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瑤(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貞c 401331)
談中小學體育教學中“自主學習”教學法
胡瑤
(重慶醫藥高等??茖W校重慶401331)
摘 要:該文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法和調查法,在收集了大量資料之后,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比較和研究,在此基礎上結合有關專家學者的建議與意見得出以下兩條結論:在現階段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體育產業化和體育市場化是不能等同的看待的,這兩者不是一個概念;在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上發現,我國現階段的體育產業是由體育事業和體育企業所組成的這兩個概念不能混淆。這兩項研究結論對于提高我國在新時期體育產業化的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體育產業體育事業體育產業化體育市場化
對于我國體育產業概念方面的研究,國內許多學者存在著分歧,還沒有達成共識,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兩種:一部分學者認為,我國現階段的體育產業和體育事業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不同、體育產業化和體育市場化之間也不能畫等號。另外一部分學者的觀點卻恰恰相反;筆者贊同前者的觀點,并堅持認為,確立這一概念性問題,對于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有重要作用。
1.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cnki和萬方等數據庫,搜索了有關體育產業;體育產業化;體育市場化的專業文獻和相關報刊50篇,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
1.2調查法
為了獲得全面的意見與建議,筆者有目的、有計劃的走訪了國內社會體育方向的專家和學者,掌握了大量的一首信息。
1.3邏輯歸納法
在獲得專家學者的意見之后,筆者對收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并得出相關的結論。
目前在我國,很多學者認為體育產業化和體育市場化在概念上是一樣,沒有明顯區別。他們的觀點是:體育產業化的發展,實質上就是把體育事業交給市場經濟,由市場來操控體育事業的發展。他們認為這才是體育產業正確的發展方式。筆者不同意這種主觀臆斷的觀點。早在1978年,我國就提出了我國的體育產業應該在已經存在的基礎上把市場需要作為發展方向,通過“增量”和“存量”改革發展起來。“存量”改革,是指通過不斷地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在已經存在的體育事業中具有非贏利的部分包括國家隊和國家體育科研單位等這些屬與舊體育事業的,按照投入產出原則進行撥款。對具有可盈利性的部分包括各種體育企業,直接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按照市場要求發展或者淘汰。這樣看來,原先的體育事業就分為兩部分:非贏利性的由國家自助扶持體育單位和贏利性的由市場機制進行篩選和發展的體育組織?!霸隽俊备母?,是指在原來舊的體育事業之外,發展的由民間資本建立的或資助的新成立的體育組織,如我們所熟知的:健身中心和各種商業與體育相關的俱樂部。目的是通過引入競爭機制,“引起鯰魚效應”,借此來拓寬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體育事業在中國的一系列改革中,它的改革其實就是體育的產業化發展,市場就體育產業化的風向標,做為一個完整的系統產業的過程將體育相關的各種元素組合成為一個整體,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著重強調的是我國體育產業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主要就是規模,現如今一家公司想要在市場競爭中立足,肯定要具備一定的市場占有率,也就是規模,才能繼續發展,否則會造成破產。產業同公司一樣,必須達到一定的市場占有率,也就是規模,只有這樣才能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來進而發展。(2)是強調有效經濟運行方式對于體育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使企業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進而發展壯大。體育產業從初級階段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存在兩種路徑選擇:一是計劃路徑,二是市場路徑。雖然理論和實施告訴我們,市場路徑是現階段主流的發展手段。但是市場路徑只是選擇之一而不是唯一,所以我國現階段的體育發展路徑還包括非市場路徑也不應被忽視。我國現階段非市場方式的作用十分明顯,政府將運用行政手段的制定和執行促進體育的產業化發展進程。體育服務產品中出了個人化產品占有一定比例“相互排他性”是個人化產品在使用上的特點,除此之外體育服務產品中還有公共化產品。因此,由于體育公共化產品不能完全由市場經濟來供給,所以政府承擔起了建立公共體育服務的責任。