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毅 董鵬 賈俊飛(中國礦業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徐州 221116)
大連市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保障體系研究①
何毅董鵬賈俊飛
(中國礦業大學體育學院江蘇徐州221116)
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調查訪問法等方法對大連市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及其保障體系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大連市“綠茵工程”開展對大連市乃至全國后備人才的培養起著關鍵性作用,其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完善的管理體系、濃郁的足球文化、后備保障等條件為“綠茵工程”的成功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但仍存在基礎設施落后、教練員隊伍質量不高、退役學生運動員社會保障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以期能夠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為我國足球事業做出貢獻。
大連足球青少年培養保障
2013年1月31日,中國足協發布的公告稱,中國足球協會于近日收到大連實德足球俱樂部《關于放棄2013年中超聯賽參賽資格的報告》。在該報告中,大連實德申述了俱樂部當前的特殊情況和困難,經遼寧省體育局、大連市足協同意,決定放棄2013年中超聯賽的參賽資格。作為中國頂級聯賽傳統的四大豪門之一,大連實德足球俱樂部曾八次奪得聯賽冠軍,并多次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賽事。大連素有“足球城”的美譽,大連實德更是代表著大連足球的輝煌與驕傲。大連實德的沒落,不僅僅歸因于管理體制的落后,更要深層次地剖析大連足球乃至中國足球所存在的根本問題,通過調查研究大連青少年足球運動開展現狀與培養模式,分析大連足球在發展中所遇到的“瓶頸”,試圖探索解決阻礙大連足球發展根本問題的方法,以期能間接為大連足球發展作出貢獻。
2009年,大連市體育局、教育局、財政局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大連市“青少年綠茵工程”的實施方案》,這是全國首個以市政府名義下發推進青少年足球運動工作的文件。大連市“青少年綠茵工程”是大連體育局、大連市足協針對大連足球基礎坍塌的狀況,從2006年開始籌劃,次年開始逐漸投入運作的足球基礎工程。該方案明確了由市足協牽頭,形成校、區、市“綠茵工程”三級管理體系。確立了由“校長杯、區長杯、市長杯”組成的青少年足球三級競賽體系。同時,進一步整合全市學校足球資源,有選擇地在中小學中逐步設立“綠茵工程”中心校、重點校、網點校三個層次的足球傳統學校100所,完善青少年足球三級訓練體系;進入該工程的中小學校的訓練經費由市縣兩級財政予以保障。大連市足協對各訓練學校派出專業足球教練員參與帶隊和指導工作,形成以中心校為龍頭、重點校依托多所網點校組成片、中心校依托重點校形成面的、涵蓋大連市主要行政區域的點、片、面梯形訓練結構,建立起從普及、發展到提高的三級足球后備人才訓練體系。“按照梯隊建設的布局方案,將各級運動員劃分為競技和普及兩個系列。普及系列體現了“大眾參與、全民健身”的體育發展戰略,組建了擁有120多所學校, 1500多支球隊,18000多名運動員的足球人才隊伍;競技系列按照奧運、省運、城運會年齡段,蓄積了U-21、U-19隊員300多名,U-17、U-15隊員400多名,U-13以下隊員1000多名的宏大隊伍;最終使參與人數達到30萬人左右。[1]”從而徹底改變了此前除了沙河口區體校、東北路小學外,市內其他3個區都已經沒有了足球隊伍的尷尬局面。通過開展“綠茵工程”,校園足球運動參與人數不斷增多,發展迅速。大連四十八中學代表隊先后獲得全國中學生足球錦標賽冠軍和亞洲中學生足球錦標賽冠軍,大連市第八中學代表隊獲得全國中學生足球錦標賽亞軍,大連少年足球隊榮獲第十一屆遼寧省運動會男女足球冠軍。
2.1基礎設施及教練員保障
