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汝靜
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研究
■文/崔汝靜
摘要隨著現在社會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信用卡已經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用的消費工具。隨著國內信用卡業務的不斷發展,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數量急劇增加。本文就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概述、產生原因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信用卡詐騙惡意透支立法缺失
1、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法律規定
所謂惡意透支,根據《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1)明知沒有還款能力而大量透支,無法歸還的;
(2)肆意揮霍透支的資金,無法歸還的;
(3)透支后逃匿、改變聯系方式,逃避銀行催收的;
(4)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還款的;
(5)使用透支的資金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6)其他非法占有資金,拒不歸還的行為。惡意透支的數額,是指在第一款規定的條件下持卡人拒不歸還的數額或者尚未歸還的數額。不包括復利、滯納金、手續費等發卡銀行收取的費用。
依照《刑法》的規定,行為人除了實施上述行為以外,還必須具備數額較大的要件。法律規定以1萬元作為惡意透支的起點。
2、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立法缺失
(1)關于非法占有為目的。
辦卡人辦卡之初可能是具有還款能力的,在透支之時也可能認為自己是具有還款能力的,比如說持卡人辦卡透支是為了搞投資、開公司、做生意,以為可以賺錢,但是整套過程下來卻賠了錢,導致信用卡沒有還上,如此是否應該將此作為非法占有為目的的主觀意圖,就會存在很大的爭議。而實踐中對此則是持肯定的態度的。
(2)關于銀行催收方式的問題。
要強調催收的有效性,而不是程序性。實踐中銀行采用的催收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短信或電話催收,一種是郵寄信函到住宅地址,還有一種是工作人員上門催收。這三種催收方式都存在弊端,都不能保證持卡人一定會收到催收信息,也無法保證一定能夠接觸到持卡人。以上情況通常是由于持卡人變更手機號碼、從單位離職或撤離住所,沒有將新的聯系信息告知給銀行,導致銀行無法正常催欠。而實踐中公安報到檢察院提請逮捕的催收證據只是以銀行工作人員錄入電腦的信息為準,無法判斷其真實性,工作人員也可能憑此鉆法律的漏洞因此應該進行電話錄音,或者是調取電話賬單,以視聽資料作為證據使用,二是郵政專遞。按照信用卡合同的約定,明確持卡人接收文件的地址不明確或無法接收的法律后果;三是上門催告,應有銀行業務人員邀請兩名無利害關系的見證人一同上門,見證持卡人簽字,若持卡人拒絕簽字或者無法簽字,由見證人簽字證明。或者由攝像機記錄整個催告過程。以透支人收到為基礎。
(3)關于3個月催收時間及間隔的問題。
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起算時間法律規定是從銀行兩次催收后開始起算,但是銀行的催收時間是從何時開始的法律并無規定,并且銀行的兩次催收是以電話的方式還是信函的方式發送催收通知為起算標準法律也沒有規定,若銀行開始第一次催收后,緊接著就進行第二次催收,完全沒有給透支人以準備還款的時間,這也就違背了解釋規定為兩次催收的意義。而司法實踐中,往往是以透支人最后一次還款為3個月的起止時間的,這也就大大縮小了行為人“違法透支”的起止時間,是與立法解釋背道而馳的。
(1)銀行辦卡流程方面的原因。現在某些銀行為了盈利,賺取爭奪市場占有率,正在面向社會大量的免費發放信用卡,對許多相關的申請和發放程序缺少有效監管。其發卡程序只需要填寫完表格,拍一張身份證及工作證的照片,就可等待銀行的審批了,雖然審批的時間可能是兩個星期,或者更長,甚至更短,但只要是表格上該填寫的內容和該提供的內容齊全,基本上是可以申領到信用卡的。但是有關于工作證的真實性,銀行方面并不去考察,所以這也就使得本可能沒有工作的人去偽造或者借用他人的工作證來瞞天過海。
另一方面,個別銀行也可以說是不在少數銀行里存在許多的營銷人員,不管你是年輕還是年長,只要你去銀行存錢,這些營銷人員就會推薦你甚至可以說是追著你辦理信用卡或者借記卡。這些銀行營銷人員在介紹信用卡時一般都偏重于介紹信用卡給客戶帶來的便利,但是很少向客戶談及還款條款及相應的法律問題。有的只是寥寥一提,有的甚至是完全不提,這也就使得持卡人在進行消費時沒有法律意識,只是一味的刷,沒有考慮之后若無法還款將會負什么樣的責任。也就放縱了信用卡詐騙罪的出現。
(2)辦卡人自身問題。許多的辦卡人,尤其是年輕人跟風隨大流,存在一種“別人辦我也辦”的攀比心理,事實上對信用卡的了解少之又少。不了解信用卡的使用規則以及不合理使用后會產生的法律后果,法律意識淡薄。這也就是為什么會經常可以在新聞中看到很多完全沒有收入的學生族竟然辦了數張乃至十多張信用卡,有的竟透支幾十萬元,讓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成了“卡奴”的原因。
中國信用卡市場依然是中國個人金融服務市場中成長最快的產品線之一,雖然信用卡業務的前景一片光明,但是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案件數量不斷增加,因此打擊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成為當今社會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務。應從其發案原因及立法缺失方面著手,不斷完善相關立法。
參考文獻:
[1]劉先權,莊緒龍.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若干問題的研究—兼評“兩高”《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問題的解釋》之有關內容[J].當代法學(雙月刊),2011(1).
[2]劉濤.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J].人民司法,2010,(2).
[3]高銘暄.型經濟犯罪研究[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
[4]周軍營.論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J].西南政法大學,2008.4;
[5]袁方.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研究[J].蘭州大學,2009(5).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