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壽強
(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 天津 300270)
乒乓球動作教學關鍵事項解析
楊壽強
(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 天津 300270)
縱觀可知,乒乓球為一項技術性要求極強的體育運動,其打法多種多樣,配套戰術層出不窮。動作教學作為乒乓球教學中的關鍵內容,占據著十分重要應用地位,運動員技術動作是否合理正確,技術基礎功底是否牢固均會對其日后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在日常教學活動開展中,應緊抓學生步法、手法、協調性等關鍵事項訓練,努力為其日后運動生涯發展進步奠定扎實的技術基礎,意義十分深遠。在此,本文將針對乒乓球動作教學關鍵事項進行簡要探討。
乒乓球 動作教學 關鍵事項 解析
在我國,乒乓球一直以來都被稱作為國球,其可謂是流行于全球的一種球類體育項目。近些年來,縱觀國際重大乒乓球比賽,我國運動員幾乎包攬大部分冠軍,戰功赫赫。伴隨著體育事業的深化發展,乒乓球運動在我國已然擁有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滲透普及在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由此可見,認真開展乒乓球動作教學工作顯得愈發重要,教練員能夠有效運用針對性教學策略,充分激發學生乒乓球學習熱情,實現良好教學成效的優化獲取。
1.1 步法訓練教學
練習乒乓球步法的時候必須掌握相關要點內容,保持良好準備姿勢,便于實現步法快速移動;快速作出判斷反應;兩腳有力蹬地,關注重心交換跟腰的重要性。其中,步法靈魂在于重心交換,基于正確方式移動步法,則能夠最為經濟滿足移步選位擊球目標。一般采用的步法訓練方法為,一,單一步法,在訓練學生乒乓球步法中,單一步法訓練可謂是基礎要點內容,其質量水平高低跟步法水平呈現出正比關系,在初始教學階段,教練員應結合并步以及還原步等主要步法技術針對學生實施反復訓練,伴隨著動作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進一步要求學生掌握交叉步以及側身步等較大難度乒乓球動作步法,扎實學生基礎,使之能夠隨機應變,無論面對那種來球均能夠靈活選用合適步法,與此同時,基于多球訓練手段的合理應用,強化練習單一步法,促進學生移動步幅及速度、步率的全面提高,使之熟練掌握該項技能。二,復式步法,其主要指的是在實際擊球進程當中選擇使用兩種及以上不同步法,此訓練教學方式應用重點在于有機結合各類步法,因此,又可將復式步法稱作結合步法,在日常教學練習中,需遵循由簡至難的訓練原則,緊抓實踐教學,通過大量結合步法實現反復練習。三,關系處理,步法跟身體素質并不是直接對等的,然而,步法通常要將身體素質作為專項素養體現,所以,需努力強化訓練學生身體素質,全面實施專項素質訓練,促進步法成效增強;合理使用手法主要是將步法作為關鍵前提內容的,唯有通過有效步法才能搶占有力位置,進而正常作出擊球動作,可見,乒乓球步法跟手法為獲取良好乒乓球運動成績的必備條件,二者互相銜接依存,同樣重要。
1.2 手法訓練教學
第一,移動中攻下旋球,基于削球手法應用向左右兩角位置持續供下旋球;學生在整個移動過程中持續完成拉中突擊以及抽拉、拉弧圈等動作,旨在強化學生抽拉技術應用。第二,移動中單面攻球,選擇使用推擋及攻球手法,向左右兩邊位置持續進行供求,在此注意需控制初始控球角度不得太大,建議對應落點滿足學生移動能夠被充分調動即可,另外,能夠讓學生在銩中通過正手攻球方式實現還擊,基于此,增強學生移動靈活程度且強化其正手供球技術應用。第三,拉弧圈,該訓練方式應用目的在于鍛煉學生有機結合正手與反手供球技術的能力,增強其左右步法移動靈活性,運用推擋或者攻球手法向左右兩角持續供球,使得學生能夠由正手跟反手兩方面進行供球實現有效還擊,與此同時,在此進程當中應不斷加快供球速度;向學生供沒有一定規律的左右兩角球,旨在強化其擺速,使其反應能力水平顯著提高。第四,殺上旋半高球,訓練目標有效強化學生手臂擊球力量,使之能夠果斷殺高球,具體方式為,進行上旋半高球提供,讓落點盡可能處于底線周邊;讓學生持續發力拉前沖弧圈球,或者是用力殺半高球。第五,綜合訓練,讓學生通過多元化乒乓球手法動作運用盡可能供出不同速度以及落點位置、力量以及旋轉的球;結合各類球性質特征,要求學生選擇使用多元化技術手段展開還擊行為,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全面技術能力增強,并強化其反應能力。