良好的基礎設施及場地是開展足球運動訓練的重要前提,其在保護運動員和組織競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大連市區里的中小學中,有22.22%的學校還沒有足球場。雖然初中和高中都有足球場,但是其人均面積不足2平方米。在有場地的學校中,小學里只有22.22%的學校的足球場為土場,其余全是水泥或是瀝青,這樣的場地雖然平坦、沒有灰塵,但是場地過于堅硬,根本不適合足球運動。足球是一種激烈的對抗項目,這樣規格的場地,一是,在跑動中,對下肢的沖擊力太大,造成踝關節、膝關節無法承受巨大的沖擊力而受傷,不利于學生的生長發育。二是,在足球與動中,跌倒是很正常的事,但一旦在這樣的場地摔到,輕者皮開肉綻,重者骨短筋折。[2]”足球場地是開展足球運動的基本保障,基礎設施的匱乏是足球運動發展的巨大阻礙。三是,在教練員方面,多數教練員為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體育教師,并不具備訓練專業足球人才的水平,針對這一問題大連市體育局、大連市足協曾專門出資聘請教練員,他們多為從中超賽場上退役下來的球員,定期到各個學校進行指導。但是,由于經費有限,并不能批次培養教練員,也無法對所有的中小學教練員進行全面的培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教練員專業水平不足的問題。就整體而言,教練員隊伍數量有限,其質量參差不齊,在動作規范和競技水平的提高上存在欠缺。優秀的教練員是一個球隊的靈魂,是球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提高運動員競技水平和運動能力的催化劑。因此,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是發展大連市青少年足球運動的重要保障。
2.2組織管理保障
大連市足協通過嚴格的考核選拔,確定了中小學“綠茵工程”實施學校,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各中小學足球運動開展情況的不同劃分為中心校、重點校和網點校。以點帶線,以線帶面,以面帶區,全面推進足球運動的普及與發展。同時由大連市足球協會牽頭,由各區足協以及學校共同組成大連市“綠茵工程”三級管理體系。在此體系中,大連市足協主要負責統籌與協調,規劃與組織各項足球賽事,使體系有條不紊地運作起來,促進體系各環節的聯系與分工,根據各區開展情況分配專項資金與資源配備,加強足球基礎設施建設。區足協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保證了市足協的各項政策規定能夠切實地落實到學校,又起到了監督政策落到實處的作用,區足協在三級管理體系中舉足輕重。學校是三級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學校對學生進行組織管理,落實各學校足球活動的開展,做到班班有球隊、校校有球隊、周周有球賽、月月有球賽,營造學校良好的足球氛圍,擴大足球運動的參與人群。全面系統的管理體系有助于“綠茵工程”按照預定的方向發展,使之正常運行與開展,充分發揮個體與組織的協調能動作用,保障培養體系的建設與實施。
2.3對球員的社會保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舉國體制培養競技人才的模式正在逐漸轉變,但在現行的金字塔培養模式中,仍有絕大多數運動員無法向更高梯隊發展,因此運動員的社會保障是絕大多數運動員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目前我國已有的運動員保障體系中,運動員保障只面向于注冊運動員,而對于大連市“綠茵工程”中所涉及的絕大多數運動來說,他們的社會保障幾乎為零。醫療保險和運動員出路是社會保障中尤為重要的環節,在大連市所舉行的足球比賽和日常訓練中,并沒有為運動員提供意外傷害保險,一旦比賽或訓練中發生意外,運動員及家庭將面臨著高昂的醫療費用,這進一步打擊了參與者的參與熱情,不利于足球運動的進一步推廣。其次,在不同的梯隊中,優秀的學生運動員會進入更高級別的梯隊,而剩余的運動員因無法提高競技水平,不得不謀求其他發展,但是由于長時間進行足球運動訓練,造成運動員文化水平低,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會出現運動員退隊即失業的現象。相關部門對于學生運動員的流向安置問題應給予充分的重視,拓寬輸送渠道,合理安置退役學生運動員,正確引導人才的培養與輸送,解決運動員的后顧之憂。
2.4濃郁的足球文化氛圍是根本保障
