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訓練在各學段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①
①課題來源:湖北科技學院教育學省級重點(培育)學科資助項目,編號:hkj012。
邱承柏1李濤1余杰2
(1.湖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咸寧 437100;2.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4)
摘 要:以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為主導的21世紀,教育正在努力通過觀念、制度、內容、方法和手段及組織形式等諸多方面的變革,建立適應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新制度。該文在客觀分析現今我國各學段體育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拓展訓練項目特點和體育教學實踐經驗,通過教學化改造,轉變學習主體,營造氛圍,開設選修課等形式,從理論上探討拓展訓練在各學段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以期實現體育課程培養人、塑造人的目的。
關鍵詞:拓展訓練 體育教學 應用 教學化改造
作者簡介:邱承柏(1985,10—),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拓展訓練、山地戶外運動。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8(c)-0033-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033
體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在實現教育體制改革方面承擔著重要角色和任務。然而,現今青少年體質現狀不容樂觀,肥胖、近視、意志力差、怕吃苦、體育鍛煉參與意識差,創新意識差,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社會適應能力不足,不善合作[1],青少年體質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2007年教育部頒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加強學生素質和能力培養,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改革,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體育教育現狀的不足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拓展訓練作為一種全新的體驗式體育鍛煉方式,通過身體挑戰,情景模擬,仿真練習,分享環節,有目的引導及組織互動,促使學員主動參與,并從體驗中形成自己見解與感悟。以此幫助學員應對挑戰、激發意志和精神力量,全面提升心理素質、抗壓能力,培養創新意識、歷練團隊精神。其教育效果正如《Outward?Bound?USA》書中所“從心理拓展訓練活動派生出來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教育大綱有好幾個,但是沒有一例能比心理拓展訓練計劃更能在學校的學生指導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學段體育教學目標是大學、中學、小學之間相對比,相銜接的體育教學策略性目標,是依據各學段體育教學目的而提出的預期成果,其目標的達成對學生的體質和道德狀況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針對目前的體育教學現狀,如何利用拓展訓練更好實現學段體育教育目標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該文以拓展訓練的教育價值為基點,運用拓展訓練教學方式實現學段教學目標為研究目的,總結和探討拓展訓練在各學段的應用問題。
1.1研究對象
以拓展訓練在學段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綜述法
在CNKI中國期刊網上進行文獻檢索,查閱期刊、文獻并查閱拓展方面專著。
1.2.2 專家訪談法
針對拓展訓練在各學段應用情況,對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和拓展行業內的專家進行訪談,著重了解拓展訓練在體育課程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價值和作用。
1.2.3 經驗總結法
根據專家、學者、拓展訓練教師及拓展訓練參與者學生經驗,總結拓展訓練在體育課程學習中的問題,對相關研究存在的不足進行改進。
應試教育忽視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全面發展,“灌壓式”的教學方法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加上學校體育基礎設施的投入不足,體育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改善不夠,教師培訓力度不夠,體育教師業務水平總體不高,風險管理不完善,導致現今中小學教師回避體育課,占用體育課程時間。長此以往,中小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乏,學習興趣降低,主觀上輕視,行為上懶散,體育知識缺乏[2]。長此以往,學生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和身體機能狀態等普遍下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難以達到《意見》要求,也難以實現體育培養和塑造人的目標。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一直沿襲前蘇聯專家凱里舍夫提出的“特殊認識過程體育教學理論”的教育體系。該體系強調技術技能傳授,以教師為中心,通過機械模仿、課堂紀律和集體行動等規范約束學生,內容單調平淡,缺乏時代性和實用性;課程方法枯燥,考核方式簡單,忽略了體育育人和育智的功能;加上“重德智、輕體育”,“重競技,輕健康”的思想根深蒂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新能力被忽視,體育教學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地位沒有得到肯定,這嚴重違背了“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培養體育道德和協作精神”的指導思想。同時,也阻礙了大學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研究表明:學者對體育教學目標的合理性和實施提出了質疑和探討,運用拓展訓練的方式對體育教學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進成為目前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通過拓展訓練實現教學目標,通過準教學化改造拓展訓練可以很好的將拓展訓練融入到小學體育教學中[3];以學生為主體、以“先行后知”的體驗式學習打破了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育模式,使學生在愉快、積極的參與中學到知識、領悟道理,對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具有重要的作用[4];拓展訓練基本理念和項目引入高校體育教學,是教育面向社會、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時代需要和趨勢[5]。這些研究針對體育教育某一階段,大部分對體育課程的教學和改革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對拓展訓練在各個學段的總體應用沒有進行系統論述。因此,研究拓展訓練在學段體育教學目標中的應用對體育教育體制的改革和體育教學的變更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和借鑒作用。
3.1小學
3.1.1 合理選擇拓展訓練項目實現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的體育教學目標,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合理選擇拓展訓練項目,避免出現安全問題和項目不對口現象,如拓展訓練項目中的高空抓杠,在8 m高空的平臺上跳起抓住前方1.5 m處懸掛的一根單杠,于小學生而言是不切合實際的,因此在運用拓展訓練項目實現小學體育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對項目進行挑選和斟酌,做到既培養了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又豐富了教學內容和知識。
