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芬(東莞職業技術學院體育系 廣東東莞 523808)
大學生體質達標新標準下高校田徑選項課發展環境特征及對策研究①
李玉芬
(東莞職業技術學院體育系廣東東莞523808)
摘 要:在高校的體育教育教學的改革過程中,越來越多寓教于樂的新興體育選項課進入體育教學,稍顯枯燥無味的田徑教學課出現了不被重視,甚至少人選擇的沒落境地。加強高校田徑選項課的開展,可以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保障大學生體質達標新標準的實施。該文對高校田徑選項課的開設現狀及原因、田徑選項課的發展環境特征進行研究分析,提出高校田徑選項課的發展對策,旨在全面提升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為高校田徑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大學生體質健康新標準田徑選項課對策研究
①基金項目:東莞職業技術學院院級基金項目(與定向運動相融合的高校田徑選項課程改革研究——以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014C74)。
教育部日前印發《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樹立健康第一的高校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參加體育活動,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好習慣,提高體質及保健能力。田徑運動作為高校一項體育基礎運動,跑、走、投、跳是基本的運動方式,通過田徑運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各項機能,也是其他運動項目的基礎,在提高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能力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實施了1年左右,各高校及學生都十分重視大學生體質達標新標準的落實,基本都單獨組織專門的體質達標測試,學生為了通過測試,也都積極投身到體育鍛煉中去,有的還抽出專門時間用于田徑項目的運動,通過基本的田徑運動,學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身體素質,輕松通過體質達標測試。大學生體質達標新標準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高校田徑選項課的開展,但在各高校實施過程中發現選修田徑選項課的人數仍遠少于其他運動選項。面對此種困境,如何在大學生達標新標準下更好地提高學生對田徑選項課的認可,同時也不斷適應新時期下的體育課程教學要求,使田徑選項課健康發展,同時帶動高校學生的整體體質,成為需要迫切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通過對廣東省15所高校的田徑選項課的開設狀況進行調查,發現都沒有開設專門的田徑選項課,這反映了田徑選項課在高校公共體育課中的發展十分滯后。調查顯示,61%的學生不喜歡田徑運動,認為田徑運動枯燥無味,對于老師來說,在田徑課中,安全問題成為困擾教學的一個難題,近幾年來全國高校出現多起學生在田徑運動中意外受傷的事件,導致學校及教師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雖然如此,在對高校老師的調查中,老師們有一半左右認為田徑選項課的開展還是有必要的,只有1%左右的老師認為沒有必要開設田徑選項課[2]。
2.1認可度低
隨著大學生體質達標新標準的實施,各高校思想上越來越重視學生身體基本素質的提高,也組織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由于田徑運動是以個人活動為主的項目,基本形式是走、跑、投、跳,技術動作要求不高,需要反復進行,日積月累的練習,顯得比較枯燥乏味,比起其他的體育運動的娛樂性和多變性,田徑運動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學校也沒有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重新設定教學目標和進行課程改革,忽視了健身的根本,依然使用傳統教學方式,以競技項目為主,簡單地要求完整性及系統性,極大地降低了田徑選項課的大眾性,限制了田徑課的發展[3]。在田徑教學中,教師是教學引導者,但并不是每一個體育教師對田徑的理念和技術都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加上缺乏創新精神,所以教師對田徑選項課也有畏難情緒,認可度低。
2.2內容枯燥
大部分高校偏重于競技運動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在田徑選項課堂教學里以技術性動作的學習為主,這些技術性動作從小學就開始練習,形式和內容都基本差不多,重復機械的模仿練習,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4],難度偏大,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參與積極性不高,課堂缺乏活力。
2.3教法陳舊
很多高校都實施田徑選項課的教學改革,但改革的效果不明顯,在教學方法上也沒有特別大的突破,基本上使用以前傳統的田徑教學方法,如示例法、分解法、練習法等,這些教法偏重于對技術的講解和運動效果的追求,對教學過程的多樣化及娛樂化要求不夠,太多的技術練習讓學生失去耐心和興趣,甚至產生厭煩情緒,另外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固定,走程序化,按部就班,不科學合理,不能因材施教,讓學生對田徑選項課敬而遠之。
2.4考核單一
