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琴
【摘要】作業作為一種課堂的延伸和拓展的形式而長期存在。它常常是教學設計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而在傳統教育觀念中的作業,一向是教師設計、布置的,而我采取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的做法,并不是偶然的產物,而是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理念的指導下,大膽地對長期以來傳統語文教學的挑戰與嘗試。
【關鍵詞】自主選擇;自主設計;認真反思;不斷成長;不斷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作業的設計、布置和批改一向是老師行使的特權。其實,老師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要設計出與之適應的作業—難;堆積如山的作業要細細批改——累。而這種內容、形式、要求統一的作業,大多數學生是望而生畏的,有的甚至相互抄襲,應付了事,效率自然低下。長期以來,在教學中,我進行了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的教學嘗試,現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一、各取所需,自主選擇
在實行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再也不能把學生當作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是一個個具有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生命體。他們的學習優勢、興趣指向、需求程度都各不相同,面對教師布置的統一作業很難與之相適應。自主設計作業,在內容和形式不作任何限制,讓學生自由發揮,完全可憑學生所“能”在作業的數量、內容、難度、形式上進行合理的自主選擇。如:既可選擇基礎題,也可選擇綜合題;既可書面作業,也可口頭作業;既可是文本的知識,也可是生活所得;既可獨立完成,也可小組討論合作完成。大至對某一實踐活動的報告,對某一題型的收集、整理、歸納和解答;小至給課文配音、配圖、縮寫、擴寫、改寫、補白、編課本劇等,甚至可寫自己想寫的內容,抒發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對某一事物的看法和建議等。
二、各顯所長,自主設計
記得有一次,我要外出聽課,正碰到半學期質量檢測,心想:這一去聽課,沒有復習就不說了,說不定學生還會鬧出什么名堂來呢!這可怎么辦呢?后來,我靈機一動,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呀!這可是從來不曾有過的舉措啊!當我把這一想法告訴學生時,他們也先是一驚,但教室馬上熱鬧起來了,一種帶有新鮮感的激動和躍躍欲試的表情躍然紙上。這時我趁勢列舉了一些內容和形式,但沒有作任何限制,而是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喜好。一周后我重返課堂,讓學生們展示自己設計的作業。看著大家能夠精心設計出這么精彩的作業,這樣有質量的作業,我打心里高興著。這里閃爍著同學們的智慧和創造的火花。這是全班同學的心在與我交流。我用心地評價著、批閱著。然后我根據同學們設計出來的作業歸納成六大類,稍加整理打印成期中復習提綱。沒料到全班同學學得特別起勁,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隨著同學們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閱讀和習作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提高,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的內容之廣,形式之多,質量之高,熱情之高都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三、認真反思,頓有所悟
實踐出真知。在我安排同學們進行自主設計作業教學嘗試的日子里,每次都能從學生的“作業”中體現出同學們真實生動的生活狀況和別具一格的思考能力,以及從中折射出來的學生思維過程和方法,促使我認真地反思,深有感悟。
(一)作業也有創新的廣闊天地
作業作為一種課堂的延伸和拓展的形式而長期存在。它常常是教學設計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而在傳統教育觀念中的作業,一向是教師設計、布置的,而我采取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的做法,并不是偶然的產物,而是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理念的指導下,大膽地對長期以來傳統語文教學的挑戰與嘗試。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教學創新,從學生“作業”的內容和形式看,更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踐的結果讓我明白了:教學也需要平等,教學也要講求容讓,老師們的作業觀也理所當然應當如此。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既能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主人公態度和創新精神。
(二)生活更是作業的源頭活水
通過實踐,我才真真切切地認識到唯有生活才是學習語文的源頭活水。學生自主設計作業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充分展示了生活天地。學生自主設計作業就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讓同學們自然而然地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學生通過觀察自然,體驗生活,從中得到感悟和見解,與教師平等地交流,增進了相互間了解,師生關系更為平等和諧。隨著我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的不斷嘗試,同學們課外學習語文的熱情高漲,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每個同學都能從現實生活中去感悟去發現,把“作業”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通過課外的大量閱讀,收集各種素材,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向教師訴說。每個同學的心中都流淌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生活之水。學生們心中的話就隨著這股水流,流向心田,流向“作業”。
(三)“作業”促使我的專業不斷成長
我原先擔心沒有備課在課堂上會被學生問倒,而現在更擔心沒有不斷學習會被學生的“作業”難倒。大教育家朱熹曾經說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讓我時時感到有一種被學生考倒的危險,逼著我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語文素質,要不斷在學習中用知識武裝自己,時時刻刻保持充足的“源頭活水”,這不僅是解決學生在課堂或在“作業”中提出問題的需要,也是盡快找到指導學生“作業”的最佳方法和契合點的需要,更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四)“作業”促使學生素質不斷提高
自從嘗試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以來,我驚喜地發現,同學們更喜歡學習語文了。他們的交流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創造性能力、質疑解難能力、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就隨著學習興趣的濃厚而漸漸提高了,從而真正實現了我們教學的主要任務—提高同學們的綜合素養。這使我深刻認識到學生的求知興趣和熱情一旦被喚起所呈現的個性和創造力是無窮的。我想,能促使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就是有效的教學。
總之,在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的嘗試中,我收獲了激動、收獲了驚喜。當然,學生如何“作業”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還有廣闊的實踐空間可以開發,我一定要在今后的實踐中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永麗. 淺談新課程改革中語文教學的創新思維[J].現代閱讀,2011(3).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