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效和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本只是些例子。”教師需要對教材學習進行拓寬,對教學教法進行拓展,對學生思維進行拓展,這樣才能豐富課堂教學手段,開闊學生學習視野,塑造學生語文能力,提升語文課堂價值度。
一、關注文本,豐富課堂教學資源
語文教學文本是教學范例,教師要注意對這些范例進行學法引導,讓學生得到一些學習方法和情感體驗,為教學拓展創造良好條件。針對教學文本展開拓展,教師要關注教材文本的共性特征,這樣才能順利實現文本思維的有效對接。語文教學要實現“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對拓展文本資源展開整合優化,為學生準備適合度更高拓展材料,課堂教學展開才會更自然。
在學習《日出》時,教師先給學生講解襯托、對比、渲染等寫作方法,并列舉文本實例,讓學生建立有形認知,然后帶領學生到教室外觀察天空,讓學生依據《日出》寫法,完成一篇200字的描寫性小作文。教師給出觀察提示:要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天空的顏色、各種景物的特點和變化等,描寫要細致,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學生觀察興致很濃,寫作非常順利。成果展示時,教師篩選一部分學生習作,當場進行點評,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漲,學習效果顯著。教師讓學生到教室外觀察天空,就是對教材文本的實際拓展,由“日出”到“天空”,過渡自然,教學維度拓寬,訓練進入佳境。
二、關注教法,拓展課堂教學思維
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要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這其實就是教法上的糾偏和改革。教師摒棄“一言堂”“滿堂灌”“滿堂問”等教學極端做法,是對教學方法的修正和改良。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深入人心,課堂教學要緊緊圍繞學生學習主體展開,其教法處于重新構建的過程之中,很多教師都有主動探索的意愿,甚至摸索出一些可行的教法模式。如,讓學生參與教學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合作學習,進行個性化教學評價、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實踐活動等,這些都是教學方法的優化和升級。
在學習《日出》時,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然后設計思考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中整合優化,篩選出典型問題,由教師負責回答。學生聽說出題給教師做,自然是興趣大增,仔細研讀課文,尋找出題立足點,課堂內學習氣氛漸濃。教師一改常態,讓學生出題教師來回答,這本身就是教法的創新和拓展,教學效果特別顯著。
三、關注學生,凸顯課堂教學主體
學生是課堂教學主體,從學生角度出發開展教學設計,這也是現代課堂教學最需要關注的維度要求。初中生思想活躍,但學習主動性不夠穩定,教師要注意展開細致學情調查,探知不同群體學生的心理訴求,這樣才能為教學開拓提供重要參考信息。在教學拓展內容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考慮不同群體學生的實際學力,這樣才能給出科學性、針對性更強教學拓展內容。
在學習《每天誕生一次》時,教師先讓學生閱讀文本,然后根據文本內容暢談自身生活經歷,說說自己每天如何安排日程,有什么思想感悟。有的學生說:“我每天早上都去看看窗臺上的月季花,看到它更新了多少,然后對照自己想想今天需要做些什么,每天晚上,當我躺上床的時候,我會梳理下今天有什么收獲,還存在哪些遺憾。”教師給出積極評價。教師讓學生拋開文本,說自己感悟經歷,這是活用教材,學生感悟自然深刻。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包含眾多維度內容,教學內容的拓展、教學措施的拓展、教學形式的拓展,都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方法、學習啟迪和學習體驗。讓學生依據課文文本實例展開多元自主學習,不僅能夠提升學習品質,還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拓寬認知經緯度,形成重要的學習力和執行力。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