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發
漢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髓,國人歷來主張“衣冠上國”。楊磊以女性穿著旗袍的翩翩美態和服飾文化,作為他心中與陶瓷藝術的聯結和創新,創作出了《粉彩旗袍人物》系列。

生命中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奧妙和趣味,等待我們去悉心探索。也許是前世姻緣,也許是天命所為,借以抒發性情也罷,關聯生命安頓也好。無怨無悔地為其付出時間和心血,這樣的自我完成可謂富庶。如嵇康之鍛也,武子之馬也,陸羽之茶也,米顛之石也,倪云林之潔也,皆以僻而寄其磊塊俊逸之氣者也。
青年陶瓷藝術家楊磊,一出生便與陶瓷結下了深厚的淵源。擁有深厚瓷文化底蘊的千年古都景德鎮,好似一口源源不斷的靈泉,為楊磊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大量的新鮮素材。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景德鎮人,對于陶瓷藝術的敏感和喜愛,自然是從小耳濡目染的結果。
正值青年的楊磊,師從墨彩描金傳人王國華先生。擅長墨彩、粉彩、新彩、釉里紅斗彩人物、花鳥等創作。多年來在藝術的道路上,楊磊始終不忘初心,一直堅持在原創繪畫領域里探索。近年來,楊磊專攻人物工筆,在陶瓷人物繪畫里,楊磊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
自存念開始構思創作人物瓷畫,楊磊在下筆苦練技法的同時不斷加以思考,什么樣的狀態和服飾最能體現東方女性的獨特美與時代的意義。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楊磊不斷地請教專業人士,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漢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髓,楊磊把目光鎖定在被譽為國粹的旗袍之上,并把女性穿著旗袍的翩翩美態和服飾文化,作為他心中的陶瓷藝術與這時代的聯結和創新。他創作了《粉彩旗袍人物》系列,風格優雅端莊、氣質高昂,將中國的服飾藝術和女性端莊之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粉彩旗袍人物瓷板畫《晨曲》,畫面中夏日清荷,艷艷隨風。許是暑熱太盛,一妙齡女子左手握折扇,右手微觸下額,略略慵懶。以閑適放松之態,靜坐荷塘穩石,雙足浸潤水中。右側身邊置放幾卷書,一冊打開狀。女子眼神柔順,張望前方,像是在回味思考。是一段故事引人入勝,或者是人生課題回味無窮。細觀周圍景象,荷葉連連。欣欣向榮之態,滴滴露珠攀附,微墨色的葉片把畫面襯托得極其靜謐。女子寶藍色的旗袍配水紅色的披肩,溫柔的色彩與自然的景象融合得相得益彰,一切顯得那么和諧,給人以強大的視覺安撫和心靈安寧。精細的工筆線條彰顯了楊磊在繪畫方面的深厚功底,此作品在今年瓷都景德鎮舉辦的百花獎中拔得頭籌,獲得了“唐英杯”金獎。
楊磊創作的陶瓷作品《花樣時》,2014年被景德鎮市陶瓷博物館館藏。此作品背景采用傳統粉彩手法,而人物為新彩技藝。在多年創作的理念中,楊磊一直渴望在瓷畫的世界里,將古老的傳統技法與現代特色有效融合。時間的流逝,歷史的沉積,在繪畫里促成的不僅是技法的成熟,還有不同時代的鮮明特色。由于女性旗袍都比較艷麗,花型也多以傳統喜慶的圖案為主,于是楊磊大膽采用了新彩的顏色豐富和靈活鮮亮,以此來突出富有現代感的華麗元素。
畫面中,兩位鮮衣曼妙女子體態輕盈,她們或坐或立于芭蕉叢中,似剛剛游園盡興借地小憩,又似姐妹在自家園中吐露心事。接連蕉葉一碧如洗,搖曳隨風生動如許,地上落葉數片,一女子著藕荷色的旗袍,發髻挽荷花一朵,初夏的鮮艷一覽無余。一女子手捧鮮花靜靜賞析,一襲黑底印著大紅牡丹的旗袍將她襯托得落落大方。如花一般嬌艷的青春,唯這清朗的初夏不可辜負。整幅畫面立體感極強,用心觀看,有人入畫中來、畫中人欲出的夢幻美感。對于美的追求,必然是人心所向。
楊磊認為,自己只是一位安住于畫筆色彩和泥土之中的普通陶瓷人,堅持用真情實感來描寫眼中所看到的世界,所有的作品都是他對生活認知的反映。所謂的藝術在他看來,只是通過塑造形象來如實表現作者的意識形態。藝術是藝術家心靈的告白,也是品格的再現。心中若是對美沒有正確的懷想和發現,無法產生美的共鳴,更不能促成美的品格。
作品《待》,畫面中一溫婉女子手托香腮,目光略微哀愁,靜坐山石之上。似惦念等待,似悵然若失。整體畫面布局合理,無不傳達出美的訊息。女子背后的假山上,蕉葉相依,蘭草叢生,右側樹木豐隆,欣欣向榮。畫面色彩比配相宜,粉彩與新彩手法完美融合。
美是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也只有內心真正具備美感的人,才能如此用心,明察秋毫,與細微枝節中感受生活的種種美,并在創作中盡情抒寫美。那份心境上的悠然與自得,情懷上的優雅與寬闊,也許才是藝術創作的本質。不做時代的復制者,也不做歷史的盲目膜拜者。楊磊情重瓷畫,古今相容,希望他的陶瓷文人畫能走得更遠。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