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學鋒
企業淪落到如今田地,確實讓人唏噓、同情,不過寶利嘉在去杠桿方面可能并不及格,這也許是企業落敗的重要內因
企業虧損嚴重、無力為繼,誰之過?2015年7月31日,寶利嘉集團董事長葛富春發布《告社會各界和寶利嘉員工書》,稱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災難,“金融機構無節制地收貸、壓貸,造成企業開工率嚴重不足,虧損嚴重”。按照這一說法,是金融機構逼死了寶利嘉?
民營企業寶利嘉總部位于江蘇省太倉市,號稱華東最大的紡織企業,曾頗具實力,輝煌時公司員工近5000人,2011年銷售額13億元。讓外界愕然的是,2015年7月,董事長葛富春發布《告社會各界和寶利嘉員工書》,表示寶利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災難,讓大家受苦了、受驚了,表示真誠的道歉,并披露了現狀和其本人的看法。
葛富春稱,自去年至今,寶利嘉集團被各家金融機構密集收貸,壓貸計2.075億元,設備租賃費一億多元,僅一年之間就減少了3億多元的現金流。為維持企業生計,他本人努力向社會人脈圈私人借貸7300萬元,到現在資源全部枯萎,還背負一身債務。
他還透露,六安、滁州兩地開發區投資協議的重要款項沒有兌現,其中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協議承諾為六安寶利嘉項目解決信貸資金4.2億元,現已投資第七個年頭,企業拿到的信貸資金僅為六安農商行的2000萬元,僅僅是協議承諾的一個零頭。也因此,造成寶利嘉六安公司開工率不足,造成年年虧損,也無法兌現對開發區的協議稅收約定。滁州開發區也承諾解決信貸資金每完成一個車間6000萬元,去年已完成4個車間的投產,應為企業解決信貸資金2.4億元,實際現在也只有滁州中行的1000萬元貸款,本來滁州工行的2000萬元貸款也已由今年的6月18號全部收貸。
《告社會各界和寶利嘉員工書》中,葛富春呼吁各界金融機構能體諒企業的疾苦、顧全大局,不要無節制地收貸、壓貸,傷害人家也等于傷害自己,最后兩敗俱傷。也希望各地開發區能誠信招商,不能企業來投資了就什么都不管了,所有的責任都放在企業身上。一個寶利嘉倒下去并不可怕,如果很多企業都遇到了寶利嘉同樣的命運,將對社會穩定將帶來巨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寶利嘉發生員工討薪事件后,8月,地方政府介入。
盡管金融機構對貸款的從嚴從緊,是導致寶利嘉無力為繼的重要原因。然而,金融機構本身就是經營風險的高風險行業,嫌貧愛富是其本性,對還債能力、前景差的企業的貸款從嚴從緊是控制風險的理性舉動,對此進行指責并不合理。應該理性看待、解決中國一些企業的“貸款難”問題,不能單方面指望金融機構。企業家該提前做好金融機構變臉的應對措施,爭取主動。
至于“六安、滁州兩地開發區投資協議的重要款項沒有兌現”,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政府會許諾政策支持(包括簽署協議)以吸引投資,這些許諾有時會大打折扣、淪為空文,甚至有些許諾是違法違規的。一方面,企業在政府面前處于弱勢地位,政策支持被打折扣很冤、值得同情。另一方面,企業家在同政府簽訂協議時,應理性評估合法性、可行性,以控制風險,不可盲動、盲目樂觀,否則可能后患很大。
俗話說,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被金融機構逼迫(收貸、壓貸)、地府政府不誠信,只是寶利嘉陷入困境的外因,并非核心原因。
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2015年9月表示,中型企業死亡率高的原因是亂集資、亂用杠杠之禍。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也指出,“過去十年中國的著名企業家,被抓起來的,坐牢的,最知名能找十幾個,一般的都加上,能找到50、60個,他們每個人坐牢的理由不一樣,有金融欺詐,各種罪名,你仔細看,它的本質就是資金鏈條斷了。企業成功不是靠賭出來的,杠桿太高就是賭博了,負債率低一點,可能會慢一點,但是會安全。所以搞投資,最大的教訓就是要控制自己的負債率,控制自己的杠桿。”
太倉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2014年11月發文稱,“從調研的寶利嘉、長樂等幾家棉紡化纖企業看,企業均或多或少反映當前資金壓力較大,財務成本普遍達到10%左右或更高,企業資產負債率處于高位?!北容^來看,寶利嘉在去杠桿方面可能并不及格,這也許是企業落敗的重要內因,對此葛富春當負關鍵責任。
企業淪落到如今田地,確實讓人唏噓、同情,然而我們有沒有想過,打鐵還需自身硬,真正的企業家是否該“君子求諸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