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云南麗江 674100)
伴隨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但針對麗江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仍然存在某些嚴重問題亟待解決。
體育教育專業生源素質居低不上,長期以來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麗江地區體育教育專業培養邊緣化的狀態一直難以扭轉,報考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文化基礎差的同時,體育專業素質也呈下降趨勢已是不爭事實。一部分生源因自身原因根本無法勝任體育教育,一部分因不喜歡選擇改行,還有一小部分上本科、碩士等,努力“攀高”而“逃離”農村體育基礎教育。導致了麗江地區農村小學體育專職教師缺失。
據調查得知,近些年麗江地區的體育教育生源學生即使從農村中來,也不愿回到農村中去。尤其是走出大山視野開闊了,更加向往城市生活,覺得讀了大學就出人頭地了,看不上農村小學教師的經濟待遇,過不慣農村艱苦生活等都是他們不愿回去的理由。所以雖然近些年麗江地區農村體育教育學生生源還行,但還是改變不了農村小學體育教師匱乏的現實。
雖然每年對師范畢業生都設有特崗計劃招生等政策,在一定程度改善了麗江地區農村教師隊伍的素質結構,但是各畢業專業學生統一考試,對體育畢業考生不公平,本來體育專業考生因其專業特點,文化基礎與其他專業相比就顯得低些 ,在政策上不區別對待,忽略了專業特點,直接影響體育教育生源學生的就業問題,所以即使是體育生源的考生還要努力去跟別的專業學生競爭上崗,去教語文數學,或附帶體育課,基本沒有針對小學體育教師設立專崗,這也是麗江地區農村教師招聘制度上的不健全,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的職前培養。
青少年體質連續25年下降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體質從娃娃抓起”“樹立終生體育意識”等時代的呼聲,對農村小學體育教師資源配置、對農村體育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農村小學體育教師職前培養、提升農村體育教師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刻不容緩。
學校體育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小學階段是學生興趣引導的階段,是否喜歡體育、能否樹立終生體育鍛煉意識的重要階段,小學體育教師專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小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農村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抓好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的職前培養工作,為農村小學體育教師隊伍輸送合格的專業人才。加強農村小學體育教師職前培養,是提升麗江地區青少年體質的客觀需要。
2.2.1 有利于體育教育專業端正辦學方向
從麗江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的職前培養渠道來看,90%以上都是通過中等師范學校以及高等專科學校培養的,面對這樣的現狀,獨占優勢的地方院校——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體育教育專業招生規模以及人才培養、就業服務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面向本地區進行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的培養是麗江地方院校的根本任務和辦學方向
2.2.2 推進地方院校體育教師人才培養改革
隨著農村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不斷深入,對農村小學體育教師職前培養也提出了與之相適應的要求,所以必須根據麗江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育的需要,結合民族地區特點,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有機結合,校內外教育緊密銜接的教育培養模式,進而使為地方農村小學培養的體育教師能“學有所用,學能所用”。
麗江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整體素質低下,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師學歷不達標,大部分都是中師畢業;二是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中專學歷的基本都是五十歲以上的老教師,中青年體育教師很少或沒有,出現斷層現狀;三體育學科結構嚴重失衡。基本都是語數外教師兼職上體育課,專職體育教師嚴重不足。因此,重視和加強麗江地區農村體育教師職前培養,可以改善本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也有利于農村小學體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麗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抓好農村小學體育教師職前培養,可以提高農村教師整體素質的同時,改善本地區青少年的體質。應該引起地方各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進一步明確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不同層次的教師職前培養的主體,特別是要充分發揮不同層次地方師范院校在農村教師培養方面的主力軍作用,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農村教師的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工作。就麗江地區而言,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系就應該擔負起麗江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職前培養的重任,根據麗江地區特色和區域特點,培養具有麗江特色的合格的農村小學體育教師。
地方政府層面上,應該高度重視農村體育教師的培養,尤其是麗江民族地區,因地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依靠營養餐去解決農村小學生體質問題已顯得杯水車薪,針對改善青少年體質問題,大體提倡加強體育鍛煉,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育過程中占有重要角色。麗江地方政府應進一步完善農村小學體育教師招聘機制,執行生源地優秀體育專業畢業生與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門簽訂勞動就業合同,直接安排到對應的農村小學任教,或者與地方院校聯手委托培養,培養對象的學費由地方財政統一解決,并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同時要完善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績效考核機制,在年終考核、評優評先、晉職晉級等方面充分結合專業特點考慮。作為農村小學的學校領導,要對體育有真知灼見,積極引進體育教師,抓好體育教師的入職教育工作,積極引導體育教師進修、繼續教育學習,與時俱進,引導新教師認真制定發展學生體質規劃。
根據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趨勢,不斷深化體育教育專業改革,為農村小學培養實用的優質體育教師。
3.3.1 體育課程設置
據調查得知,在麗江這個多民族地區,由于經濟抵御等發展的不平衡,農村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應具備“一專多能”的要求,即有豐富的體育專業知識,遵循教育規律,了解小學生尤其是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能夠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讓學生喜歡體育,喜歡鍛煉,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體質的目的;還要有比較淵博的文化科學知識,能夠勝任品德、科學等多門課程的教學。長期以來,體育教師培養在課程設置上重“實踐”,輕“理論”;重“競技體育”,輕“民族傳統體育”的現象,從而導致體育課程結構失調,學科專業化太強,從而導致脫離農村小學基礎教育實際,專業培養與基礎教育需要失調。因此,體育教師的培養要滿足農村小學基礎教育的需要,迫切需要,改革課程設置,優化課程結構,彰顯教師職業特色,適應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需要。
3.3.2 教學內容
在保證體育專業特點的前提下,面向農村體育基礎教育,強化體育教師必備技能的培養,還應該結合民族區域優勢,增設地方特色校本教材,傳承與發展民族體育,引領民族文化,培養農村小學實用體育教師。
[1]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N].人民日報,2003-01-02.
[2]權玉萍,鄭東方.從教師專業化角度探討高師小教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6(18):71-72.
[3]潘紹偉.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陳玉忠,徐菁.美國體育師資培訓和管理的特色及其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05(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