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魯偉,章 敏
(1.浙江杭州高級中學,浙江 杭州 310003;2.杭州學軍中學,浙江 杭州 310012)
高中體育選項課教與學評價提升探索研究
何魯偉1,章 敏2
(1.浙江杭州高級中學,浙江 杭州 310003;2.杭州學軍中學,浙江 杭州 310012)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杭州市高中體育教學的進一步深入,以及體育選項教學的特色推行,我們看到現在體育課堂教學正發生著明顯變化。然而在體育選項模塊教學實施一階段后,我們發現在體育選項模塊教學層面上存在著普遍的問題,如教學目標過于偏激,內容設置難易不一,選項教學忽視了對學生體質健康鍛煉能力的培養等。筆者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現狀調查法等,剖析現狀看本質,認為體育選項教學的推行,必須確立診斷教學評價體系,為更好地實施新課程體育選項教學提供依據。只有這樣,才能讓選項體育教學在有序而穩定的發展中百花齊放,再次為體育教學畫上靚麗而濃重的一筆。
1.1 甄別教材,關注學生發展是選好專項教材的前提
隨著體育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材教學及內容的多樣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各種版本的教材各具特色,百家爭鳴,在眾多的版本中選用理想的教材,對于選項課的教師來說,既是一種無上的權利,同時也是辣手的難題。應該運用什么方法來選擇適合的教材進行有效教學呢?
體育選項教學教材和內容的選擇必須基于學生興趣趨向,遵循學生技能形成和發展的基本規律,同時以學生先前掌握的基本技能為基點。教師片面地理解學生興趣與選項教學的概念勢必阻礙教學內容的有效實施。例如,實施健美操選項課基礎套路單元教學前,應充分考慮該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身體素質水平,安排簡單的基本步伐和姿態組合進行練習,并適當降低要求,讓學生初步體會健美操運動,形成正確的體態,協調、規范、優美地完成簡單的動作組合,提高學生對健美操項目的認識和學習興趣,為基礎套路單元的學習打好基礎。
1.2 建構教學標準參照評價是選好教材的根本
建構教學標準參照評價是正面收集、綜合以及分析學生各項技能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過程,教學是配合教師選好教材的有效依據。標準參照評價是以具體體現教學目標的標準作業為準,是用來確定學生是否達到標準以及達標的程度如何的一種評價方法。教學標準參照評價是用來衡量學生實際水平的,它關心的是學生掌握了什么或沒掌握什么以及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而不是比較學生之間的相對位置。用來評定的所謂標準就是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師編制測試方法的關鍵之處是必須正確反映教學目標的要求。所以它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我們可以用它來檢測學生已有能力,當然教師在編制測定方法上一定要遵循《新課程標準》。
我們可以在新課程實施前,運用基本能力評價標準,來測評學生的基本能力,指定不同階段的教學計劃,同時確立教材。原有的體育評測標準雖然是過去的、傳統的,但并不代表它過時,它為什么能延續這么多年,時間已證明了一切。在體育選項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不但不拋棄,而且可以把它拿來作為未來評測的基礎。通過專項教師選擇性地選取相應的測試內容,獲得客觀數據,為以后確立教學目標、選擇教材打下堅實而有力的基礎。這樣亦可以減少由教師自身主觀因素帶來的教材選擇上的盲目性。
建構教學過程性評價是對教學過程實施即時監控和不斷完善調控機制,它包括教學中對學生的形成性過程評價和教師的自我評價。對學生的形成性過程評價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生在教學中取得的進步及存在的問題,關注教學過程的形成性評價是面向未來、重在發展的評價,它對體育選項教學的發展具有建設性意義。形成性評價也是教學過程中使用的一種階段性教學評價,其作用主要在于監控、調整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它強調的是改進教學,而不是給學生評定等級。這種評價的基本特征是把一個學年或一個學期的教學過程看作由一系列連續的教學單元所組成的整體,在每個重要的教學單元結束后,對學習者的掌握情況進行適時的評價。教師的自我評價,其目的在于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的反饋數據和信息進行整合和梳理,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新課程體育選項模塊教學是一個不斷摸索、求真和完善的過程。在實施過程中肯定會碰到我們不可預見的教學問題,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具有發現問題的前瞻能力,為后繼的教學提供更寬廣的道路,而不是手忙腳亂地去應付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2.1 整合身體素質標準資源,建立階段性評價標準,提供客觀反饋數據
新課程背景下的體育選項教學在堅持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下,更注重專項技能的教學。其目的在于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專長,使學生掌握終身鍛煉身體的技能,增進健康。而技能的教學必須依托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發展。例如,掌握排球發球技術需要有一定的上肢力量,完成健美操成套練習需要有一定的耐久力,掌握籃球的移動技術需要有較強的腿部力量等。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技能與身體素質的相互遞進規律來對不同技能的掌握水平進行評價檢測(即用身體素質水平客觀反映技能水平)。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運用階段性測評,反映學生現實狀態,來進一步修整和落實,如是否需要完善現有教學計劃,還是可以進一步提升教學難度。教師可以參用新課程改革前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及《杭州市體育測試標準手冊》作為階段性評價的身體素質標準。例如,籃球急停跳投技術需要有一定的下肢和腹部力量,通過對學生下肢(立定跳遠)和腹部力量(仰臥起坐)的測評,反映學生身體狀況,及時調控教學策略,如是否需要立即實施急停跳投技術,還是需加強專項素質的訓練后再來實施。盡管這種反饋有它的局限性,但一線教師可以通過結合教師自我評價機制,來完善階段性評價標準。
2.2 建立教師自我評價,通過評價反思、完善自我,發揮選項教學主動性
