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杰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
探究學習遷移規律在籃球教學中的運用
竇杰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
籃球教學作為中學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發展青少年學生力量、協調、靈敏等素質以及培養積極樂觀、頑強拼搏的生活態度,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利用實習機會,深入籃球教學課堂,在實際教學中探究總結學習遷移規律在中學籃球教學中的運用情況,認真分析影響籃球教學學習遷移的因素,并提出有效促進籃球教學學習遷移的教學措施,以便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培養青少年對籃球的興趣,發展籃球技能。
學習遷移 籃球 教學 影響因素 措施
籃球作為一項涵蓋跑、跳、投等多種身體運動形式,發展學生體能,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和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勇于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的精神,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和提高學生社會適應性。因此,籃球教學是中學體育課程的必修內容,而有效利用學習遷移規律促進學生掌握籃球基本知識和技能,探究不同分類的學習遷移在籃球教學中的作用。學生籃球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雖然不是上幾節體育課能夠決定的,但是作為課程標準規定的必修內容,體育教師應該能夠在教學中考慮促進籃球教學學習遷移的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
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現代心理學家一般認為,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具體指在教學中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動作技能、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策略對新知識和新技能的學習和新問題的解決所產生的影響。[1]按照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影響的好壞將學習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根據遷移發生的前后順序,可將學習遷移分為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學習遷移還可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抽象與概括水平劃分,分為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學習遷移的核心內容仍然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就像籃球教學中,左手運球與右手運球之間的教學遷移,如果學習右手運球對學習左手運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則這是一種正遷移,同時也是一種順向遷移,因為在正常的教學計劃下,一般都是先學習強勢手運球后再學習弱勢手運球。
學習動機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它是一種學習需要,是通過社會和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轉化為學生頭腦中的主體需求來實現的,就是這種主體需求和主體估計為學習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在籃球課上老師講述有關NBA球星故事,有些同學聽后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這種學習動機會讓學生在行動和認知兩方面投入到預定的學習目標。行為方面包括認真聽老師的講解示范,努力練習,敢于和同伴、老師交流,甚至帶動家庭成員進行籃球活動。認知方面包括主動積極學習籃球理論知識、技術技能知識,思考各種訓練手段的有效性。良好的學習動機有助于學習遷移的發生。例如學生在掌握了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后,了解到跳起投籃具有突然性強、出手點高的特點,是現代籃球運動的普遍投籃方式,學生會覺得跳起投籃具有實用性,對提高籃球水品有幫助,產生學習跳起投籃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實質上就是學習動機,學生在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基礎上再學習原地跳起單手肩上投籃將會更加容易,這就是良好學習動機帶動下的正遷移和順向遷移。相反,如果學生在學習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后產生的是消極的學習動機,何談主動去學習投籃知識,又怎么會去觀看視頻學習原地跳起單手肩上投籃。
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影響遷移的發生,所謂“孰能生巧”便是如此。根據奧蘇伯爾認知結構理論,認知結構就是個體已知的內容或頭腦中的知識結構。大腦中按概括水平高低組織起來的各種事實、概念、判斷、命題是學習新知識技能的基礎。大腦原有的認知結構是影響學習遷移的重要因素,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點建立起非人為的、實質性的聯系。中學籃球教學中也要讓學生有意義的學習知識與技能,而不是機械被動的接受學習。有意義的籃球學習是有條件的:第一,學習的內容本身有邏輯意義,也就是說籃球教學課程設置上要有邏輯性;第二,學習者學習心向,這種心向實際上就是一種心理傾向性,即積極主動的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這其實就是學生籃球學習的愿望或是興趣;第三,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以便于新知識建立恰當的聯系,例如在學習原地跳起投籃后,學生已經形成了跳起投籃的動力定型,完成動作輕松自如,其認知結構中已經具備跳起投籃相關的認知結構,這時候教學就可以遷移到接球急停跳起投籃,這種投籃方式的動作和原地跳起投籃技術動作差別不大,只是在投籃前多了接球、急停和騰空。學生原地跳起投籃技術動作掌握的熟練程度將會影響急停跳起投籃技術動作的掌握,原有動作越熟練,越流暢自如,學習新動作時就會相對“得心應手”。
