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體育新課程教學的理念及實施策略
劉琪
(徐州市銅山區棠張中學 江蘇徐州 221113)
摘 要:體育新課程教學理念,是對傳統體育教學理念的改革,其對教師的教學要求有了更為嚴格的標準,使體育教學的目標更加具體化,明晰化。體育教學的直接依據是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作為國家對體育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既沒有對各級學校的體育教學內容做出嚴格的規定,也沒有學習每個運動技能的具體教學要求和評價標準,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體育教學將淡化技能教學,學生可以任意活動,教師可以將無目標、無組織、無指導的“放羊式”教學重新搬到課堂上來。體育新課程教學理念在對體育技能教學的重視之外,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重視,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教學的總目標。
關鍵詞:體育新課程 技能教學 理念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8(c)-0093-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093
1.1技能教育價值的整體性
傳統體育技能教學將規范的體育教學技能學習目標視為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而且在教學的設計中也都是以讓學生掌握技能目標為主要目的,整個課堂的活動都是依據設定的技能目標進行的,但是,由于過分注重體育技能目標的實現,而忽視了體育教學的發展性目標以及教育性目標,即使有所涉及,也都是脫離于課堂其他教學之外的,沒能與技能教學目標有機結合。
新課程技能教學要求體育技能教學不能再延續傳統的體育技能教學理念,而是要根據以下5個方面的目標進行體育技能教學理念的轉變。
一是以增強學生的體能為目的進行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的掌握和應用;二是以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為主要目的,進行體育技能教學;三是以鍛煉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即總體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和形成為目的,進行體育技能教學;四是以加強學生對身心健康的重視,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為目的,進行體育技能教學;五是以幫助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目的進行體育技能教學。這5個方面雖然都是以體育技能的教學為基礎內容,但技能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只是掌握和應用技能,而是通過這些技能培養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的發展,達到體育教學的正真價值。
1. 2技能學習內容的選擇性和差異性
在傳統體育技能教學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只注重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達到同一技能水平,這樣的教學理念會降低有些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體育技能學習的信心,從而失去體育技能學習、體育活動參與的興趣。
新課程的體育技能教學要求教師體育教學要認識到每個學生身體素質及興趣愛好的差異性,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身體狀況和興趣愛好合理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有選擇地進行教學,爭取讓學生在技能水平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讓自己的特長能夠得到最大的發揮。
1. 3技能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傳統的體育技能教學模式單一,教師將各種體育技能的分割動作進行示范,學生模仿學習,整堂課都以這樣的形式進行,直到學生都掌握了這些技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需要任何思考,只需要接收教師傳達的信息,然后按要求執行即可。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沒有任何意義。
體育新課程技能教學要求教師將自主權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體育技能,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會、感悟到體育技能學習的意義。新的體育技能教學理念更注重于學生學習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學習能力的鍛煉,而不僅僅只是強調學習結果;對于教師的教學準備也不僅僅限于課前,在課堂上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做出適當的改變。
1.4技能教學評價的發展性
傳統的體育技能教學評價主要是對于學生體育技能掌握的結果的評價,而對于學生的技能學習過程以及學生的自身狀況沒有考慮在內,而且只是教師對于學生單方面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過于武斷,是非常不科學的,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新體育技能教學理念更加注重教學評價的發展性,評價的目的不再只是為了告知學生的體育技能學習結果,讓學生努力學習體育技能,還要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評價中更加注重技能學習過程的評價,并融入藝術性的評價方式,同時加強了學生的自我評價。新的教學評價理念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學評價的目的,使教學評價向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
2.1設計彈性化的技能教學方案
新課程體育技能教學將采用靈活性的教學方案,在教學方案的設計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又要考慮到教學價值的實現。但該方案的設計并不是要設計一套面面俱到的方案,而是指在方案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進行靈活變通,方案設計要以學生為主,重點是要加強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即在方案設計時,既要有教師自己的期望目標,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完成能力,讓這兩者之間可以隨時進行調整,以適應課堂具體教學進度,并能有效的實現技能學習的教育價值。
彈性化的技能設計方案既考慮到了每個學生的差異性,也考慮到了教學預期目標與實際結果可能出現的差異,一切以實現教學的教育價值為目的,讓教學方式有了很大的靈活性。
2. 2在藝術化的教學中實現技能的教育價值
在新課程體育技能教學理念中,技能教學已經不再是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而是發展為教育價值實現的工具。體育技能教學所關注的不再只是技能教學的結果,而更加關注技能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得到的鍛煉與發展。
由于教學目標的改變,技能教學逐漸向藝術化的方向進步,例如進行“曲線式教學”,即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的設置一定的教學情境或者設置一些教學活動,通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對這些方面的參與讓學生得到一定的進步與發展。這種教學方式可能會對學生的技能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卻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收獲遠遠大于“直線式教學”。
此外,教學技能的藝術化還可以表現為放低教師的姿態,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然后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多樣化的教學,例如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與特長將學生分組,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學到更多的有價值的內容。
2. 3有效開發和利用體育技能資源
有效開發和利用體育技能資源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教育價值實現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去,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體育新課程中的技能資源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現有的體育教材內容,應做出校本化的處理,根據學校的體育教學條件轉統、教師的教學能力、學生的興趣和能傾等方面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二是對現代體育競技項目,應根據群體化的要求加以選擇和改造;三是對于民族、民間廣為流傳的體育活動項目,則需從組織性方面進行加工和處理,增強其教育性;四是對于學生經驗中的生產、生活技能,因其具有直觀性和生動性的特點,可以進行教材化整合,成為培養學生生活技能的主要手段。
參考文獻
[1]高曉峰.淺談中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M].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123.
[2]劉勝利.對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 2007(10).
[3]蔣雪娟.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融入體育教學幾點認識[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15):145.
[4]于兆杰.對民族傳統體育引入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思考[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6(10):25-26.
[5]孫飆,姜文凱,王志光,等.江蘇成年人體育生活部分情況調查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1999(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