部已在全國開始“教師資格證國考制度,通過定期考核注冊來提高教師的入職門檻,這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師群體素質,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師轉崗的現實問題。只有通過制度上的優化,破除教師”鐵飯碗“,建立定期的師德和技能考核標準,通過公平、公正、公開的制度來保障教師群體進出的暢通性,這才是醫治教師轉崗問題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