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海君,韓 璐
(1.浙江財經大學城鄉規劃與管理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財經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近年來,隨著我國進入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加速期,就業崗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失地農民因受經濟、社會、文化、資本等方面的影響,其就業難本質上是中國城鄉二元結構、征地安置政策等制度設計與制度安排缺陷,是外力推動下超速發展的中國城市化、地區產業結構及經濟發展戰略與失地農民可持續生計保障沒有協同發展的結果。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十八大報告指出,“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币虼耍膭钍У剞r民自主創業是解決他們今后生存與發展問題的新舉措和新思路。
目前,學者運用多種方法對失地農民創業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如佘賽男以計劃行為理論為研究基礎,發現創業態度、主觀規范、感知行為控制和創業稟賦顯著影響失地農民的創業意愿[1]。周易等運用Logistic模型,認為人力資本、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對失地農民創業分別起著顯著影響、重要影響和關鍵性影響[2]。張暉等采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來分析失地農民創業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再就業培訓、家庭非農勞動收入等對失地農民就業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年齡、拆遷收入等對失地農民的就業有負向影響[3]。馬鴻佳等從失地農民的特征及創業環境的視角構建了關于轉型期失地農民創業動機的概念模型[4]。由此可見,在影響因素分析方面,較側重于影響因素的顯著性和影響程度的判定,缺乏對各因素結構關系的挖掘,使得失地農民創業意向的產生機理與演化規律仍處于黑箱狀態;在模型分析方法方面,較多采用層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歸分析法等,但對各影響因素相互作用關系考慮不足,不適宜對較復雜系統的分析。而解釋結構模型(ISM)法可以克服上述問題,該方法充分考慮了主觀限制性和因素間主次關聯結構層次關系。
因此,本文通過實地調查,在理論分析基礎上,采用Logistic-ISM模型方法,構建具有相互關聯、層次清晰的影響因素鏈,以厘清失地農民創業意向影響的內在機理,為政府有效引導和制定失地農民創業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根據相關文獻研究成果,失地農民創業意向包括個體特征、渴求知覺、可行知覺、征地情境、創業行為等5方面的因素。(1)個體特征變量可以表現為失地農民的個性品質與能力。本文個體特征變量包括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情況等。(2)渴求知覺變量是指失地農民對從事一項創業活動前景的吸引程度,反映創業是否符合失地農民的意愿,即進行創業能帶來多大的價值。它包括成就動機、創新導向等特質層面的因素。(3)可行知覺變量是指潛在失地農民創業者對自身所擁有的創業知識、技能和經驗的感知判斷,可行性感知越強,越可能創業。它包括察覺到社會資本,察覺到市場和機會等資源層面的因素。(4)征地情境變量包括征地區位、補償金額、安置方式和創業政策。其中,征地區位變量是指被征地位置與主城區距離的遠近(包括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偏遠農村等)以及所在被征地的開發類型(景中村、旅游度假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補償金額變量與征地位置,征地項目類型的不同有很大關系,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也會影響補償金額多少。安置方式變量是失地農民享受留地安置或者住房安置。創業政策變量是指針對失地農民創業的相關政策,主要包括融資信貸,平臺建設,創業培訓和相關服務等。(5)創業行為變量是對是否產生創業行為的認知或判斷,創業意向與創業行為具有相互影響作用。
因此,本文在構建失地農民創業意向的模型時,選擇了5個方面13個變量。具體變量說明及其統計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說明及其統計特征
