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健身操舞技術流問題研究進展①
汪永勝 吳超
(江西現(xiàn)代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分院 江西南昌 330095)
摘 要:體育健身手段有時會遇到參與者技術狀況不佳的時候,針對需要做出改變的問題,各個學者展開了深入的討論。這里運用理論綜述分析方法,對體育健身操舞技術流問題進行綜述性研究。研究結論認為:體育健身操舞賽會整合了運動競技、舞臺科技、日常生活、觀光旅游、時尚消費、大眾傳媒等,成為了系統(tǒng)化、整體化的體育健身操舞技術流風格。對某些人來說,體育健身操舞是一種有價值的哲學,他們認為體育健身操舞應為教育課程上的核心,參與體育健身操舞的練習自然是好事,且它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活動形式。
關鍵詞:全民健身 健身操舞 技術分析 綜述研究 體育社會學
作者簡介:①汪永勝(1976—),男,漢,江西進賢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8(c)-0232-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232
體育健身手段有時會遇到參與者技術狀況不佳的時候,失誤的次數(shù)就相對比較多,例如:我們是不至于揮空拍,可是打不到球拍中央的機率會提高很多。另外就是,球打到時會變成有一種陌生的感覺,一打到球感覺怎么會在那個時間點打到,就是擊球時間不對,再來是你控制的球都是你沒有辦法去預期的,或者是跟你預期的是有一些出入,可能想要打直線,可是球跑到對角,或是想打對角球跑到直線。當體育健身手段的身體感知跑掉之后,身體開始沒辦法去配合上思考,可是一打就是手做出來的動作跟他打到球的那個位置又不太對,可能沒有對準就打到。體育健身手段的影響因素,經(jīng)常性的在松與緊、流暢與卡住、安全與不安全、熟悉與陌生的情境中流動著。有時完全失去,有時卻是如此清晰與顯明。體育健身手段在不同的階段會在細微的動作上做修正,此時健身愛好者就要去克服動作改變所造成的擊球不熟悉感。此種不熟悉感確實是要健身愛好者追求進步的關鍵,一旦無法去克服此種不熟悉建立另一種熟悉,身體技術就會產生停滯,甚至不進反退。有些時候雖然健身愛好者技術動作有問題,本來健身愛好者是在不安全感中度過,那他可能經(jīng)歷很長時間的習慣,習慣不安全感,他雖然偶爾會覺得這個不安全感,但他習慣之后當你要去改變動作,反而就會讓身體產生更不安全的感覺,除非他開始自我懷疑,用思考懷疑到他的身體,才有改變的可能。因此,無論是比賽或是練習,隨著健身年齡的逐漸增加能夠去掌握感覺的比率就相形提升。研究者發(fā)現(xiàn),通常一名健身愛好者要持續(xù)健身接近1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較完全的掌握技術發(fā)揮的狀態(tài)。此時雖然想法與心態(tài)都達到成熟階段,但在體能與身體狀態(tài)部分卻未能持續(xù)健身阻礙了身心全然成熟的可能性。
“飆舞”一詞是2005年之后才成為中國流行的口頭禪。這個詞統(tǒng)合了精力旺盛卻缺乏正當性的飆車行為及歡慶解放的熱歌勁舞,并轉化成年輕、自信、活力與勇氣的正面符號。飆舞一詞在媒體上出現(xiàn)的次數(shù)遠高于圈內人命名的霹靂舞、嘻哈街舞、尬舞,甚或是一般俗稱的熱舞與勁舞。這種以流行舞蹈來達到馬路人性化的訴求,在當時被視為是中國社會進步、開放的里程碑。該文把嘻哈看成是一種尋求社群連帶感的跨國文化行動,因為中國在2000年邁入以服務業(yè)為主的后工業(yè)時代后,消費意識、公民主義、文化利多概念相繼抬頭,跨海而來的嘻哈文化把街舞、涂鴉、舌歌、DJ音樂、衣著時尚等,與大眾傳媒複合成串串色彩鮮明的現(xiàn)代符碼,進而在自由市場體制內開拓出一套粽子式的文化產業(yè),而舞臺化這串符碼的正是嘻哈街舞。換言之,2005年起,一連串的飆舞活動,標示了中國文化治理及消費社會的興起。嘻哈街舞源自美國紐約族裔混居的貧民區(qū),這種邊緣形態(tài)的舞蹈常見于90年代紐約的電視新聞上,那時作者正在當?shù)厍髮W,于是隨機錄下了相關報道。當2005年國際街舞大賽中國站舉辦時,基于地利之便及個人興趣,意外發(fā)現(xiàn)舞蹈系學生私下組團參賽。
然而,穿梭于嘻哈在中國所引爆的飆舞現(xiàn)象中的現(xiàn)代性,并非單一來源或某個普遍模型的簡單翻版。首先,雖將嘻哈街舞看作是一種跨文化行動而鑲嵌了西方現(xiàn)代性,但中國的文化情境畢竟有異于其原生地。這樣說并非將美式嘻哈視為普世參照的原型,而是探究中國年輕世代飆舞背后的跨文化機制,如何引起不同文化背景實踐者的共鳴及其轉譯、挪用的在地轉折。其次,嘻哈街舞概念形象化了啟蒙現(xiàn)代性的二元思維,且養(yǎng)成了達爾文式的競爭文化,甚至透過賽會的國際化,將過去必須天時、地利、人和才得以偶遇的街頭尬舞,如今唾手可得之外,體育健身操舞賽會整合了運動競技、舞臺科技、日常生活、觀光旅游、時尚消費、大眾傳媒等,成為了系統(tǒng)化、整體化的體育健身操舞技術流風格。
對某些人來說,體育健身操舞是一種有價值的哲學,他們認為體育健身操舞應為教育課程上的核心,參與體育健身操舞的練習自然是好事,且它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活動形式。我們可能甚至想要說體育健身操舞以一種特別的方式結合了真、善、美,在一場好的游戲中展現(xiàn)出良好的行為就是在表達人類中最佳美好的一面,并去體驗這種體育健身操舞活動是其它任何替代活動很難且或許不可能展現(xiàn)的。對于體育健身操舞可以達到這種理想境界的說法主要是在于一些人對體育健身操舞觀念的盲點。它僅為游戲性,它抽離嚴肅工作生活的層次。體育健身操舞展現(xiàn)出一種解脫且不只是無意義的單純解脫,它在于展現(xiàn)出以自身目的的高尚人類品質,投入、力量、耐力、勇氣、耐心、判斷、敏銳、品格。同時,體育健身操舞精神與游戲有密切關系,游戲的習慣決定了何謂公平的結果。體育健身操舞讓我們提醒我們自己。游戲較傾向零合游戲;有人贏就有人會輸。就此觀點,體育健身操舞與藝術、音樂或中立生活的探究面呈現(xiàn)對比。但他會如此做是因為他采取了錯誤的方式,就像蘇格拉底可能會所欣慰的了解他的觀點被人誤解。