教師教學中的自我評價是對階段性評價的一種補充和完善。教師在自我評價中,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和全面發展狀況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要充分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在評價中進行反思,改進教學計劃和策略,促進自身的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2.2.1 思所得,發揚長處,發揮優勢 教師每一堂課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處,要么是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標,要么是突發事件的應變過程,要么是課堂上突發的靈感等等。無論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獲,都應在課后及時反思,并進行歸類整理,形成一些有規律性的結論,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同時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和推陳出新。這樣日積月累,持之以恒,便能有效提高教師專項教學能力,探索選項課堂教學改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2.2.2 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 任何一節課,即使教師的備課十分細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教師偶爾也會出現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某個技能教學有失偏頗或者對某個問題處理力不從心等情況。例如,籃球行進間低手投籃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的技術特點進行細致的講解和完美的示范,并組織學生按照“分解—徒手—完整”的教學步驟進行學練。經過練習,學生雖能明確技術的特點,但對于技術動作的真正落實和掌握還存在很多問題。課后教師進行反思與總結,分析運動技術的遷移規律,發現先前教學的跳高助跑技術與行進間低手投籃助跑技術有一定的關聯,于是對其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可循規律,并在教學中進行對比和運用,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和梳理,并對其進行深刻反思和探究,使之成為引以為戒的教訓,這應該是教學流程的最后環節。只有正視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訓,及時彌補不足,才能不斷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師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表現,也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客觀需要。
2.2.3 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徹 這里的“疑”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疑點。每節課下來,學生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疑問,有時在課堂上無法及時解決。教師把從學生方面反饋過來的疑點記錄下來,仔細琢磨,能夠使今后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另一方面是教師的疑點,教師對教材中的問題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徹,有時甚至似是而非。通過課堂教學,教師自己會感覺到這些疑點,通過記錄這些疑點,能促使自己今后對這一方面的問題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徹。
2.2.4 思所難,化難為易,水到渠成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難點的突破事關整個教學的成敗。如果我們每一次都把教材難點的處理方法、教學的信息反饋或效果及今后改進的教學設想等寫下來,并且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比較和研究,日積月累,將極大地提高教師處理教材難點的能力,化難為易,同時將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使其加深對教材的理解。例如,在進行女生投籃教學中,無論怎樣細致地講解投籃的要領及直觀示范模仿,都很難掌握投籃動作,這使我們的教師非常苦惱。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上臂力量薄弱加上投籃技術復雜,導致學生很難領會掌握。教師通過改變策略,利用傳球技術轉換教學,教學生如何向上傳球,則學生能夠很快地領悟動作。利用相似技術進行遷移教學,有利于初學者快速地掌握技能。
體育選項模塊教學在杭州市各個中學的全面鋪開,推動了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多樣化、特色化和精品化。現代的選項教學應該在多元化內容組合下,不放棄身體鍛煉的本質,發展專項能力的特色教學。
3.1 確立終結性評價標準,防范差異性最低化
新課程的實施使教師在教學上的投入變得積極和主動,但是由于原先學習專項的局限性(大多是學習田徑專項),教師在對其他專項領域(例如現在的健美操專項、乒乓球專項等)的認識和了解是匱乏的,所以一線的教師隊伍存在著能力上的差異。這些都將導致教師在制訂教學最終培養目標上大打折扣,也將造成同一專項確立的教學目標不一,最終培養出來的學生差異性較大,特別是專項能力下滑,體現不出選項教學的特色。所以在現行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很有必要確立一個操作簡便、能有效阻止專項能力下滑的終極評價標準。教師應該在這個具有托舉意義的評價標準下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體現各個學校選項教學上的特色和特點。
組織專項骨干教師通過專項評價資料的收集、比對和討論確立終極評價試行標準是一種非常可行和有效的方法。專項骨干教師在本專業領域上有一定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教材、教材教法以及對評價測試方法上的理解。所以通過教研員的牽頭整合,確立一種操作簡便,又能有效調控學生專項技能掌握層次的量化指向指標,是很有必要的。
3.2 終結評價標準的多元化,體現選項教學的特色
終結性評價主要指在學期末或某一階段學習結束時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以前的終結評價是單一的,而選項教學要體現它的教學特色,在最終的評價方法上同樣也要體現。即讓學生在多種體驗下完成學業評定,同時在多種同類測評中彌補單一測評的不足和局限性。
體育選項教學的推行是一個從傳統到現代、從理想到現實、從觀念到行動的過程,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必然會碰到許多難點問題。所以我們有必要在這門“遺憾的藝術”——體育課堂教學上確立診斷體系,即教學評價體系,幫助我們減少遺憾。
建構體育選項教學評價體系是一種方式,也是一種方法,是對教學未來的推動,它不是簡單地建構評價標準,評完了事而是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監測,為更好地實施新課程體育選項教學提供依據。教學評價來源于實踐又完善于實踐,這都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去貫徹和落實。在評價中自我評價,在完善自我中完善評價,最終讓我們的體育選項教學有目標、有特色、有追求;讓我們的選項體育教學在有序而穩定的發展中百花齊放,再次為體育教學畫上靚麗而濃重的一筆。
[ 1 ] 楊九俊.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研究[ 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 2 ] 陳旭遠.課程與教學論[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 3 ] 吳惟粵.普通高中新課程評價指導[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4 ] 宋旭,等.體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系列教材: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 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
G807.3
A
1674-151X(2015)04-104-03
2015-02-15
何魯偉(1974 ~),中教高級,本科。研究方向:高中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