3.1.2 教學化改造
拓展訓練項目應用到小學體育課堂需根據實地教學環境、師資和教學條件進行教學化改造。美國學者認為“教學化”是小規模教材化的過程。體育教學化是依據體育教學目的和學生發展的需要,針對體育教學條件將體育的素材加工成為體育教學內容的過程[6]。拓展訓練注重在體驗學習以后的探究和分享,融思考、分享、交流和應用于一體,以小學生身心特點和體育教學目標為出發點,必須對拓展訓練項目進行合理的“教學化”改造,然后移植到課堂中。
(1)器材教學化。
將拓展訓練項目應用到體育教學中,須對體育教學的器材進行教學化改造,以適應拓展訓練項目對小學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如拓展訓練中的“齊眉棍”,針對小學生的教學就應該進行教學化改造,以發展協調性、柔韌性為目標,培養游戲過程中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配合能力和團隊意識。完成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小學生認識到身體協調性、柔韌性發展的重要性,同時要鼓勵小學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團結合作意識。
(2)課程目標教學化。
傳統體育教學目標是以發展身體素質、體質健康和體育鍛煉習慣為目標,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拓展訓練項目需對其教學目標進行拓展訓練的教學化,以培養小學生的體育參與興趣為目的,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道德觀和價值觀,同時培養小學生的基本素質。如同樣的50 m跑,可以在跑的過程中設置不同形式的球類運動和團隊協作項目,在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同時,又對其它相關的體育器材及規則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3.2中學
中學時期是人生中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階段,是自主性、主體性和創造性提升的關鍵時期。結合拓展訓練特點,轉變學習主體,營造快樂體育氛圍,通過探索式學習從而實現中學體育教學目標。
3.2.1轉變學習主體
在我國現今的教學模式中,雖然素質教育23年前就被提出,但現今的教學仍然以“灌輸式”和應試教育為主,拓展訓練轉變了學習的主體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通過營造輕松、快樂的氛圍,引導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3.2.2以娛樂性的項目營造氛圍
中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加上學習壓力繁重,寓健身、健心和娛樂性的拓展項目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參與拓展訓練項目,讓學生體味競爭,領會成功與挫折,培養其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興趣。如“造橋”項目,利用簡單的樹枝制作拱橋,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通過對接拱橋還能讓學生認識到個人與團隊的關系,有利于中學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3.2.3以探究式的項目貫徹素質教育思想
通過探究式學習,“假設—實驗教學”→假設—體驗—推斷—分享交流,引出學生頭腦中的錯誤觀念,讓學生根據自己頭腦中的疑問去建立假設,經過體驗過程,得出結論。既能掌握學習方法,又能寓理于事。如“急速60 s”,道具只有簡單的自己制作的牌,學生需充分調動全隊的聰明才智和想象力才能完成。這種類型的活動不僅啟迪學生的思維,更有利于貫徹和執行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
3.3大學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指出要切實把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到提高質量上,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以高校拓展課程為重點,發展多種模式課程是高校進行教學的主要手段[7],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渠道。現今通過拓展訓練手段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主要方式為體育課程中安排簡單的拓展訓練項目,開設拓展訓練選修課及建立拓展訓練社團。
3.3.1在日常體育課程中安排簡單,便于操作的拓展訓練項目
通過簡單拓展項目的完成,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讓學生學習相關知識,促使其內心消極心理和積極心理的相互轉化,從而為大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機會和空間。
3.3.2開設拓展訓練選修課程
根據高校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課時,通過學習較為系統的拓展訓練知識,使學生拓寬知識的攝入面,提高課程參與積極性,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如開設溝通課程、團隊意識課程、個人潛能激發課程和團隊凝聚力提升課程等。
3.3.3設立高校體育社團
高校社團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平臺和學生活動的主要陣地。以拓展訓練活動為平臺,通過項目的合理設計,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過程體驗體育的快樂,溝通的和諧,合作的力量。如參加攀巖社團,長期的訓練能磨練學生的艱苦樸素、持之以恒精神;參加定向運動社團,能鍛煉學生的地圖辨別能力和體能;參加戶外拓展社團能在戶外環境中領略大自然的奇美,陶冶情操。
4.1結論
(1)拓展訓練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有利于學段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2)通過教學化改造,拓展訓練對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了快樂、健康的教學氛圍具有積極的作用。
(3)拓展訓練在學段體育教學目標中的應用,推動了體育教育體制的改革,促進了素質教育的深入,提高了學生“健康第一”和“陽光體育運動”的認識,有利于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
(4)拓展訓練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更好的實現了學段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育人、育智、育德的有效手段和途徑。
4.2建議
(1)應根據各學段的體育目標和特點,以人為本,合理設計拓展訓練課程。
(2)加強師資力量培訓,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和認識,提高體育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水平,注重培養知識結構全面的體育教師。
(3)加強管理,注重安全管理和防范,做到“安全第一”,切實保證拓展訓練在安全、健康、環保、科學、人性的氛圍中開展。
(4)教育部門應給予拓展訓練更多的支持,克服新項目新課程開發力度不強等困難,開發出更多適合學段體育教學目標實現的拓展項目。
參考文獻
[1]陶首春.拓展訓練在上海市中小學陽光體育中的應用[J].內江科技,2010(12):173-174.
[2]張貴平.中學體育教學現狀評價及對策問題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8(4):133-134.
[3]袁志歡,趙傳生.例析心里拓展訓練項目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師友,2010(5):15-17.
[4]曾東健.拓展運動融入中學體育教學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 2009(14).
[5]秦開元,侯寬.心理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人民論壇,2009(14).
[6]毛振明,于素梅.體育教學理論問題與案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