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
摘 要:中學物理作為一門探究科學原理的學科,具有科學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學科特點,所以,為了實現良好的物理課堂教學效果,就要從物理的學科特點出發,使學生掌握探究式學習方法,在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實現對于物理現象的理解以及物理原理的掌握。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中學、物理、課堂教學
探究式學習,就是將課堂的“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投入到關于物理現象的觀察以及物理原理的總結過程中,通過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方式掌握知識結構,從而實現真正的理解,以便于之后對于物理原理的靈活運用。下面,我們主要探討一下將探究式學習引入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方法。
一、把實驗貫穿探究式教學始終
1.用實驗導入新課
中學物理課堂上新課導入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基于物理多實驗的學科特點,用實驗導入新課無疑是適用于絕大多數課堂的教學模式。比如,在講述“運動的描述”這節課內容時,老師可以運用實驗的方法,讓幾位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在講臺前步行,然后讓觀看的學生對于這幾位學生運動的快慢進行描述,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入“運動的描述需要有一定的參照物”這一重點。
2.用實驗揭示概念、規律
對于一些難懂的概念以及規律,老師可以運用實驗這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來揭示。比如,在學習“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這一概念時,可以運用磁鐵和鋼珠等器材,讓小鋼珠進行直線運動,然后在鋼珠的必經之路旁邊放上磁鐵,然后鋼珠運動到此會偏離原來的運動軌跡,以此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3.用實驗完成知識的鞏固和深化
實驗還可以對之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鞏固。老師可以給學生一杯水和其他的一些實驗用品,讓學生運用它們進行相關實驗,以此來檢驗學生之前內容的學習效果,也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式學習提供了機會。
二、運用情境創設法完成探究式教學
運用情境創設法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意識,積極投入到相關物理原理的探究過程中。比如,老師可以向學生描述輪船在海上前行過程中由于海浪拍打、進水等不同原因造成輪船沉海的情境,然后讓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輪船可以正常在海上行駛,以此揭示“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的相關內容。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探究式教學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物理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方式。由于物理揭示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規律,涉及面較廣,單純依靠課本知識無法提供給學生滿意的問題解決答案。所以,老師可以讓學生運用計算機網絡,對于課堂問題進行檢索、補充甚至查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相關信息的整合能力。
參考文獻:
胡學詩.探究式學習模式與中學物理教學的結合[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