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芳+何炎芬
摘 ? ?要: 口語表達能力是現代社會對大學生提出的一個基本素質要求,也是高職院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針對高職院校貧困生這一特殊群體,分析了他們口語表達能力的現狀,探討了他們在口語表達能力方面與非貧困生存在差距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希望從人文關懷、校園活動、課堂教學和推廣普通話等多方面進行努力,不斷提高高職貧困生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 高職院校 ? ?貧困生 ? ?口語表達能力
口語表達能力是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溝通交流的必備能力,其重要性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而日益增強。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是人際交往的需要,也是大學生進行成功就業、交友和為人處世的需要,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社會競爭能力。
隨著我國高職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受家庭條件、經濟狀況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高職貧困生的數量較之以前有所增長。較大的經濟壓力導致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學習成績或兼職上,個人綜合素質得不到全面發展,個人能力與素質等方面與非貧困生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口語表達能力方面存在著明顯的缺陷。
一、高職貧困生口語表達的現狀
(一)口語表達不夠規范
貧困生80%來自于農村及偏遠地區,受方言環境的影響,他們很少使用普通話,平時操著濃厚的方言口音,經常出現音調不標準或別音錯音等情況,與他人溝通時造成了一定的交流障礙,影響了人際交往。
(二)口語表達不夠準確
由于各種壓力和顧慮,貧困生很難突破自我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這主要表現在貧困生進行語言表達時的邏輯性不夠強,表達欠流暢和精煉,不能較好地緊扣中心和重點,不善于組織精練的語言表達內心的思想和情感。
(三)口語表達不夠主動
家庭、出身、外形等因素讓高職貧困生產生較大的心理包袱,他們對自己缺乏自信,不敢大膽地表達自我和展現自我,想說的不敢說,該說的不能正確表達出來,始終處于自我矛盾的狀態,不敢主動與人交流。
二、產生的原因
(一)自卑心理
自卑是自我評價偏低、自愧無能而對自己喪失自信,它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是學生與人交往時輕視自己的一種心理狀態。高職貧困生對自己各方面能力及表現缺乏信心,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如怕自己說話帶有方音,讓人嘲笑;怕自己家境不好且沒有地位,受人愚弄等。所以,有的貧困生在進行口語表達時缺乏底氣,吞吐含糊,有的學生甚至貶低、封閉自我,不愿意開口表達,與人交流。
(二)語言焦慮
高職院校貧困大學生由于家庭經濟狀況不佳,進入大學必須依靠整個家庭甚至是整個家族的經濟支持,有很大部分還需要依靠助學貸款才能完成學業。他們肩負著家庭成員的期望,承受著別人無法想象的心理壓力,加之現實的殘酷,讓這種來自家庭和內心的壓力影響到貧困生的心理,使其產生語言焦慮。語言焦慮讓他們在口語交際中產生沉重的思想包袱,影響其語言組織能力,讓其不能靈活運用腦海中的詞匯,有時會出現記憶紊亂,從而導致他們對自我能力進行否定,不能對自我進行正確評價。語言焦慮會帶來緊張感和挫敗感,嚴重影響其自信心,從而逃避語言交流。
(三)語言意識缺位
由于我國地方方言種類較多,貧困生又大多來自農村地區,在當地,中小學教師本身語言規范意識就不夠,普通話發音不標準,用方言教學的現象比較普遍,直接導致學生在進入大學時便產生了口頭表達的不適應,形成了語言交流的障礙,給自身帶來了較重的心理壓力,也影響了正常的人際交流,阻礙了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高職貧困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對策
(一)從情感上實現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需要以人為本為前提,對高職院校貧困生的人文關懷,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對他們的關心和呵護、理解與尊重、教育與引導,要努力營造寬松和平等的環境,讓他們感受到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和諧的集體氛圍,使貧困生感到安全、放松,進而引導他們看清自己的長處和缺點,正確評價自己,不斷突破自我,以此錘煉他們的心理素質。在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建立自己的自尊和信心,引導他們正確對待貧困,最終實現對貧困的理性超越,正確認識自我。
(二)在活動中樹立語言自信心
校園文化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為活動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主線的群體文化,它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口語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校園環境的有形資源,讓貧困生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如引導學生自主開展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社團建設,定期舉辦相關講座、詩歌朗誦和主題演講比賽等各種活動,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熱情。通過參加各類賽事活動,鍛煉和提高貧困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擺脫自卑心理,克服語言焦慮,增強口語表達的自信心。
(三)在社交中培養心理品質
口語表達能力需要通過不斷實踐才能提高,因此高職貧困大學生要善于給自己多創造機會,多與人交流和溝通。尤其是課堂、大型活動、食堂等公共場所及人多的地方最能鍛煉自己的膽量,并且能消除膽小、害羞所帶來的心理障礙,通過反復訓練必然使其心理素質得到增強。學院要加強調研、多到一線了解貧困生的實際需要,積極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引導貧困生主動大膽地參與,并在活動中努力培養自己真誠、熱情、自信、寬容等成功交際的心理品質,進一步引導貧困生主動表達的欲望。
(四)在規范中推廣普通話
良好的語言環境對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高校是推廣普通話的主要陣地,學院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可在各專業適當開設普通話口語課等相關課程以加強宣傳普及工作。高校教師尤其要做好榜樣,積極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將普通話作為規范來使用,特別是課堂教學和課后交流,力爭在學生中形成“人人都說普通話、說好普通話”的氛圍。普通話測試是推廣普通話、提高普通話水平的有效手段。學院應重視普通話水平測試,結合專業特點,按照普通話的要求,鼓勵學生在校期間考取普通話水平等級證書。
(五)從課堂中加強訓練提高
教師應不斷改革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注重教師引導,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話題討論等,激發學生想“說”的欲望。如進行課堂主題辯論比賽,辯手、評委、主持人及其他工作人員等都由學生自行安排組織。舉行現場模擬面試,一來可以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二來可以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將來能夠從容面對用人單位的招聘。但在開始之前,教師應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包括服裝、面試細節、可能要面對的面試問題以及設計好自己的應聘回答等。訓練時,教師要適當多給貧困生一些鍛煉機會,多鼓勵他們上臺。訓練結束后,教師一定要及時組織學生參與總結,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便下次改進。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多,學生(特別是鍛煉機會較多的貧困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膽量、心理素質等都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總之,提高高職貧困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幫助其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使其走向成功的一條重要途徑,針對貧困生這個特殊的群體及他們自身的特點,我們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認識,注重因材施教,積極引導,多加鼓勵,為他們營造良好的語言實踐環境,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強化訓練,主動表達、敢于表達、正確表達,讓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并內化為自身素質和能力,讓他們在人生路上越走越精彩。
參考文獻:
[1]謝倫浩.論語言素質教育[J].現代大學教育,2002(3).
[2]鄂亞彬.如何提高大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語文學刊,2009(7).
[3]劉美娟.論大學生語言素質的缺憾及對策.麗水學院學報,2005(2).
[4]張國民,武英耀,等.應重視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一般資助項目《以培養個人發展能力為目標的高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途徑的實踐研究》(XJK014BXSZ02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