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勇(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0)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及目標的探索①
張俊勇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北武漢430070)
摘要:職業院校培養的是復合型人才,他們畢業后多數直接面對社會,面臨就業,所以針對他們的教育應該是多方面、多渠道的,而不能墨守傳統的教學方法。該文從體育教學創新教育的內涵和結構出發,闡釋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目的,從而提出了高職院校進行體育創新教學的途徑和建議,希望能夠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發展有多幫助。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創新模式目標
對于一個學校而言,它的體育工作只要是由在校的體育教師擔負。他們可以說是體育工作的執行者和組織者,學校大大小小的體育事項和體育競賽都需要進行深思熟路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必須遵照國家對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依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們教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督促學生進行積極進行體育鍛煉,養成鍛煉的好習慣,而在這些體育活動中,體育教師應當及時發現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足,積極進行糾正和完善,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
1.1體育教學創新教育的內涵和結構
創新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根據一定的要求,積極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
進行體育教育改革時,我們要依據國家和世界科學技術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需要,同時考慮本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的,不斷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創新精神主要是包括好奇心、學習興趣、求知欲以及對新事物的敏感程度。這種創新精神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責任心、事業心和使命感,有利于培養他們堅韌頑強的性格。
1.2影響體育創新教育的因素
影響體育創新教育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分為以下幾點。1.2.1應試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它嚴重阻礙著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與發展。長期以來,小學到中學一直到大學,教育方法都比較單一,方式不夠靈活,基本上就是老師教什么,學生就直接學什么,沒有自身獨立思考的過程,也就無法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學校,由于應試教育,教師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分數,創新的氛圍并不濃厚,創新措施也就不完善。
1.2.2學校的教學課程設置得不夠合理,從而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活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就目前的情況看來,大多數高職院校僅僅在一年級開設相應的體育課程,二、三年級并沒有安排體育課程,而只是進行體質達標測試,通過體質達標測試是學生畢業的必要條件。
1.2.3混淆主體,學生才應該是創新的主體,而應試教育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得學生缺乏創新欲望,更缺乏創新的能力
而要想增強學生的創性能力,就需要在教學中大力地宣傳創新教育,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活動,不斷地加強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逐步克服懶惰的心理,勇于挑戰傳統的觀念和思維,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自信心,在實踐中不斷地運用自己的知識,勇于創新。
作為高職院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教育,在培養社會人才的教育中具有它本身的學科特點,也有它本身的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
體育教學通過教授學生們健身的理論和方法,從而教會學生們科學合理的進行體育訓練,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讓學生養成鍛煉的好習慣。積極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增強學生體質,讓學生能夠在身心健康發展的前提下完成自己的學業,同時為以后的終生健康,以及延續職業生涯做出貢獻,為全民健身和提高國民素質添磚加瓦。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培養目標包含以下幾點含義。
2.1培養具有健康身心的人
學生將來能夠從事社會工作的前提就是有一個強壯的體魄,健康的身心。對于高職院校而言,他們的目的是培養能夠培養出特殊職業人才,能夠在生產、服務、管理各個崗位任職。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競爭也就日益激烈,這自然就為人們帶來了壓力,這就使得一些高強度的腦力勞動消耗職位對于人才的個人素質要求比較高。所以,身心發展對于學生而言至關重要,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也就成為衡量人們能否勝任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對高職院校,樹立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也成為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作為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應當強健自身體魄,加強心理素質,從而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2培養具有一般擔任社會體育工作能力的人
作為一名優秀的高職生畢業要想適應社會,不僅要求他們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和較強的實踐能力,還要求他們要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力,能夠發揚企業文化,豐富和傳遞企業精神,從而促進工作效率的提升。高職體育,顧名思義,以“職”入手,對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讓他們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養成鍛煉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與此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職前培訓,讓學生結合自己專業的特點,了解體育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增強自身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2.3培養具有優良思想品德、樹立正確競爭意識的人
激烈的競爭是體育的一大特點,而在這種競爭又能夠拓展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匯總,它具有一定的普及型和現實性,能夠強烈地影響人們的思想感情。所以,高職院校在進行教育時,要注重合理競爭的理念。合理競爭,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競爭,使之成為社會高素質人才。
3.1強調素質培養
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高職院校首先應當樹立全面育人的觀念,在體育教學中,不僅僅教授體育知識和技術,還要從德、智、體、美、勞等諸多方面促進學生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讓學生更好地實現自我。為了加強學生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注重全面育人觀,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教學美容,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使得教學獲得全方位的效果。
3.2創新教育運用于體育教學
體育教育具有計劃性和目的性的特點,而高職院校進行體育教學的目的旨在讓學生掌握體育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從而讓他們完善自我的性格和個性。傳統的體育教育旨在傳授體育知識與技能,而現代體育教育不僅僅要求傳授技術,還要求將創新思維的構建加入教學的內容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所以體育教師必須不斷地革新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徹創新思想。
3.3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體育教育是一個培養學生天性較好的途徑,學生本身存在差異性,教師應當依據學生本身的基礎和特點,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優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學生的潛在優勢,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而不被同化,個性鮮明。教師除了在體育中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互助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3.4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教師是學生最好的榜樣,教師的品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素質,所以,高職院校要注重教師素質的提高,對教師進行宣傳和教育。教師應當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從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因此,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首要任務是不斷地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這才是高職院校體育創新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
傳統的體育教育就是“傳道、授業和解惑”,而現代的體育教育不僅僅要滿足于此,還必須加強創新思維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個性發展。高職院校要做到因材施教,積極地的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個性、有特色地發揮。學校也要不斷豐富教學的內容,開展各種各樣的體力與腦力結合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加強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1]賈書申.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實踐快樂體育思想[J].教育與職業,2009(3):136-138.
[2]吳紅胤.試論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3):99-101.
[3]王笑光.如何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育興趣[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4):140-141.
[4]成鈞.淺談職業導向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3):127-129.
[5]何春剛.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模式探討[J].湖北體育科技,2011(5):88-89.
[6]張興生.基于職業導向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探析——以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3(26):23-25.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8(b)-0104-02
作者簡介:①張俊勇(1977,3—),男,漢,湖北浠水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