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杰 張狄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1)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學生教育的問題也越來越看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由此,體育作為一門學校教育課程,同樣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作為教育最高機構的高等院校,對于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提高學生體育技能,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增加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養成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從而達到終身體育目標的要求也越來越嚴峻。學校體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指導思想,雖然逐步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又很難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很多人把專業教育的內容、方法、和要求,直接搬到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中,使得廣大學生望而卻步,失去了學習體育的興趣和信心,嚴重脫離了當代學校體育主體需要。教育學中講到,體育課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種形式,理論教學指導實踐教學,實踐教學中又能發展理論。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根據這一原則進行教學,而是教師直接教授直觀的體育技術,學生單純的模仿。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加之教師隊伍技能水平的參差不齊,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技能的成功與否。甚至學生會把老師教授內容當作真正正確的動作進行學習,模仿教師的某些不規范的動作,以致形成不規范的技術從而引發一些潛在的運動傷病。體育理論教學一方面指導學生正確的技術動作要領,規范形成技術動作,學生根據自身的運動特點形成自己的技術風格,為提高學生自信心、增強對體育課的興趣、提高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發展終身體育的目標打下結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通過體育理論課的學習,學生可掌握運動衛生常識、體育運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能更好地獲取預防多種運動傷病的方法,避免發生運動損傷或不可逆性傷病。因此,體育課理論教學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正如傳統的教學模式一樣,高校在體育課時,總是側重于運動技術的傳授,講運動技術看作是評論學生的重要標準,甚至在教授體育課時從來沒有進行過理論化的學習。普通高校的體育老師從年齡、資歷、學歷等都有著很大差別,一般有資歷的老教師會著重于對理論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理論的重要性,從而去知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而對于普通年輕老師,或者剛入職的新進教師而言,運動成績成為了表現自己的主要渠道。他們在授課時往往只注重于運動技術的提高,忽視了對于體育課堂上,亦或體育訓練中的理論指導。很大程度上使得學生在潛意識中認為體育課就應該如此進行,以此當學生也作為一名教師時,會遵循老師的腳步進行授課,從而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當中。阻礙了體育向著良性循環的發展,更加偏離了國家深化終身體育的軌道。
自2002年新學年開始,國家教育部推出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毒V要》第八條指出:“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運動實踐教學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并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每學期約4學時),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此《綱要》沒有被體育教師重視起來,大多數教師并沒有按照這一標準進行教學,相反的是理論教學的枯燥性和無趣味性不足以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指導被大多數老師認可。在一學期的體育課學習中,老師往往是在風雨雪等不適合體育技能授課的情況下來安排理論課的學習。但是,風雨雪的不適宜天氣是不可預知的情況,而且體育課老師未必會有充分的理論教學的準備,根據教科書中的原版內容照抄照搬,直接讀給學生,甚至為了省事,一些老師直接取消課程的安排。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了學生對于體育課理論教學的負面情緒,表現出了一些不積極性和無趣性,間接的影響了學生對于體育課的學習,不利于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阻礙了更深一步的發展終身體育的目標。
由于體育與理論教學在很多高等學校并未引起重視,學校相關部門也沒有干預體育課老師理論教學的方法和內容,使得老師在理論教學時沒有充分的備課,只是講到書中提到的內容原樣復述給學生,沒有形象生動的肢體語言和提煉過得精確用詞去表達書中提到的技術環節,理論課的枯燥性油然而生。大部分學生從中學進入大學學習,仍沒有完全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思想上依然停留在中學那種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聽課的陳舊模式中,很容易使得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狀態妨礙了教學正常的、健康的進行。老師復述的書中內容學生聽的一知半解,無法聯系出實際的運動技術動作,不能領悟其中的聯系,只能是迷茫的上了一節不知道是什么的體育課,而在運動技術課的開展中,不能反饋出理論所描述的內容,這樣就扭曲了“理論指導實踐,實踐豐富理論”的體育課程甚至各科類課程的總思想。
從現狀中可以看出,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師隊伍水平的參差不齊,老師的責任心不夠強,更多的理論教學是在應付課堂或者說應付學生。而且教學內容的單一性、傳統性、呆板性對學生沒有吸引力,枯燥乏味的體育理論課教學可與高中課堂相提并論。所以一些體育課教師的理論素養不敢恭維,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不單單學不到更好的體育教學理論方面的知識,更有可能產生一種對體育的厭煩心理。所以不斷加強和豐富體育教師隊伍的理論教學素養是必不可少的。豐富的理論教學素養一方面可以在理論教學的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學生對這門體育課程的興趣,為學生在體育實踐中得到良好的指導和健康的進行體育活動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階段也在不斷的積累著理論的經驗,從而在理論教學的實踐中更深層次的豐富理論教學,為以后培養更優秀的體育教師做好鋪墊。
高等院校卻別于中小學的主要因素便是加強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發揮自己的能力,積極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高校體育理論課的教學應該從應試教育的陰影中走出來,改變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體現自己在課堂上作用,比如老師在講解一個動作時,運用提煉出的專業術語或是老師實踐中的經驗總結,讓學生在課堂上主觀的展示給其他學生,這樣形成的記憶將會更持久的印在學生腦海里,而且學生參與了教學的過程,大大提高了對于學習這項運動的興趣,更樂于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更有利于課堂開展的樂觀性,學生在自己投入其中的教課過程中,更帶動了其他學生的主導心里。加之學生的不斷反饋,能使老師在以后的備課中積累豐富的經驗,在實踐中更能合理的指導學生進行運動技術的教學。
鑒于多數院校、老師在很大程度上對體育理論課的不重視,可采取強制性的手段,必須嚴格按照《綱要》計劃進行授課,校方強制性提供教室供體育老師進行理論教學。嚴格的檢驗體育教師理論課備課情況和授課反饋信息,做出為了體育事業良性發展、不斷培養高素質體育人、加強深化終身體育的重要決心。各學校應該強制性安排理論教學板塊,提高學生對于體育技能方面的深刻理解,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促使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的興趣培養,探索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興奮點,是學生更多的做好理論知識的儲備,為技能的提升做好鋪墊。必須強有力的安排理論教學的學時分配,實踐得出理論,理論指導實踐,在充分的理論教學后,學生對于技能的提升將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中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老師。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要搞好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高體育理論教學的質量,關鍵在于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同時,作為21世紀的高校體育教師應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不斷學習,掌握新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學生。在實踐課中學生體力投入較大,在這樣的環境下講述理論知識學生幾乎是不愿聽也記不住,更是紙上談兵。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理論課的興趣以及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融入更多趣味性的故事或比賽到理論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主動、更全面的接觸體育知識。
大多數院系已取消了體育課理論教學這一板塊,而仍開設體育理論教學的院系,僅僅圍繞著天氣原因不能上室外課程時安排理論教學,理論教學多以有限的課本知識、體育視頻等為主的教學模式,大多數學生在理論教學時感到乏味無趣,甚至不想上體育理論課,而對于老師所講,多處于一種抵抗心理??v然這些因素存在現象十分明顯,亦或是這種觀念根深蒂固,但是鐵人王進喜曾說過:“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就算創造困難也要上?!?/p>
[1]楊宇辰.中國當代體育教學理論發展趨勢研究[J].企業導報,2013(2):218.
[2]郭曼.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國高校體育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體育師友,2014(6):30-32.
[3]沈軍明.對日本現代學校體育教學理論的回顧[J].內江科技,2011(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