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強
要真正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注冊制”改革,還需要加強對上市公司誠信和規矩的監督。上市公司一旦失信,就不是事后多少年才罰個百十萬了事的事情,而是要徹底清除它的資格,追究法律和行政的責任
很多優秀的中資股選擇海外上市,而不是在A股上市,其重要原因是在A股上市“難”!那么,A股上市難在哪?
對比一下中、美交易所公司上市的條件可以發現,A股上市的條件并“不高”。譬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規定的A股上市條件是:發行人的經營年限;財務狀況;最低公開發行比例和證券分散程度;公司治理;誠信記錄;其他條件?!渡虾WC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將其細化為:股票經過中國證券會核準已公開發行;公司股本總額不少于人民幣五千萬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公司最近三年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本所要求的其他條件。
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條件是,公司的公眾股最低人數是2000人,如果是500人,則要求過去12個月的月均交易量達到100萬股;最低市值要求是要達到4000萬美元,有形資產凈值要達到4000萬美元;公司近2年每年盈利達到年均200萬美元,且近一年達到250萬美元,或者三年盈利,合計650萬美元,但近一年達到450萬美元??梢?,上交所這些條件中除了要“經過中國證監會核準已公開發行”這一條外,其他都低于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條件,或者沒有定量的標準。但證監會核準這一條就擋住了很多公司(排隊等著核準的擬上市公司太多)。
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司想在A股上市?其實本質的原因就兩個:一是中國資本市場沒有分層。無論是主板,還是中小板、創業板,都沒有不同的收益-風險-流動性的差異,所以無論是什么類型的企業,都試圖尋求在這個無差別的資本市場上市,使得排隊上市企業過多,反而淹沒了應該上市的優質企業(主板)或者應該上市的創業創新型企業(創業板);二是股市資金沒有監管。公司一旦發行上市,都同樣獲得沒有風險、不求回報的大量資金,結果公司上市變成了圈錢運動,資金不要白不要,沒有實現合理配置資源。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優秀的上市公司在時間上等不起,甚至有一些是不愿意同流合污,而選擇了海外上市。
顯然,呼喚海外上市公司回歸A股,不應該僅僅是給海外公司A股上市機會這么簡單的事情,我們需要在至少兩個方面狠下功夫:第一,要真正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注冊制”改革,還需要加強對上市公司誠信和規矩的監督。上市公司一旦失信,就不是事后多少年才罰個百十萬了事的事情,而是要徹底清除它的資格,追究法律和行政的責任;第二,要建設真正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本來公司內部的治理結構應該是公司內部的事情,但作為上市公司就應該是公開的、受到監督和管理的。我們不能指望證監會單一組織的監管能夠有多大的效果,必須建立起全社會上市公司相關關系人的系統監管體系,唯有這樣才可能實現有效的公司治理。
據此,除了海外上市公司回歸A股要在公司治理方面具有示范A股上市公司的效應外,證監會要在市場監管方面做出如下的徹底變革:放棄大多數行政管理的權力,讓證券市場管理回歸市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上市注冊制;建立收益-風險-流動性不同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并加以維護;主導建立資本市場的誠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