定勢是指先前重復的操作所導致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在這樣的心理準備狀態下,學習者往往會以一種早已習慣的方式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著名的盧欽斯所做的取水實驗最能說明思維定勢對問題解決的限制。當然定勢對學習也有積極作用,當先前學習的內容與后面學習內容是同類時將有助于后面的學習。籃球教學中,學生接球后一般會選擇傳球或是投籃,其實也可以先做一個假動作后再選擇傳球或投籃。
籃球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移動、傳接球、運球、投籃、持球突破、搶籃板球、防守等。選擇那些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教學內容,體育教學目標是選擇教學內容的依據。而目標的多元性和運動項目的多樣性,增加了教學內容選擇的難度。籃球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當依據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籃球教學目標,選擇籃球運動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行為規范,因為這些內容具有廣泛的適應性,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遷移價值較大。例如在運球教學中,只有學會了基本的左右手運球后,胯下以及背后運球等才能順利進行。具有遷移價值的教學內容還應是科學的,中學時期的學生在身體形態、身體機能、體能發展具有差異性和特殊性,為有效增進學生身體健康、掌握籃球運動基本知識技能、形成對籃球的興趣、培養良好心理品質和提高社會適應性,教學內容一定是科學合理的,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籃球運動的魅力,激發學生興趣和培養鍛煉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如果僅僅選擇好的教學內容而沒有通過合理的編排,這不能夠發揮教學內容遷移作用,遷移效果甚微,嚴重時會導致負遷移的發生。想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最佳的遷移效果,要讓內容編排達到結構化、一體化和網絡化的標準。結構化注重教學內容之間的邏輯聯系,體現事物內在關系。一體化指教學內容的各構成要素能整合為具有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比如籃球教學中要分清違例和犯規的區別,不至于混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網絡化是一體化的引申,具體指教學內容的不同要素之間在縱向和橫向上互相照應,逐漸形成不同的聯結點和聯結線,達到一種交錯復雜但又井然有序的狀態。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僅僅交給學生籃球知識和技能是不夠的,應該讓學生在籃球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采取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節。這些目標的達成建立在掌握必要的學習策略及其元認知策略基礎上,相當一部分研究證明,學習策略和元認知策略具有廣泛的遷移性,同時它們又能夠提高學習者的學習遷移意識。例如在學習三步上籃時,教師可以利用復述策略(對所學知識技能的信息反復默誦),將技術動作編成“一大二小三高跳,提肘屈腕要記牢,身體凌空球出手,投籃擦板準又妙”的順口溜,有利于對動作的掌握,促進遷移。
課堂氛圍是指在課堂上占優勢地位的態度和情感的綜合狀態。課堂氛圍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教師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和藝術手段,引導學生的身心沉浸于特定的情境,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達到適宜狀態,情感交流通暢,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引起,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和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影響課堂氛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教師的領導方式和教師的情緒狀態。遷移往往是在一種寬松的氛圍下發生的,籃球三步上籃教學時,老師給予基礎較差學生一定的期望,根據羅森塔爾效應,教師的期望或多或少使學生的行為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基礎較差學生會因此更加努力練習,促進遷移的發生。
籃球運動風靡全球,作為中學體育教學重要內容的籃球,應當得到所有體育工作者的重視。籃球運動不僅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增進健康,提高體質,并且有助于形成健康個性和社會適應性,形成積極開朗的學習生活態度。了解影響籃球教學遷移的因素,實施促進遷移策略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籃球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龔少英.學習遷移研究的歷史與發展[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4):47-51.
[2]王文靜.促進學習遷移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2004(2):26-29.
G8
A
2095-2813(2015)08(c)-008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