參考文獻
[1]鐘臣.山西省高校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基本情況的研究[J].搏擊(體育論壇),2010(12):42-43,45.
[2]尹雪娟,許爾偉.首屆甘肅省大運會競技健美操男子單人項目難度動作分析[J].甘肅高師學報,2009(5):70-72.
[3]吳斌.對新課改時期高校健身街舞選修課程教學的思考[J].經(jīng)濟師, 2011(5):118-119.
[4]劉海清.街舞在體育教學中的方法設計[J].南昌高專學報,2007(3): 8 5 -8 7.
[5]黃璐.健美操比賽評分客觀性的理論與實證——以河北省第16屆大學生運動會健美操甲組比賽為例[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84-93.
[6]崇玉萍,張玉新.街舞運動風靡全球的體育文化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08(1):129-131.
[7]徐葉萌,肖玲,趙芳.健康街舞在我國蓬勃發(fā)展的原因探析[J].消費導刊,2009(14):232.
[8]侯軍,鄭麗敏.我國競技健美操訓練基地布局與特點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0(2):137-139.
[9]黃璐.健美操比賽評分客觀性的檢驗程序——以河北省第16屆大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為例[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2):38-41.
[10]李敬敬.從第八屆大運會健美操比賽看我國大學生競技健美操的格局[J].內江科技,2009(1):129,132.
[11]謝艷.從近三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看世界競爭格局[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9):93-94.
[12]王亞君.對鄭州市少兒學習街舞的社會學分析[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1(8):18-19,57.
[13]張勁松.健身街舞對改善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實效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0(11):89-91.
[14]黃璐,孫平,馬虎.論韓國街舞文化的品格[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06(5):45-50.
[15]李俊杰,阿拉坦花.赤峰學院開展健身街舞課程的可行性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5):47-49.
[16]吳斌.對新課改時期高校健身街舞選修課程教學的思考[J].經(jīng)濟師, 2011(5):118-119.
[17]劉海清.街舞在體育教學中的方法設計[J].南昌高專學報,2007(3): 8 5 -8 7.
[18]肖燦.談對校園街舞的認識[J].大舞臺,2010(9):247-248.
[19]吳斌.對新課改時期高校健身街舞選修課程教學的思考[J].經(jīng)濟師, 2011(5):118-119.
[20]黃璐.對推廣籃球街舞的可行性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5(1):69-71.
[21]夏美燕.論健美操的美學欣賞與創(chuàng)造[D].安徽師范大學,2007.
[22]杜志華,姜丹丹.第九屆世界競技健美操錦標賽女子單人動作分析[J].宜春學院學報,2007(4):147-148,151.
[23]黃璐,邱新宇.街舞與健美操運動項目特征之比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130-132.
[24]曹曉東.鹽城市體育競賽表演業(yè)發(fā)展的對策研究[J].林區(qū)教學.2010(9):101-104.
[25]熊浩然.標準舞轉動技術的運動生物力學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2(10):75-76.
[26]趙靜.健身街舞進入北京高校體育課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 2009(30):721,724.
[27]葉紅,張其強.新疆高校競技健美操比賽難度動作構成的研究——以2011年自治區(qū)健美操比賽為例.[J].科技信息,2011(36):582-583.
[28]苗艷霞.街舞服飾造型風格與流行原因探究[D].河北大學,2009.
[29]黃亞妹.如何增強體育專業(yè)學生的健美操意識[J].雞西大學學報, 2007(4):25-26.
[30]千惠.街舞運動在廣西高校的推廣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 2011.
[31]熊米娜.我國競技健美操成套動作藝術性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