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維護網店名譽的官司,隨著法院的終審判決而塵埃落定。令人意想不到的判決,不但讓古筱菁無法接受,也讓很多人欷不已。名譽,是指社會上人們對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聲望、信譽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名譽權,是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的對其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我國《民法通則》第 101 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從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來看,享有名譽權的主體只有公民和法人。對于公民,不難理解。
而對于法人,我國《民法通則》第37條規定:法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是依法成立;二是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三是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四是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而在虛擬網絡環境下設立的店鋪,未經工商注冊登記,既不屬于個體工商戶,也不具備法人成立條件,因此,法院既不認定此網店為享有民事權利的自然人,也不認定為享有民事權利的法人,以網店不具備民事主體資格,不享有名譽權,應該說與我國當前的法律并不相悖。
可是,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虛擬網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已成為我國商品交易的一支有生力量,電子商務交易已滲透到社會經濟的諸多領域,網絡化生產和消費的模式正在成型。然而,網店之間不可避免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彼此之間免不了相互揭短、中傷、詆毀,網店名譽往往因此而受損,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只是因法律、法規的滯后、不健全,就使得虛擬網店失去了獨立的民事主體資格,不能依法享有名譽權,長此以往,就會放縱網店間惡意侵犯網店名譽事件發生,終將導致電子商務市場秩序混亂,嚴重阻礙網店的健康發展。因此,完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建設 規范電子商務秩序,促進電子商務良性健康發展,已成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