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峰
在班主任這個具有挑戰又充滿藝術的行業里,我已摸爬滾打了三個春秋,對于管理班級的方法,教育學生的方式,起初對于我來說就像是手中的沙,提起又滑落,由于學生性格迥異,所以同一種方法也許因為面對的學生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初為班主任時,我總是狀況不斷,用心學來的方法時靈時不靈,一個學期下來基本上我所學過的所有看家本事都用得差不多了,于是我發現學生開始變著法地不安穩,然而正當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時,辦公室一位班主任的一句話點醒了我:“學生懂事了,平時他們生病我總是給他們倒水、找藥,今天我生病了,他們也知道給我找藥吃了……”我看到這位班主任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聽了他的話,我悟出了一個道理——班級管理需要一種東西,那就是“愛”。
于是,我改變我自己,我用心觀察學生們需要什么、他們有什么難處,我把他們當作親人,而我就是他們在學校的家長……
有一次,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壞肚子了,有些脫水,身體很虛弱,他家又遠,父母不方便來,我就帶著他去看醫生,從家里給他帶點鹽,讓他喝水的時候放些,讓他注意飲食,不能吃太油的食物,就這樣學生逐漸好了。后來我發現這個學生上課十分認真,在班里也沒有那么淘氣了。
有一個女生,不愛學習,我發現她上好多課都愛睡覺,也不聽話,今天弄發型,明天化妝,后天就染指甲,把她叫過來談心,她就來個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有一天上數學課,她又趴著,我就把她叫起來讓她回答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她答不上來,我就一點一點地引導她回答出了這個問題,我看到她坐下后很高興,因為她體會到在老師的心里有她的位置,老師是在乎她的。從這以后,她那很個性的發型不見了,校服后面那些很個性的文字也有意地洗淡了……我想也許這樣愛在各種地方表現出個性的孩子,可能她缺少關心,很想引起別人的注意,如果我們能關心他們,多給予她們一些愛,也許他們會朝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
經過努力,我對學生在變,學生對我也在變,他們開始理解我,心疼我,其實愛就像一對相互作用力,我們給予學生多少關心和愛,學生就會回報我們多少尊敬和愛戴。我的這些學生大都離家在外,他們更需要我的關心和愛護,身為他們的班主任,愛護他們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對學生的愛,支撐他們刻苦學習,學生給予我的愛,支撐我潛心研究專業知識,扎實用心完成工作,愛支撐我們前行。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