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慶蘭
摘 要:結合教學經驗,對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這一問題進行詳細研究與探討,望能給廣大同仁在與此相關主題的研究上提供一些有益經驗。
關鍵詞:突破口;因材施教;表揚
筆者自從教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所教學生有的已走上工作崗位,有的還在繼續深造。作為從教者,都希望自己的弟子學有所成、品學兼優,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但往往事與愿違,愿望與現實之間總會存在很大的差距。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多數品學兼優的學生大可以高枕無憂,而對為數不多的學困生的教育有時卻顯得束手無策、無可奈何、力不從心,棄之違背職業道德和教育良知,教之則勞神費心,徒勞無功。如何教育這樣的學生,這是教育工作者共同面臨和探討的問題,我就以自己的做法談幾點體會。
一、追根溯源,尋找突破口
“沒有天生的學困生,只有天生有差異的學生。”這已是教育工作者達成的共識。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有外因還有內因。學困生的產生首先是家庭的不良影響。父母的言傳身教,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影響。如:家庭不和睦,家長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放任自流或溺愛遷就,家長品行不端,都會使子女受其不良影響;其次,學校教育中的偏差和過失。如教師的挖苦、嘲諷、言行不一,對學生親疏有別,都會刺激和傷害部分學生;再次,社會上的各種消極因素使缺乏自控能力和辨別能力的青少年沾染不良習氣,誤入歧途;最后,學生自身的原因,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抗挫折能力差,意志薄弱,逆反心理強,交友不慎,行為習慣差,知錯不改,胡作非為,自甘墮落,最終淪為名副其實的學困生。
作為班主任,要找準學困生差的原因——是內在因素還是外在因素,然后對癥下藥,找到突破口,與學困生談心、溝通、交朋友,聯系科任老師及全體學生來關愛他們,思想上不敵視,感情上不厭煩,態度上不粗暴,想辦法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去體驗學生的感受,真正把學生當成自己人,杜絕居高臨下的說教,充分運用平行語言,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在工作中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感,師生關系融洽,才會為學困生的轉化奠定基礎。
二、因材施教,適度要求
學生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在任何一個集體中都不可能處在同
一起跑線上,總會有優與差的區別,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善待每一位學生,樹立學困生也能成才的觀點,盡一切努力轉化學困生。如果我們打破對學困生“朽木不可雕”的思維定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必能收到“鐵樹開花”的效果。在學困生的轉化過程中,教師應找出他們的閃光點,讓學困生樹立起自信心,為他們發現自己的潛能搭建舞臺。比如:就本班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設計辯論、演講、表演等多種活動,讓他們能寫的寫,能畫的畫,能講的講,為學困生提供樹立自信和多元發展的機會。
幫助學生在自信中樹立新的目標,要全面分析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引導學生樹立的目標要具有合理性、可行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須分析不同層次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樹立的目標一是要讓學生力所能及,而不是高不可攀。二是要不斷提高,循序漸進。如對學困生,教師不宜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個比過去有進步的小要求,當學生達到這個要求后再通過鼓勵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學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達到。
三、表揚及時,懲罰有度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關愛好學生并不難,難的是愛自己眼里的學困生,他們才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應用心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予以表揚。榮譽是人的自尊心的需要,恰當及時地給學困生以表揚和鼓勵,能夠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激發榮譽感和進取心,學困生并不是一切都不好,他們也有自身的長處和潛能,有時雖然學習差,但勞動積極,不怕苦,不怕臟;有的性格內向、孤僻,卻具有正義感。面對他們的點滴進步,我們都要予以及時的評價和激勵,使他們重拾自信,逐漸自強。
在“賞識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老師談罰色變,對學困生采取放任自流、不管不顧的態度,認為這是出于“保護自己和學校”的無奈之舉,生怕招惹麻煩,對學困生聽之任之。雖然蠻不講理的家長確實存在,但并不代表我們要放棄對學困生的教育,我所說的懲罰并不是體罰。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學困生無論是學習還是行為上的陋習絕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我們應及時糾正他們的一些錯誤想法和不良行為,讓他們樹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觀點,教師做到獎懲分明,學生就會心悅誠服,由衷地信任老師,聽從教師的教誨,適度的獎懲會激勵學困生進步而非麻木不仁。
新課改要求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真正使每位學生通過學習得到進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品行,這就要求必須解決學困生的轉化問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對策,幫助學困生早日走出困境。
參考文獻:
劉曉婷.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J].青年文學家,2011(0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