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尋金 陳茂林(成都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成都 610106)
?
對“體育進高考”的探討與分析①
呂尋金陳茂林
(成都大學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106)
摘 要:近年來,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持續下滑,令人堪憂。原因是對方面的。在當前形勢下,“體育進高考”是目前有效改善青少年體質的途徑之一。“體育進高考”有利于提高學校體育的地位,有利于學校體育鍛煉得到保障;“體育進高考”有利于轉變辦學理念。并提出建議:仿照中考體育,設立幾個考試項目;將體育作為選考項目,與物理、化學、歷史、地理、政治和生物等科目一樣,即成為3+X中“X”的一個科目;加強政策引導,完善學校體育保障措施;加強科研力度,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訓練效果,讓學生在體育課上能學會幾項專項運動技能;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辦校水平考核指標。
關鍵詞:體育高考體質體育進高考
近日,國家統計局針對中小學生體育鍛煉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表明學生體質狀況不容樂觀:小胖墩、豆芽菜體形的孩子比比皆是;脂肪肝、高血壓等慢性病也現低齡化;中小學生近視眼比重更是高達53.3%;半數以上學生每天鍛煉少于1h。近年來,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持續下滑,令人堪憂。這一現象在2007年引起了國家高度重視,中央出臺“7號文件”,要求5年內使我國學生體質狀況明顯改善。然而8年過去了,青少年的體質狀況怎樣呢?最近友國家體育總局、北京體育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8月聯合發布了《中國群眾體育發展報告(2014)》。報告顯示,到2013年,我國學生體質狀況并未根本好轉。我國的教育方針是德、智、體全面發展,德育和體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著眼現實,重視智育而輕視體育早已是普遍現象,學校、家長、學生成天圍著分數轉,將體育的重要性拋諸腦后,致使學生身體素質“急速滑坡”。有鑒于此,近年來不斷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呼吁將德育、體育納入高考,一些省份已表示有此打算,教育部的種種舉措也露出端倪。在當前形勢下,“體育進高考”是目前有效改善青少年體質的途徑之一。
1.1推進“體育進高考”有利于提高學校體育的地位,有利于學校體育鍛煉得到保障
學校體育課堂是在校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保障。然而,現實中有實權的校長們,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由于升學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學生課業負擔較重,文化課擠占課外體育鍛煉時間、體育課的現象普遍存在,學生體質堪憂。有調查數據顯示,96%的被調查學生放學回家后的主要活動就是完成作業、溫習功課。29.3%的學生除了學校安排外,不參加任何體育活動。在現有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從學校到家長,都只關心孩子的文化成績,身體方面只考慮增加營養,許多學校更是把體育當成可有可無的“副課”,有的學校甚至準備兩套課表應付上級檢查。因此,體育課被其他課程擠占,體育課開課不足等現象屢禁不止。“體育課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領導檢查必要”折射出體育課處于一種尷尬地位。
學生站不住、跑不了,稍微運動量大一些就嘔吐、暈倒,對于大、中學校的教育工作者來說,這類現象已經見怪不怪。即便是在中央出臺文件,社會各界對學生體質狀況高度關注的情況下,7年過去,我國學生體質狀況仍然堪憂。學校體育專家、北京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院長毛振明認為,“因為體育在學校教育中始終擺在不正確的位置上。學生體質已經差到了如此地步,有人對此很關注、很擔憂、很著急,但還有很多人對此一點也不著急,他們關注的只是學生的分數、能上什么樣的學校。”“高考類似于古代的科舉,體育很難作為高考的內容。但我支持體育進高考,因為這是體育的地位考試。”毛振明表示,不進高考,體育在中國的學校教育體系里很難改變現在的弱勢地位。“如果體育能進高考,不管是10分、20分,還是30分、50分,那部分現在對學生體質不著急的人一定會著急。”
推進“體育進高考”是提高學校體育課地位的有效措施之一。高考是一根指揮棒,將體育納入高考,能對體育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只有體育進了高考,廣大家長和學校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和身體素質。
1.2推進“體育進高考”有利于轉變辦學理念
現實中依靠辦學理念提升學生體質的理想方式難以落實。理想的方式是不用高考就能讓學校、家長和學生都重視學校體育,但這取決于校長的辦學理念。北京育英學校原校長、現黨委書記嚴華表示,“一名校長如果真要把孩子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作為學校第一要務,不管高考怎么考,有沒有體育,都要注重孩子的身體。”而只要校長的辦學理念是注重孩子身體素質和全面發展的,絕大多數情況下,家長最終不會不予支持,“比如我們學校讓孩子練手倒立,家長一開始也是反對聲一片,但后來理解了學校的意圖和看到孩子的積極變化,變成了一致支持。”嚴華表示,“現在大學生跳樓的、體質不佳的那么多,孩子的身心不健康,就算他們沒有輸在起跑線上,但連終點都跑不到,那樣的教育又有什么意義?”
