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旻
(淮安體育運動學校 江蘇淮安 223001)
體育運動學校育人內容、途徑和方法研究①
蔣國旻
(淮安體育運動學校 江蘇淮安 223001)
該文主要探討了我國競技體育的主體:體育運動學校這一特殊群體,在“育人”內容、途徑和方法方面的一些做法。研究認為:教書育人是體育運動學校的根本任務;管理育人是教師的責任和擔當;形象育人可以達到隱性的育人效果。三者的結合,是體育運動學校育人的主要內容和途徑。
體校 育人內容 途徑和方法
體育運動學校是我國競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我國三級訓練體制當中處于基礎環節。體育運動學校的根本目標是“育人”,“育人”不僅在目標上體現為:要突出為競技體育服務的本色,而且,教師還要在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能夠成為全面發展的、具備體育專業技能的有用人才。具體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1 教書育人的主要內容
(1)要向體校學生傳授法律、法規知識,培養和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我國已經進入依法治國的時代,只有培養出知法、懂法、守法的學生,才能符合法治社會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德育課程教師是承擔法制教育的主體,在規定的德育課程教學內容之外,教師還應該適當地增加《體育法》《反興奮劑條例》等與體育相關的法律文件。其他教師將德育寓于各門學科教學之中,通過教書,傳授各門學科知識,將學生培育成“思想品德高尚、體育技能高超、文化成績達高校體育入學要求”的體育技能型人才。
(2)要向體校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培養“頭腦睿智,四肢發達的”體育人才。科學文化知識是人類長期經驗知識的總結和精華,滲透著真理和科學,學生在探求真理和科學的過程中,要學會辯證地看問題,認識問題,理解問題,從而加深自己的品德修養。當前,結合時事政治,要加強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社會公德、運動員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的教育。
(3)要向學生傳授體育技能,在技能訓練中加強德育教育,以“體”育人。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體育技能是立身之本,占據著主要的時間和精力,也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在訓練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的不怕苦、不怕累、刻苦拼搏、團結奮進等優良思想品格的培養。
1.2 教書育人的途徑和方法
(1)作為體校的一名教學管理者,首先要保證教學要把德育課程放在首位。在課程設置上,按照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體育運動學校課程設置方案》通知的要求,開足、開齊小學的思想品德、初中的政治、中專的德育(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等相關的德育課程。在教師安排上,安排思想政治覺悟高、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承擔德育課程的教學任務。
(2)教學中,教師要將德育滲透在學科教學之中。教學目標方面,在知識、技能目標的基礎上,突出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融入正能量的積極情感;教學內容方面,教師要根據體育運動學校學生的特點,調整和選擇課程內容,有目的地進行教學內容的增加和刪減、加強課程的實踐性;教學實施方面,發揮體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評價上,教師要及時進行點評和反饋,以便學生掌握評價的關鍵,不斷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
(3)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針對體育運動學校“半訓半讀”的特點,學生將大部分精力和時間花在訓練方面,學習的時間受到比賽、訓練等因素的干擾,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果按照普通學校的教學方法,在體校不一定行得通,教師必須因材施教,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教師首先要更新教學理念,因為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掌握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理念;其次,要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文化知識對體育技能的掌握、今后的升學就業、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最后,教師要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多運用直觀教學、形象思維等適合體校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突出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1 管理育人的主要內容
(1)課堂內,課堂教學常規的管理。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主陣地,德育內容的講解、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體育技能的傳授主要發生在課堂上。但是當前,體校學生普遍存在生源質量差、基礎薄弱,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教學過程難以管理,學生在課堂上睡覺、不專心聽講、不認真學習的現象普遍存在。教師針對以上不良的現象,不加強課堂管理,沿襲“只教不管”的局面,不僅影響學生的發展,甚至影響教師、學校和整個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
(2)課堂外,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管理。課堂下主要包括:起床及早操、課間、中午休息、就餐、就寢等環節。起床管理主要是教育早起的同學起床、洗漱一定要輕,不要打擾其他人休息,聽到起床鈴聲后,全體同學立即起床;課間教育學生勿追逐打鬧;中午安排好午休;就餐自覺排隊,不以大欺小;晚上熄燈后,不吵鬧,不玩手機,不看小說,不做影響自己和他人休息的事情。
2.2 管理育人的途徑和方法
如何加強課堂內、外的管理,利用課堂主陣地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是教師教學面臨的重大課題。為此,筆者依據體校優秀運動隊的成功管理經驗“三分教,七分管”,總結出加強課內外常規管理的一些基本方法。
(1)重視課堂常規教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師要不斷地在課堂上灌輸課堂常規,要以“管在先,教在后”的實際行動來執行課堂教學。課堂常規教育是體育訓練、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的完整性的體現。據筆者觀察,許多教師忽略了這一教學的基本環節,上課和下課缺乏禮節性問候,師生問候不僅是禮儀教育,而且是穩定課堂秩序的一種有效手段。
(2)藝術化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善于處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構建和諧課堂氣氛。在體校課堂管理中,由于運動員本身的性格特點,教師和學生管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發生一些沖突事件,這時候教師要采取“冷處理”的方法,避免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利用課后時間,解決問題。
(3)課堂下的無縫管理。無縫管理就是24 h的管理,從起身到就寢,教師都要參與到管理中。這需要教師付出巨大的勞動,但是,教師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只有使教師成為學校管理的主體,積極地參與學校管理,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才能形成,育人的目的才能達到。這是對常規管理的深一層次的理解,也是對教師履行教師職責和擔當精神的具體體現。
3.1 “形象”育人的主要內容
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是規范的,是學生學習的模范。
(1)傳承思想正能量,中華民族燦爛的思想文化是用之不竭的思想寶庫,但當代社會的發展,由于“三觀”的扭曲,在體育領域,篡改年齡、興奮劑使用等一些糟粕的思想不斷出現,一些教師要有選擇性地教學,課堂多介紹正能量的思想價值觀。
(2)傳達積極的情感,積極的情感要求教師做一個善良、樂觀、自信的人,教師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將工作和生活中的消極情緒向學生進行宣泄。
(3)傳播正確的人生態度,人生態度的確立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在正確目標的引領下,學生才能不走偏路。體育運動學校的教師需向學生確立自己的“體育夢”,將自己的體育夢和中國夢有機地集合起來。
3.2 “形象”育人的途徑和方法
(1)不做自毀“形象”的小事。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師自毀“形象”的小事還是會不自覺的發生,例如教師上課衣服扣子不扣、教師在公共場所吸煙、甚至還有一些打罵現象的發生,這些行為毀壞了教師的基本形象。
(2)培養教師優良的個性品質,不僅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而且能夠得到學生的喜歡。據調查,體校學生喜歡的教師五種品質是:熱愛、同情、尊重學生,知識廣博、肯教人,耐心溫和、容易接近,對學生實事求是、嚴格要求,教學方法好。教師應逐漸形成這五種優良的教育品質。
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形象育人是體育運動學校教師“育人”的基本策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需結合體育運動學校學生的特點,創造性地加以利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1]蘆金鋒.河南省體育運動學校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
[2]教師資格認定考試編寫組.教育學[M].1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G80-32
:A
:2095-2813(2015)10(b)-009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9.099
蔣國旻,男,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職業教育體育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