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
【摘要】作為語文老師,要怎樣上好口語交際課才能讓課堂效率達到最大化,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并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呢?本文對全面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口語交際能力;策略;“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之間的交際活動越來越活躍、密切、頻繁。進入21世紀,對口才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沒有良好的語言素質,已經作為衡量一個人素質的基本標準之一,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能力,是一個人力量的主要體現,如果人的溝通能力強,則容易獲得別人的同情、合作和幫助。“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等古語無不告訴我們:國之興亡與說話的力量緊密聯系起來,充分揭示了說話的巨大作用。新版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口語交際”的概念:口語交際是一種必備的能力,應培養學生學會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進行文明和諧地交流的素養。“口語交際”也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一個重要而嶄新的課型,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口語交際課教學的首要任務和重要任務。作為語文老師,要怎樣上好口語交際課才能讓課堂效率達到最大化,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并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呢?
一、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說樂說
李吉林老師曾說:“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口語交際訓練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一方面,口語交際訓練必須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另一方面,口語交際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形成說話的能力,有效地進行社會交際。所以在創設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想說、樂說,正是有效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
我曾經帶過一個這樣的班,當時學生口語表達狀況是:上課時發言的人寥寥無幾,即使有人發言,也總是那么一兩個。尤其在口語課中,小組討論熱鬧非凡,可點名個人發言時,卻支支吾吾,像擠牙膏了。我仔細琢磨其中的原因,發現有些學生由于缺乏口語展示的機會,喪失信心已久,已經習慣當聽眾;有些學生從沒想過自己做發言人;有的則缺乏語言交流技巧,常常不能用恰當的語言來表述內容,失敗次數多了,也就漸漸地失去信心了。也有時候是教師在有些話題的選擇上不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不知從何說起而無話可說。
為此,我立足課堂,精心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體驗說話的樂趣。如我在教學——《扮旅游大使,說風景名勝》這一口語交際課時,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中,我就運用多媒體電教手段,通過播放課件,讓學生欣賞祖國壯麗的山川美景,激發學生說名勝談風景的表達欲望。此外,為了增進學生愛國愛鄉的美好情感,我在介紹家鄉風景這一環節中,以學生身邊的幾處風景為藍本,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展示家鄉最美的幾處風景,讓學生扮演成旅游大使,向游客介紹家鄉的美景,再現了現實生活,精心創設了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生動、逼真的情境展現出極大的感染力,激發了他們強烈的表達欲望。在這堂課里,通過采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角色創設情境,教師精心設計導語等,使學生如臨其境,情緒高漲,說話的主動性被充分地激發起來,學生們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氣氛熱烈。
教師要善于根據口語交際的內容精心創設情境,孩子們就會情不自禁地用耳朵去聽,用大腦去想,有真切體驗、真實領悟,使學生饒有興趣的主動地投入說話訓練中去,語言表達更加深入。這樣,他們的語言才會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
二、用心挖掘課程資源,讓訓練隨時隨機
新課程語言因素十分豐富,為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供了廣泛的內容和形式,給學生留有廣泛的想象和說話空間。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課程資源,把口語交際訓練融入每一個相應的教學環節中。如:在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滲透口語交際訓練的機會特別多,幾乎在每一個質疑、釋疑的環節中,師生之間、生與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中都為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口語訓練提供了機會。如:我在教學《神鳥》一課時,學完課文后,提問:你對課文中的神鳥、人和那些小動物們有怎樣的看法?文章表達了人們怎樣的心愿?請你跟同學交流交流。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提問學生:請你結合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和同學交流,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有什么體會,在班里與同學交流。在教學《心正筆正的柳公權》一文后,我讓學生就某一命題開展小小的辯論—有人說,現在電腦網絡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我們小學生可以不用再學書法,直接練好在電腦上的打字本領就行了!請同學們就此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并注意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養成有禮貌,學會尊重他人,懂得合作。這些練習設計都來自我們的教材,貼近學生的知識和思想實際,使學生有感而發,有話可議。