從學校來說,現在教育部門對學校體育的要求已經不少了,比如每天鍛煉一小時,增加體育課時,不得挪用體育課時等,但關鍵是沒有監督。如果把教育部門要求的各項體育工作能夠落實,學生體質狀況肯定會有較大改觀。但現在主要靠學校的自覺性去做這些事,還有很多學校沒有落實。《中國群眾體育發展報告(2014)》顯示,在接受調查的1551所學校里,還有40.8%的學校不能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但這些學校并沒有受到任何查處。拒不履行教育部門對學校體育的各項工作、依然以考分和升學率為唯一目標的學校仍比比皆是。
因此,希望學校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為教育目標的想法,對于當前的中國來說還顯得有些理想化,加強推進“體育進高考”勢必有利于轉變辦學理念。
在上海舉行的第十二屆全國學生運動會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透露,今后中考體育分值將逐年提升,體育還將成為高考錄取參考標準之一。對于體育進高考的實施辦法,目前有以下幾種建議。
2.1仿照中考體育,設立幾個考試項目
對于體育進高考的實施辦法,北京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院長毛振明的建議是仿照中考體育,設立幾個考試項目,如長跑、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等,考試分值不應過高,在30~50分之間。
2.2將體育作為選考項目,與物理、化學、歷史、地理、政治和生物等科目一樣,即成為3+ X中“X”的一個科目
將體育作為選考科目,可以規避目前體育進高考備受質疑的幾個問題。首先,不用全部學生都考,那么,體質確實很差包括身體有殘疾的學生可以選擇不考。其次,不會增加學生負擔,甚至有利于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因為對于可以考體育的學生來說,他們用在體育鍛煉上的時間,通常比他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少得多。最后,體育進高考可以只考長跑,跑步是運動之母,長跑能力體現一個人
依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男生1000m、女生800m的成績均有對應的考試分值,根據調查,學生長跑成績的總體分布大致呈現棗核型,得高分不易,不及格的也很少,大多數人在及格到90分之間,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經過鍛煉之后,取得較為理想的考分都是可以實現的。不同于體育特長生考試,參加體育選考的學生不表示對他們的文化課學習降低要求。對于不參加體育選考的學生來說,他們也仍然要上體育課、參加體質測試。就像高考不考物理、化學的考生也要上物理、化學課,成績也要合格一樣。
體育如果能夠成為高考的一個選考項目,與物理、化學、歷史和地理等科目平起平坐,將徹底改變以學習成績為考生唯一評價標準的社會價值觀。
2.3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辦校水平考核指標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在新版國家體質健康標準出臺后,將要求每個學校每年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并給每個學生建立記錄卡。對于測試結果,小學生將計入成長檔案;初中生將作為體育中考加分依據,未來體育科目在中考所占分值將逐年提升;今后高中生的體測成績和體育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將列入綜合素質評價,而這個評價會成為高考錄取的參考標準之一;對于大學生,體測成績則將和評優評獎畢業掛鉤。
2.4加強政策引導,完善學校體育保障措施
針對一些學校擔心學生運動傷害,不敢讓學生劇烈運動的情況,教育部將進一步完善學校體育保障措施。目前,教育部正在組織研究“學校體育運動傷害風險管理辦法”。將探討完善學校體育保險制度,打消學校、家長各方顧慮。
體育進高考只是為了改變體育在中國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弱勢地位,一旦中國社會的體育氛圍形成,學生培養運動興趣、養成運動習慣受到重視,體育就可以隨時退出高考。
參考文獻
[1]張永勝.體育高考若干理論問題探討[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8.
[2]陽小明,彭遠志,宋義.城市中學與農村中學體育高考現狀調查分析—以重慶體育高考為例[J].四川體育科學,2011(1):150-153.
[3]孟龍.體育高考考生現狀及訓練影響因素和對策研究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31):32-33.
[4]陳志明.體育納入高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D].沈陽:沈陽體育學院,2014.
[5]王瑞珍.基礎教育視野下的高考改革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9.
作者簡介:①呂尋金(1977—),男,山東陽谷人,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5(a)-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