大連被譽為中國的“足球城”,有著非常濃厚的足球氛圍,在中國足球運動發展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曾八次奪得甲A聯賽的冠軍,創造了無數的輝煌。“1951年12月,中國第一支國家足球隊成立。首批入選隊員中大連籍運動員10名,其中王壽先為隊長。從1951年至1990年,大連籍運動員王壽先、孫福成、陳家亮、戚務生、林樂豐、遲尚斌、李富勝、賈秀全、趙發慶、莊連勝共10名國家足球隊隊長,居全國各城市之首。1951年至1990年,大連市有70多名運動員先后入選國家足球隊.是全國入選國家隊隊員最多的城市。新中國成立至1991年,大連向各省、市、自治區、部隊、行業體協輸送了1500余名足球運動員,居全國各城市之首。[3]”大連足球的榮譽不止于此,大連人以足球為豪,足球也是大連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良好的外部環境是培養優秀人才的沃土,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大連市青少年很早便能接觸足球運動,為足球運動的傳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除此之外,家長的態度是孩子能否參加足球運動的關鍵。在大連這座足球城市,大部分家長會支持孩子學習足球,甚至期望孩子能夠在足球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他們會因為孩子球踢得好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外部大環境保證了足球人群的基數,有了基數才能在基礎上實現提高和突破,為更高水平的發展做鋪墊,因此,濃郁的足球文化氛圍是大連足球能夠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3.1結論
(1)青少年運動員是后備人才的主力軍,加強青少年足球運動的開展,從長遠戰略著手,避免出現人才匱乏與斷檔。
(2)政府發揮其領導與組織的職能,支持和鼓勵發展足球運動,并給予一定的經濟保障和政策保障。
(3)完善的管理體制有助于“綠茵工程”的開展,各司其職、互相協調、統籌兼顧使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得以鞏固與發展。
(4)良好的足球氛圍是大連足球長盛不衰的動力源泉,加強足球文化的宣傳與推廣,保證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基數,不斷提高業余足球與競技足球水平。
3.2建議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通過加大經費的投入和商業贊助,改善青少年運動基礎設施,使青少年能夠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下進行足球運動,以防出現不必要損傷,減少運動傷害事件的發生幾率。
(2)改善教練員隊伍現狀。定期組織教練員培訓,邀請知名學者、專家將國內外先進的足球理論與訓練方法傳達到基層教練員。建立健全教練員考評制度,促進教練員的自我提高能力,通過考評方式,推進教練員隊伍的更新與提高。選拔優秀教練員進入職業隊或出國進行學習深造,提高教練員的執教能力,進而提高足球運動的整體水平。
(3)完善運動員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體系是運動員保障體系的基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法制的健全,應逐漸把所有不同層次的運動員都納入社會保障體系。體育保險對于運動員的傷殘保障具有重要意義,在現有條件下,國家和運動員所在單位應采取積極措施解決保險經費的來源,以保證所有不同層次的運動員都能享受這一權利。[4]”推行體教結合的培養模式,使運動員能夠適應學校及社會的發展,拓寬退役學生運動員流向渠道,加強與高校的聯系,將部分運動員送進高校深造,切實解決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問題。
[1]孫華清.大連足球沉浮之我見[J].體育學刊,2009,16(5):37-40.
[2]韓飛,曹平,姜勇.大連市青少年體育鍛煉場地設施情況調查與分析[J].運動,2011,22(6):141-142.
[3]葉冬青,祝振軍,潘冬法.梅州大連足球文化比較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8(12):31-33.
[4]羅林,劉春來.我國競技運動員保障體系現狀分析與構建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29(6):7-11.
G81
A
2095-2813(2015)01(b)-0176-02
何毅(1994,9—),男,漢,湖北囊陽人,本科,研究方向:體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