我們要用心挖掘課程資源,讓學生在課堂上能隨時隨機地跟同學、老師交流,在實踐中互相啟發、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在雙向互動甚至多向互動的過程中體驗口語交際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愛心點亮自信,讓表達積極流暢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教師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我。”教師要懷著一顆火熱的愛心,積極去肯定學生,樹立起交際的信心。愛是世界上最動人的語言,愛是一種人間的真情,是維系人類社會正常運轉的紐帶。“愛”,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字,但是卻富有很深很深的內涵。無論你扮演什么角色,都要富有愛心。一個面帶微笑、豁達開朗、循循善誘、平易近人、生活富有情趣的老師,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他們總是富有感染力和影響力,總是讓學生感受到無比溫暖的鼓勵和關懷,因此深受學生的喜愛。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們也要用愛心去點亮學生的自信。對優秀的學生不吝贊賞。如:我在教學《扮旅游大使說風景名勝》這一口語交際課時,對表達能力較強的同學熱情贊揚:“這位旅游大使的表現真精彩,讓我們聽了你介紹仿佛身臨其境!你真行!” “你能全心全意地投入課前準備中去,搜集到了最全面的資料,所以才給大家呈現了一幅雄奇美麗的長城圖!老師真佩服你!”對于認真傾聽他人發言、評價中肯的同學,我說:“你能留心傾聽旅游大使的介紹,你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大膽說出自己的意見,給予了恰當的評價!你真棒!”有時還可以叫全班同學一起來大聲表揚出色的同學。同樣,對于暫時落后的學生,我們也要懷抱一顆寬容之心,包容他們的錯誤,減輕他們的思想負擔,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對于膽小或由于緊張而說得不夠好的同學,我們更是要滿面笑容地鼓勵他:“孩子,別慌!你能行的!再試一下!”“孩子,相信自己會是最棒的!” “孩子,老師發現你不僅說得好,而且說話時儀態自然大方,聲音響亮!是其他同學的榜樣!”同時,還可以暗示其他同學為他鼓掌加油!
別小看了教師的語言,教師充滿愛的語言如火炬,能溫暖學生的心靈;如明燈,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讓期待成功的愿望在他心中生根發芽;如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師愛讓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從而積極主動學習。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都代替不了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所以我們要注重評價,積極鼓勵,用愛心點亮學生的自信,讓學生自信表達。
四,留心生活點滴,著眼未來發展
生活即課堂,口語交際不能僅局限于口語交際課上的訓練,還要有意識地在各種生活情景中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口語交際離不開生活,現成的課本資源我們都想盡辦法把它用情境再現給學生,我們更可以直接利用生活中生成的口語交際資源,尤其在語文課上,我們可以隨機應變地抓住說話的契機,如一位同學來校上課遲到,老師問明原因才知道是她在路上幫助一位迷路的小姑娘等到了自己的媽媽才來校的,老師因勢利導,開展了一堂“隨時隨地助人為樂”的說話課,雖然暫時偏離了課堂的教學目標,但內容很真實,很充實,不僅進行了說話練習,還讓學生在口語表達中發現了生活的真理。像這樣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我們應當做個教育的有心人,適時抓住契機,抓準話題,訓練口語交際能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是孩子心中溫暖的港灣,家人是孩子的驕傲和依靠。一般來說,學生都是愿意和自己親人交談的!對于性格較內向的學生來說,這是進行語言訓練的有效辦法,鼓勵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見所聞講給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家人聽。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口語家庭作業,讓學生在家庭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布置家庭作業,勸告爺爺或奶奶不要成天泡在麻將桌上,這樣對身體不利,要求孩子與爺爺或奶奶對話,爸爸媽媽當評委;再如,讓孩子和遠方親人通電話,爸爸媽媽做評委等,和家人一起討論“該不該看動畫片”“小學生要不要有自己的零花錢”等。讓孩子在交流與表達中注意運用禮貌用語,久而久之,孩子們便會形成開朗的性格,說話語言流暢,有自己的見解。同時,在口語交際中受到了良好的文明的熏陶,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我們應當從課堂延伸到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素質教育和21世紀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我們善教,學生才能樂學。講究策略,下好“心”字上的功夫,講究策略,從課本到生活,從生活到課堂,適時,適境,處處指點學生說話,讓每一位學生都在肯定、贊揚、欣賞中自信表達!在反復的實踐中練習和領悟,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一定能得到長足的提高!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