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菲
(青田縣溫溪高級中學 浙江麗水 323903)
新一輪課程改革在關注學生主體身份的同時,更加注重了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因為這將直接關系到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學校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將如何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呢?
合作是群體為了滿足共同的利益達成共同的目標而一起行動的現象。合作精神是在這一為中長期培養形成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與交流,進行集體的幫助完成共同的目標,這樣的社會交往不但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讓人更加深刻理解了責任感;惟其如此學生在進行體育課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告訴他們何為競爭與合作,體育在競技性的一面之外還要對弱勢的同伴進行關心、愛護和尊重,如何處理在體育競技中的對手和日常生活中的朋友的關系,如何把握個體健康與群體健康的平衡,從而建立起和諧的社交以及對他人的責任感,從而學會在競爭的基礎上合作,在合作的背景下競爭,通過關心和尊重別人來實習自己體育道德培養和身體素質的提高。
中學的體育教育還并非是完全職業的體育競技,盡管需要與他人競爭第一,但是付出的并不只是體力,收獲的也不僅僅是經濟利益。中學體育學習是要通過體育教學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讓他們在體育活動中充分的展示自己,通過競爭、進取、開拓和創新等體育品質的培養來實現對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在體育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樂趣。
體育學習的全過程應當讓學生在不同的運動中獲得不同的心理體驗,通過成功的快感和失敗的痛苦讓他們理解困難并且努力戰勝困難,這樣一種心理體驗不僅會提高他們的體育學習成績,也能使他們在其他學科學習的過程中繼續保持頑強的拼搏精神,去探索和追求更高的目標,從而不斷地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
在新課程改革的帶動下,我將情景式教學融入到體育實踐課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調空情緒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情景式教學環境下,受到愛國主義和集體注意的熏陶,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例我在體育上冊《地雷戰》《爭做消防員》等實踐課中均采用以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作為教學目標,以情景式教學來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指導應當基于不同體育運動項目的特點和體育教學目標來展開,由于不同的學生擁有不同的身體健康水平和運動技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并通過小組組長的帶頭作用來確定整個群體需要完成的分工和實現的目標。
如讓學生擔當裁判員、守門員、記錄員或監督員,使學生明確各自職責,并對男女生性別、技術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實行區別對待,以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和時效性。這樣的游戲性選拔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充分體驗公正、公平,心甘情愿得擔任各自的角色。這種教學形式有利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分工與合作,更加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使雙邊活動變為多邊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練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練”為“我要練”。
目標整合、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補是形成合作學習小組的前提。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與可能,與學生一起進行合作練習,也有助于培養合作精神。由學生自由結合而成的合作小組,可以有更大的自由空間,有利于促進個性發展,發揮特長,培養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這里我發現兩種合作學習的創新,一種由教師導入并提供創作條件,學生進行分組練習。例我在《繩彩飛揚》一課中在最后的放松環節——車輪滾滾就足以體現。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車輪是怎樣滾的嗎?
生:豎起來往前滾。手勢描述。
師:那么,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游戲,需要同學門一起合作,與我們的長繩組成一個大的輪胎。看看哪一組最先滾起來。
全班分8小組,每組一條長繩。分工合作進行構建輪胎。經觀察有7組將繩子兩頭系在一起成一個大圓圈,并將繩子豎起來。小組中5個成員通過雙手舉著圓圈上部,腳踩圓圈下部,一踩一放。同時另有幾人進行口令“1、2、1、2”指揮。這樣使輪胎慢慢滾了起來,完成了預定的目標,學生非常開心。另有1組由于沒有聽清要求,完成得不夠理想,但是其方法也比較新穎。他們的做法是以繩子的一頭為中心,一圈一圈進行繞。由于繩子比較細輪胎最終還是沒滾起來。這樣的練習,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充分開發了學生的創作思維,創新意識得到加強。
另一種則是在教師教完動作之后,對動作進行創新。首先應該保證基礎動作的準確性,在強調每個分解動作的規范化之后通過聯動教學中的小組學習來實現在不改變基礎動作性質的基礎上的創新,可以采用不同的組合順序來編制新的整體動作。教師應當對有特色的小組進行及時的表揚鼓勵,并且與學生一起分析這些創新動作的特點,予以綜合的評價,并提出進一步創新的引導。如此以來,學生的創新力和學習熱情都會被調動起來,能夠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提高他們學習的效果和自身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我進行武術教學中,學生在教師教授基本組合動作之后,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適當改編動作的順序,加強動作的節奏感。通過小組合作展示,討論創出新的套路動作。這樣更能提高教學的質量,同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通過情景式教學,展開合作討論學習,使學生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開展主題式教學可以很好地貫徹這一目標,例我在《緝私行動》一課中,確立了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一教學目標。通過犯罪集團向大陸輸送走私物品,海關人員嚴密地緝私,使學生在練習中回到英勇的海關人員進行打擊走私活動一場景中,培養學生對犯罪行為的厭惡。同時樹立起學生打擊走私行為的意識,以及對海關人員的敬佩之情。
合作學習能夠改善學生的社交和人家關系,通過和諧的氣氛和民主的原則來讓他們實現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寬容,通過彼此相互的支持來實現默契的達成。通過彼此之間的相互關心、尊重、愛護和幫助來實現在學校內對學生社會交往意識的最初培養。讓他們在感情上實現共鳴,在行動中達成默契,在保證學生自主意識的前提下,建立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群體意識,通過合作讓他們獲得快樂的心情并在這種心情下享受學習帶來的愉悅感。通過個性的發揮和自我的表現來實現創新能力的提高和榮譽感的建立。
例在《長征》一課中,以紅軍長征為背景,通過模擬爬雪山、過草地、以及著名的“四渡赤水”和“飛奪瀘定橋”戰役作為此課的高潮部分。通過分組和集體合作進行各種障礙練習,經過團隊的合作實現最后的勝利,使學生體驗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通過整堂課的教學,加強學生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
總之,合作學習在當今的體育教學中已經成為主流,但其具體的操作沒有固定的模式。我所進行的教學旨在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以使學生能更好得適應社會。毛澤東說:“體育,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可見,一個人必須具有健全的體魄和健全的精神。前者我們在日常的運動中可以鍛煉出來的,后者則需要一點一滴地積累,慢慢培養的。合作精神是體育精神的核心部分,它的培養同樣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需要我們在一點一滴中積累。
[1]張洪軍.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2(5):168.
[2]王永青.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4):65.
[3]駱秉全.論合作學習與體育教學[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2000(4):1-4.
[4]馬啟偉,張力偉.體育運動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劉艷.論“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師范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