當前田徑運動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基本就是依據速度、高度及遠度作為考核的指標,重結果輕過程、偏技術輕能力,這并不能真正考核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教師的教學成果,因為每個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存在天生的不同,有的同學原本就身體素質突出,根本就不需要付出什么就可以輕易通過考核,而有的同學因為本身天賦不足,無論如何努力都很難拿到合格的成績。這導致兩個極端的同學都會因此失去參加田徑活動的興趣,這種不科學、不合理的考核方式違背了素質教育和大學生體質達標新標準的要求,限制了田徑選項課的發展。
2.5設備不足
田徑選項課大多都是場外活動,部分高校田徑設施設備陳舊老化,場地不足,布局不合理,天氣惡劣時因為沒有室內場地往往導致田徑活動無法進行,影響了田徑選項課的開展。
3.1更新觀念,統一思想
學校、教師和學生作為田徑選項課的建設者、組織者和參與者,都要積極更新觀念,提高對田徑運動的認識。田徑運動是提高個人身體素質最簡單有效的運動項目,是衡量一個國家和一個學校整體運動能力的基本標志,不僅能提高個人的體質,還能增加個
人的意志力和激發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增強對不斷變化的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最終實現大學生體質真正意義上的達標。
3.2優化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
田徑選項課應該與時俱進,適應現代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勢,教學內容應該體現健身娛樂為主,競技成績為輔,增強實用性和可行性,增加趣味性和娛樂性,寓教于樂,以人為本,根據各個地區學生的特點適當增加學生們喜聞樂見的田徑運動項目,比如東莞的學生喜歡籃球,可以將籃球融入到田徑運動中來。改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可采取分組教學,結合不同的情況靈活進行田徑項目的運動,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喜歡上田徑運動,培養學生熱愛田徑的氛圍,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
3.3考核多樣化,評價合理化
以大學生體質達標新標準為基準,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多方位、多層次進行田徑選項課的考核,體現考評結果的科學性、客觀性、合理性及全面性。可以把目的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起來,開展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維度評介體系,進行全面科學的綜合考核[5]。應該改變以前的單一的考評體系,注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將學生學習的過程也納入考核范圍,平時的出勤率、學習態度、進步程度及運動熱情都予以記錄并作為考核的依據之一,最終的運動成績并不作為考核的唯一指標,鼓勵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田徑運動中來。
3.4田徑選項必修,加強課程管理
學生在選修體育課程時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從性,不一定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的體育課程,田徑運動能力是所有體育項目的基礎能力,田徑課也是基礎課,所有學生必須要先進行基礎課的學習,在此基礎上才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其他體育選項課,基于這樣的體育教學需要,應該將田徑選項課改為基礎選項必修課,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體育鍛煉,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隨著大學生體質達標新標準的實施,從實際取得的數據來觀察,可以看到大學生身體素質偏差的情況有明顯改善,但仍有相當部分大學生的身體達標測試不能通過,通過的優秀率也是偏低,這就需要高校依然要重視田徑選項課的發展,促進田徑選項課教學改革的成功,培養學生積極參加田徑運動的熱情和興趣,在科學的教學體系下,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反過來為新標準的實施提供更好的基礎保障,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
參考文獻
[1]徐陽.山東省普通高校開設田徑選項課情況調查與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5):671-672,691.
[2]高科,靳梅媚.高等職業院校田徑課開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4,1(11):32-35.
[3]丁佳佳.高校田徑選項課的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版,2013,10(25):123-125.
[4]鄭雅蕊,孫璞,陳森林,等.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25(3):85-87.
[5]王宗平,趙國梁,莊惠華.大學體育課程教學實踐與走向[J].體育與科學,1999(2):54-58.
作者簡介:李玉芬(1980—),女,河北張家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及運動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7(a)-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