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維韋克·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29歲的前對沖基金合伙人,取消了自己在法國和瑞士的蜜月計劃,帶著他的新婚妻子敲響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鐘。這是美國生物科技行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有什么比一天入賬數億美元更浪漫的呢?
拉馬斯瓦米的Axovant Sciences公司注冊在百慕大,公司自成立到上市,只用了八個月,籌集了3.6億美元用于開發一種阿爾茨海默癥藥物。該藥物來自葛蘭素史克已經放棄的一個項目。上市第一天,Axovant的股價幾乎翻了一倍,公司市值接近30億美元。而此前,拉馬斯瓦米只預付了500萬美元,讓葛蘭素史克轉讓這種未經臨床試驗的藥物,這足夠讓這對新婚夫妻欣喜若狂。
不過蜜月來得快,去得也快。批評者指出,為什么葛蘭素史克會用這么低的價格賣掉一種前途無量的藥物?一家只有10個人的公司——其中還有兩位分別是拉馬斯瓦米的母親和兄弟,真有這么高的價值?專家、分析師和博客圈的快速圍攻下,Axovant的估價“自由落體”——到9月初,已經較IPO價格下跌了12%。懷疑者們把拉馬斯瓦米定義為生物技術泡沫的代表人物。
數據顯示:五年里,iShares納斯達克生物指數飆升了300%,而同期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才分別上升了100%和70%。即便縮小腫瘤的癌癥藥物、丙肝治療以及替換缺陷基因的治療方案等都出現了真正突破,資本市場的膨脹依然嚇人。而且,如果政府不再審批那么多藥物,或者停止為其埋單,局面就會很糟糕。
不過,人們似乎過于關注細節,而忽略了拉馬斯瓦米的“全篇布局”:拯救制藥行業中被遺忘的藥物。在拉馬斯瓦米看來,無論Axovant的藥物是否有效,這場IPO都只是“偉大使命的第一步”——解放那些被制造公司放棄或者優先級靠后的藥品。“這是一個被低估的倫理問題。”拉馬斯瓦米說,“那么多本該對社會有用的藥物被廢棄。部分藥物被擱置,并不是因為它們沒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