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梅
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8.72億,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千多億,而且這種強勁的發展勢頭還將持續。面對這些數字,沒有企業能夠無動于衷。誰也不能否認,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者,其接受信息、處理信息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如果企業不能及時根據這個變化創新商業模式,不能及時捕捉到這一個變化所預示的商業機會和行業爆點,很可能會錯失轉型的良機而陷入困境。
到今天,“互聯網+”不再是一個概念,已經成為企業融入互聯網的手段。“互聯網+” 是指以互聯網技術(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擴散與應用,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配套技術手段,促進行業之間的融合和創新。“互聯網+”最本質的特征是自下而上、分享、互動,企業能夠借助手段最大程度地解決各個業務環節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什么樣的行業最容易被“互聯網+”引爆?“春江水暖鴨先知”。事實上,資本市場對于“互聯網+”概念的追逐早就開始了,從今年上半年中國A股市場的投資熱點能非常清晰地看到市場的反應——創業板上被炒得最兇的是在線教育和智慧醫療概念股。教育和醫療都是信息高度不對稱、知識高度密集,而且不受經濟周期影響的剛需性行業。借助互聯網+,教育和醫療行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資源約束、地域限制和信息不對稱的瓶頸,通過分享、互動、整合激發出前所未有的創造力和增長動能。
其實,“互聯網+”的應用絕不止是教育和醫療行業,那些身處產能過剩行業、陷入頹勢的企業可以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從產品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對原有的產能、生產組織、商業模式等進行重構,從而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本期封面文章報道的京東方,是一家做到液晶面板行業全球領先的大型企業,正在通過“互聯網+”謀求戰略轉型,雄心勃勃布局智慧服務醫療,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事實上,像京東方這樣的企業還很多。當人們還在疑惑什么是“互聯網+”概念的時候,一些嗅覺敏銳的企業早已經已經通過“互聯網+”成功找到了轉型的出路。例如,早年賣掉筆記本業務的IBM在全球戰略轉型中,通過對大數據的挖掘和整合,將其咨詢業務擴展到了廣告服務和數字營銷。
這是一個創意革命的時代。“互聯網+”為創意提供了最佳的生長土壤。當前實體經濟令人沮喪的數據,并不能說明未來的經濟狀況就一定暗淡。畢竟,我們有“互聯網+”,一個可以為經濟轉型助力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