1.3 注重培養動作協調性
在日產的乒乓球動作教學進程當中,應將視覺敏銳作用全面發揮出來,讓學生立足學習目的針對乒乓球的快慢以及旋轉、落點等變化情況進行細致觀察,旨在鍛煉學生在乒乓球運動中能夠保持色覺及光覺、形覺的協調統一,唯有在此基礎上方能使其頗具靈敏視覺,進而促進其所做乒乓球動作擁有良好協調性。同時,還需將聽覺條件反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眾所周知,聲音速度是遠大于球運動速度的,因此,需結合具體聲音能夠針對來球性質進行合理判斷,進而便于作出正確應對動作,反應協調,擊球如行云流水。除此之外,實現動覺協調作用的有效發揮,基于多元化徒手訓練方式以及臺下練習模式應用,使得學生能夠在動作教學訓練中感受到來自于手臂及腰、腿等部分協調發力的快感,重要性甚為突顯,具體訓練手段包括徒手模仿以及顛球、平拍持球跑等。在持續的動作強化訓練中,建立鞏固被迫參加動作的身體肌肉群,并實現對已經掌握的各類機能儲備的合理運用,暫時聯系大腦皮層,精細支配運動肌肉群,歷經多次反復循環之后能夠使機體產生條件反射,最終演變成為頗具較強協調性的乒乓球技術能力,夯實學生日后比賽基礎。
1.4 優化策略
縱觀整個乒乓球動作技術形成進程,其主要涵蓋有技能掌握初學以及提升、熟練掌握三個主要階段。在持續強化重復聯系中逐步形成條件反射才能定型動作。學生在日常練習中,教練員所給予的正確顯得愈發重要,這可謂是保障學生乒乓球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的基礎保障,同時應保證學生在上完每堂訓練課之后或多或少均有進步,且頗具不斷發展空間,反之,若喪失有效技術支撐,歷經幾次訓練之后,學生學習熱度降低,相應教學工作開展難以獲取良好成效。具體地,第一,教練員需身先士卒展開示范,將自身具體動作當作示例,便于學生能夠在腦海中正確形象建立動作狀態以及結構、方法以及要點等相關概念,在此注意,教練員示范動作優劣會對教學成效產生直接影響,教練員需充分結合具體的技術動作特征,由各個位置角度進行多次示范,若需示范復雜程度較高的動作行為,則應分解示范之后再實施全面的整體示范;第二,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教練員應在全場展開巡場知道,認真觀察學生細微動作,嚴格把關技術規格,狠抓規格,切忌得過且過,在學生練習,要求學生規范動作,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乒乓球動作概念,推動學生認真完成教練員所制定的學習任務,同時,規定個別學生訓練聯系具體時間及次數,譬如說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三組動作聯系或者是某次訓練中必須做到100次重復動作,此外,針對學生機體耐力實施有效調節,確保運動負荷間歇符合工作能力恢復規律,滿足實際教學任務需求。
綜上可知,乒乓球在我國體育運動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進而應重視乒乓球動作教學工作開展,緊抓關鍵事項,實現學生乒乓球運動技能的顯著增強,獲取良好教學成效。其中,在手法及步法等乒乓球動作關鍵事項訓練中,應嚴格遵循從易到難、從簡至繁的循序漸進教學原則,協調步法手法跟身體素質等多方面關系,實施靈活教學,提高乒乓球動作教學水平,努力為國家培養優秀乒乓球人才。
[1]張書源.乒乓球教學中學生動作錯誤的預防與糾正[J].神州(中旬刊),2011(03).
[2]王應.“幫助”在乒乓球教學中的分類與運用[J].體育教學,2011 (06).
[3]姜英花.發展動作協調性是乒乓球啟蒙教學的根本[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06).
[4]高佩川,肖增文.教學型高仿真乒乓球發球機械手設計[J].機床與液壓,2013(22).
[5]黃莉,侯偉.徒手動作練習對乒乓球攻球技術掌握的教學實驗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04).
[6]張艷.淺析乒乓球教學中多球訓練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2(11).
G846
A
2095-2813(2015)09(c)-018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