所以說在體育產業化進程中,應存在這三種方式,他們是以政府為導向的計劃方式,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市場方式,和兼具兩者特點的半市場方式。所謂市場方式,就是同企業一樣,自己吸收資金人才,通過資本運作進行發展,滿足需求的同時到達自身的經濟利益。半市場方式,是指以滿足大眾需要為發展導向,把經濟收益最為次要目的組織形式,它把非盈利方式與市場相結合的方式,在廣大群眾體育需要的同時也有利于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非市場方式指的是在經營過程中不以盈利為目的并完全依賴政府的財政撥款進行運作和發展的方式,通過借鑒市場化的經營模式,深入分析投入和產出之間的關系和規律,主要任務就是完成政府所期望的競賽成績指標。所謂體育市場化指的就是一種多方面協同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體育資源由原本的計劃經濟分配方式向市場經濟分配方式進行轉變,在上述這些變化中,體育市場化的具體表現為:(1)政府體育決策宏觀化。統一國家主體決策轉化為決策上可以個人意愿選擇的體制。從政府職能轉變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出,政府做到了“有進有退”——在某些領域讓步于企業。(2)產品和生產要素的決策以市場為導向。我們認為的體育產品包括比賽門票,購買轉播費等開始由市場確定而不是政府主觀的設定,運動員教練員訓練比賽場地,這些生產要素,也開始由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這體現了體育市場的發展程度已經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
3.1體育產業與體育事業的共同點
在原先舊的經濟制度下,大眾對于體育本身一直存在著一種誤區:在他們的認為里,與體育部門只是一個花錢的部門,他沒生產過什么商品提供給社會大眾,也沒有為社會創造過什么實質性的價值。之所以產生這種情況,原因是因為體育產業實質上作為第三產業在我們的社會中產生作用,所以它創造的價值和產品并不是以實物存在,所以產生了誤區。因此,長期以來,體育就被當作消費部門,屬福利事業,應當由國家來操辦[1]。就算是在舊的計劃經濟的時代,體育部門也是國家經濟中的一個有價值的部門。
3.1.1從投入與產出看
很多人認為體育部門不斷地吸納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沒有生產出什么實際的可見的產品,其實事實并不是這樣,體育部門的產品是一種不以實物形態存在的,而是以運動方式存在的服務產品。它與我們所熟知的實物產品共同組成了社會的消費品,所以說體育產品和體育部門是國民經濟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3.1.2從產品性質看
這種服務產品一方面由于滿足了大眾精神的需要和提高身體素質的需求,因此它有使用的價值;從另幾個角度說,價值是人類無差別勞動的凝結,而人類無差別的勞動在無用勞動中也是存在的。在此基礎之上,這種服務產品既有使用價值又存在價值,而且可以進行交易于是產生了價格。但是在我國的情況發生了轉變,在國家的宏觀條件下,體育商品是由國家買單,包括大眾體育賽事,全民健身計劃等,這些資源由國家免費的發放給公民。所以公民意識不到體育產品需要購買才能獲得,因此市場條件下的交換在這里是行不通的。
根據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體育部門及相關產業一方面存在經濟上的投入,另一方面又努力提供滿足大眾需求的體育產品,因此推斷出,體育事業具有產業性屬性,應該被歸納到產業范疇。
3.2體育產業與體育事業的區別
現如今我們不斷強調“體育產業”這一概念一個最重要原因是由于體育產業與體育事業并不等同,因此就需要我們積極區分對待。
3.2.1在概念的內涵上
體育事業指體育服務等一系列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行為;體育產業不但包括以盈利為目的的體育企業,也包括公益性[2]。
3.2.2在概念外延上
體育事業包括不以贏利性為目的的體育機構[3]。體育產業不僅包括以贏利為核心目的的體育服務企業(如體育健身中心、體育培訓機構等)之外,還涵蓋不以贏利為目的的體育機構,換句話說在主體范圍上,體育企業+體育事業=體育產業
筆者的觀點是體育產業化和體育市場化不是同一個概念,不能混淆;體育產業=體育企業+體育事業。研究結論的意義在于當我國進行相關的體育制度改革時或者發展方向和路徑的選擇時,以及現行體育產業相關政策的制定時,應當堅定不移的把體育市場化作為發展導向,以深入改革體育產權問題為改革的重點,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體育經濟實體為出發點,重新建立體育市場化的實體,不斷開發體育產業投資的方式,重新建立政府機構對于體育事業的管理權限體系,并建立完善的體育市場發展體系。
參考文獻
[1]楊年松.體育產業與體育事業、體育產業化、體育市場化及其相互關系[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19-21,25.
[2]張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國體育產業化發展初探[J].三峽大學學報,2007(3):111-113.
[3]張志明.政府對體育產業發展的作用研究——以上海市為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c)-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