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倫(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鄭州 450000)
新常態下構建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的探索
馮倫
(河南農業大學河南鄭州450000)
在“新常態”的經濟發展體制下,中國各行各業百家爭鳴,出現了一片繁榮景象,而開放式、創新式以及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模式成為高校體育教育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目前,在我國高校體育教育中,教學體制仍然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應試教育和競技體育的痕跡。這與現行的素質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的新理念“教書育人,以人為本”顯然是背道而馳的,而我們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審視當前體育教育的現行體制,注重學生完美人格的塑造,以此實現“健康第一,終身教育”的偉大目標。堅強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大學生適應新環境、新常態所必備的基本條件,學校只有創新機制,完善體育教學體系,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才能讓學生真正意識到體育對健康的重要性,并使其成為大學生人生中一筆可供終生享用的財富。
高校體育教育 新常態 教學改革 創新體系 探索
與“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相似,“換擋期”的中國體育教育發展也需要新思路、新方法。現代化的體育教育,應當有合理的結構。學校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的同時,更應該加對體育大教育結構調整的力度。由于中國教育體制的局限性,體育課往往給文化課讓路。每當比較重要的考試來臨,最先被裁掉或者放棄的課程往往就是體育課。這給諸多體育老師,尤其是高校體育院校的教員帶來困惑,究竟體育教學在整個國民素質教育中的地位是怎樣的。在素質教育漸漸片面化為重文輕武的時候,國家提出舉措鼓勵高校對于體育課的認識,以此增加國民綜合素質。
新常態對社會經濟發展提出了轉型的需求,在新常態下,我國體育教育也面臨著雙重考驗,機遇與挑戰并存。首先,體育教育的多樣化是體育本質的主要特點之一,因為人的個性是多樣化的,社會需求也是多樣化的。多樣化的體育教育理念也造就了高校體育教育的多樣化,這就是的高校體育院系領導及體育教師要找準目標,學校的教育發展到現在,最大的一個特征是統一性。這不是短期內能改變的,但多樣化的理念對體育教育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它不僅可以引領高校體育教育理念的及時更新,而且還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重點發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而使高校體育教學走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
2.1體育教育理念不成熟,體育教學管理體系不完善
傳統體育課教材安排的內容多、體育課程架構模式陳舊、體育教學理念不成熟是當前高校體育面臨的主要困境,在體育課堂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能激發出來,對于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往往。此外,體育教師應將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作為提升體育質量的核心內容,然而部分體育教師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在課堂教學方面仍然無法一時改變傳統的教學陋習,個別體育教師往往注重技術動作要領的強化培訓,而忽視了學生心理素養及個性化發展的培養,缺乏中職學校所具有的專業培養特色,重技術輕理論的現象時有發生,對體育運動的不加重視,體育教學管理體系不完善,體育教師往往會側重于某項技術的強化練習,而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對于體育的普及性以及實用性并未做到充足的到位。與此同時,體育價值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并未真正的表現出來,體育運動是健全身體,塑造品格,增強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然而由于部分體育教師將現行的體育理念側重于提升學生技術上的應用,而對于培養學生美德、修身做人的道理并未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課堂之中,是當前高校體育教育靈魂的缺失。
2.2體育考評體系失當,體育教學思想沒有時代性
眾所周知,體育本來是一門活潑、有趣,是學生張揚天性、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一門學科,然而由于現行的體育體制使得體育課堂失去了本該有的活力,體育課堂枯燥的體育訓練,不僅使學生失去了趣味性更使他們產生嚴重的厭煩心理,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愿意主動參與體育活動,或者被動的為了考試而應付,體育考評體系的嚴重缺失,造成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沒有得到提升,甚至造成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在當前以應試教育為主的體育教育體制,部分學校仍然將體育作為一項業余活動為主的科目,重文化輕體育在學校中仍然顯現,學生體能令人堪憂。而陳舊落后的體育教學思想是影響高校體育發展的重要原因,思想意識的不重視往往造成學生對體育課程的不重視,而陳舊的教學思想往往不能激發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興趣,是高校體育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狀況必須引起重視目前,隨著現代化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呈現現代化、多元化以及國際化,高等體育教育理念的多元化發展更應當突出當代高等體育教育的時代特點。
3.1寓教于樂,因材施教,將人文元素融入到體育教學當中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考核評價太絕對,教學過程太單調這些弊病已經成為高校體育教師所甚憂的問題,要想徹底改革高校體育交個,讓體育課堂真正的“活”起來,就需要注入必要的人文精神,高校體院領導和體育教師要通過體育課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而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相關的體育知識。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狀況必須引起重視,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將人文元素融入到體育教學當中,有利于學生品德與人格的完善,潛能和特長的開發,創造性思維和社交能力的培養,對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目前,不少體育教師已開始意識到教學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事實證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切實可行、也勢在必行。體育課其本身就是一門活潑、輕松、愉悅讓學生真正釋放天性的一門學科,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抓住體育的內在本質,激活體育課堂,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寓教于樂,將過去在體育教學中所科長追求技術動作和考評成績,將因考而學,因考必學,過高、過嚴、過硬的考核指標摒棄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通過調動學生的自主參與性,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
3.2體育教師反思自我教學,讓體育教學變得輕松有趣
體育教師反思是一項體育課是類別與其他文學課程的一門學科,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應當有著較高的超前的教學思維模式,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讓體育教學變得輕松有趣。高質量的體育教學課堂應該充分將學生的主題地位體現出現,這也就是當下所提倡的“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它能真正的回歸其本質,結合自身優勢,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的改革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所面臨的狀況。體育教育不在于形式,而更應該注重效果,體育教師應當時刻反思:體育課應更好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發揮自主自立的意識,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使身心得到鍛煉。在體育課堂中通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造力,激活學生身體運動細胞,使學生在樂學、想學、自學的心態下完成高校體育學科目標。不僅具有高校不管設置什么課程,其最終目的都是培養人,體育在這方面才能大有作為。
總之,高校體院要正確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在新常態下有新作為。要認清當前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搶抓轉型發展新機遇,推動體育教育的良性發展。體育教學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體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養,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既要教會學生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又要培養學生終生體育鍛煉意識。
[1]貢娟,李曉紅.試論構建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J].體育科學,2000(3):22-24.
[2]王佳茵.試論構建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J].科教導刊,2012 (10):202,217.
[3]周道福.試論構建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16):90,159.
[4]車益民.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的構建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52):9-10.
[5]王滿.面向陽光體育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體系構建[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9):185-188.
[6]梁春輝,劉海濤,黨磊.構建普通高校立體化體育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分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0(1):61-63.
[7]高劍峰.面向陽光體育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結構體系構建[J].求知導刊,2015(5):86.
G807
A
2095-2813(2015)12(b)-001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