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珍
愛因斯坦指出,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有愛心的人天然不是教師,但教師天然是有愛心的人。不適合做教師的人各有各的原因,但適合做教師的人都是有愛心的。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在實踐當中,有許多學生因為喜歡某個教師,而那一門學科學得非常好,也有一些學生因為和某老師關系不好,而導致成績一落千丈。
作為班主任,要做好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情況,才能做好工作。農村學生家庭條件差,家長文化程度低,很多家庭家長外出打工,孩子和爺爺奶奶在家留守,爺爺奶奶不識字,教育方法存在很多問題,對孩子嬌生慣養,孩子受不得點滴委屈,養成了一些壞習慣,心理偏激,到學校和同學搞不好關系,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覺性,學習馬虎,作業拖欠,勞動觀念弱,紀律松散,甚至打架。
世界上沒有兩片樹葉是相同的,學生因為年齡的不同,家庭環境的不同,形成的個性差異很大,存在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興趣、愛好。因為存在個性差異,所以必須區別對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材施教,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社會交往情況,就能知道他的興趣、愛好、特長、品質和性格形成的原因,同時,還應注意隨時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變化,在全面了解每個學生學習成績和思想狀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不同情況分別給他們制訂出近期和長遠奮斗目標,用合理的辦法,開展個別教育。
不要用唯一標準來評判學生,有的學生成績好,但文體方面不行,有的學生紀律性不強,但能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等。只看到優等生的長處,看不到短處,會使優等生不能走向社會;對后進生只看到短處,看不到長處,會使其成績沒法提高,影響班級整體素質提高。教師可以通過作文、周記了解學生的情趣、愛好、性格、品質以及心理困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等等,可以通過書面的口頭的等各種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做到彼此信任,相互理解,感情溝通,才能在教學中配合默契,促進發展。
在班級工作中,教師應尊重差異,甚至欣賞差異,認識到差異的價值。中國有句俗話:“貴人語遲。”一個表現很差的孩子,也許在另一些方面有著過人的智慧。而教師的作用就是發現它、培養它。
人類更高層次的需求是對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賞,得到社會的肯定性評價。一個人得到大家的認可,會有更高的積極性,它使作用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產生快感,做起事來心情愉快。小孩的自我認識不成熟,更需要大家的認可。后進的學生更希望自己的進步得到別人的贊賞,經常受打擊的心靈就像黑暗寒冷的荒原,哪怕一點點星星之火也是顯得非常珍貴的。
陶行知看到一個學生打別人,就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里去。等陶行知來到校長室,打人的學生已經等在了門口,準備好了挨訓。可一見面,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并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學生驚疑地接過糖果。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手里,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學生更加驚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塞到他手里,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游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學生感動得流下眼淚,后悔地說道:“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這個案例中,他對學生的每一句話都是表揚,卻把這件批評的事做得非常好,最后學生自己承認了錯誤。
當學生犯錯誤時,如果班主任繃著臉、瞪著眼,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種種缺點,并說出不改正的后果。這樣教師自己心中的怒氣怨氣沒有了,可是學生心中的怒氣怨氣卻產生了,學生情緒有抵觸,事情當然不會做得好,正就像古人做得那件叫“南轅北轍”的蠢事一樣。
從班級的層面上來說,教師對學生應當沒有偏私,一碗水端平。也要在不同的角度,全面地看待全體學生,不偏愛優生,也不忽視學困生。即不能有功不賞,也不能無功而賞。教師如果帶了偏見,對成績好的、聽話的學生抓大放小,睜一眼,閉一眼,而對中等生和后進生的缺點“洞若觀火”“睚眥必報”,那么這個班也就走到了死胡同。
打鐵要趁熱,表揚學生要注意時效性。人的情緒和生理特征一樣有周期性,而且還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有時情緒高漲,有時情緒低落,表揚學生要抓住學生心情好的時候,才會有好的效果,有些機會稍縱即逝,對于后進生來說尤其如此,他們經常處于郁悶和消極之中,難得有勇敢和興奮的時候,及時的表揚能促使他們變得積極,有勇氣,有信心,有恒心,不斷努力,取得進步。
假如對他們的進步視而不見,或拖延的時間長了,學生沒有受到及時的鼓勵,他們的熱情就會變冷,積極性消失,效果就不好了。
在課堂教學中,隨時挖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人人愛聽好話,小孩更是如此,多說些好話給他們聽,“你真勇敢”“你真聰明”“你真會聽課”“你的眼睛好靈敏”等等。在課余,對學生勞動好,幫助別人,有禮貌等好的表現,都要及時地表揚,抓住每一個機會,為他們加油鼓勁。
育人猶如治病,正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教師只有持之以恒地不斷努力,才能使陽光的學生更加燦爛,使消極的學生變得有信心,達到全班學生共同努力,共同進步的目的。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