Logistic模型可用于分析個體決策行為,適用于因變量為二分變量的回歸分析[5]。本研究中所指的失地農民創業意向可理解為失地農民選擇創業的主觀概率,包括“愿意”和“不愿意”兩種認知情況,每位失地農民在理性地衡量各種影響因素的基礎上作出最佳選擇,這是一個典型的二元決策問題[6]。因此,本文采用二分類邏輯回歸(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應用SPSS軟件中的Logistic模塊可以建立模型:
式中,P表示因變量失地農民創業意向,只取0、1這兩個離散值;Xi表示個體特征、渴求知覺、可行知覺、征地情境、創業行為等諸多影響因素;β0是常數項,與Xi無關,表示當自變量全為0時,失地農民創業意向的愿意與不愿意概率之比的自然對數值;β1、β2,…,βm是偏回歸系數,表示諸因素Xi對P的貢獻量。
解釋結構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ISM方法)是現代系統工程中結構模型化的一種技術分析方法。其在1973年由美國沃菲爾德教授開發[7],核心思想是通過對問題要素的提取,構建有向圖,并建立鄰接矩陣和可達矩陣,最終構成一個多級遞階的結構模型。ISM分析方法是研究復雜社會經濟系統的結構和影響因素的有效方法之一[8]。因此,本文采用ISM模型,分析失地農民創業意向的影響機理。
首先,假設失地農民創業意向的影響因素有n個,S0表示失地農民創業意向,Si(i=1,2,…,n)表示失地農民創業意向的影響因素??蛇_矩陣M公式如下[9]:
公式(2)中,R表示鄰接矩陣,Ⅰ表示單位矩陣,2≤λ≤k,矩陣的冪運算遵循布爾運算法則。
其次,可達矩陣有可達集P(Si)和前因集Q(Si)。其中,P(SI)表示可達矩陣中從因素Si出發可到達的全部因素的集合,Q(Si)表示可到達因素Si的全部因素的集合[9],即:
公式(3)中,mij和mji均是可達矩陣M的因素。滿足式(4)的因素即為最高層因素。
最后,確定其他層次因素。從原可達矩陣M中刪去L1中因素對應的行與列,得到矩陣M',對M'重復進行公式(3)和公式(4)的操作,得到位于第二層L2的因素。依此類推,得到其他所有層次的因素。
本文所用數據由課題組于2013年7月~2014年8月期間通過杭州、寧波等實地調查獲得。初始調查問卷的發放選擇了杭州市九堡鎮(社區門面、商貿城商戶等);正式調查問卷的發放在杭州、寧波等地進行。調查問卷采用Likert5級量表。在正式問卷發布前對20位失地農民進行預測驗,根據他們回答情況和設計意見,對問卷進行修改。正式問卷共收集問卷350份,剔除43份無效問卷,有效問卷為307份,問卷有效率達到87.71%。從整體調查情況來看,失地農民的男女調查比例較均衡,男性占49.2%,女性占50.8%;失地農民創業年齡分布與其他創業群體不同,其創業年齡整體偏大,主要分布30-50歲,其中31-40歲占34.9%,41-50歲占32.9歲;文化程度中,高中或中專畢業最多,占38.8%,其次是初中畢業,占35.5%;家庭年收入中,收入在5-10萬元最多,占36.8%,其次是3-5萬元,占30.6%。
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選取后向最大似然法的篩選方法,逐步剔除不顯著變量,直到所有變量都在10%的水平上統計顯著,得到最終估計結果(表2)。由表2可知,模型通過了H-L擬合優度檢驗。其中,-2Log likelihood統計值為96.1560,Cox&Snell R2統計值為0.6290,Nagelkerke R2統計值為0.8631,這說明被解釋變量在80%以上的變動,表明模型的擬合優度較高。同時模型的差異顯著性水平為0.0000,小于0.05,表明模型具有統計學意義。從回歸結果可見,有5個變量進入最終模型,分別為性別、成就動機、創新導向、征地區位和創業行為。這說明性別、成就動機、創新導向、征地區位和創業行為5個變量對失地農民創業意向的影響具有統計顯著性。
表2 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的Logistic模型回歸結果
根據上述ISM分析方法,確定失地農民創業意向的系統構成Si=(S1,S2,…,Sn)。本文分別用S1,S2,S3,S4,S5代表性別、成就動機、創新導向、征地區位和創業行為5個變量。在詳細調查分析和咨詢相關專家的基礎上,給出影響失地農民創業意向因素之間的邏輯結構關系,即每兩個因素間存在的直接相互影響或互為前提的關系。其中,行因素對列因素的影響關系用“V”表示,列因素對行因素的影響關系用“A”表示。詳見圖1。
根據可達矩陣計算公式,運用Matlab 7.0軟件等相關矩陣計算工具,得到可達矩陣M,如式(7)所示。
圖1 影響因素之間的邏輯關系
再根據公式(3)和公式(4)得到L1={S0};然后,確定其他層次因素,依次得到L2={S5},L3={S3},L4={S1,S2,S4}。根據L1、L2、L3和L4得到排序后的可達矩陣B,如公式(6)所示。
圖2 影響因素之間的關聯與層次結構
由公式(6)可知,S0處于第Ⅰ層,S5處于第Ⅱ層,S3處于第Ⅲ層,S1,S2,S4處于第Ⅳ層,由此形成了具有層級關系的影響因素鏈。用有向線段連接相鄰層級間的因素,得到失地農民創業意向影響因素間的關聯與層次結構。如圖2所示。
根據上述模型分析,在影響失地農民創業意向中,創業行為是表層直接影響因素,創新導向是中間層間接影響因素,性別、成就動機和征地區位是深層根源影響因素。
1.表層直接影響機理分析:失地農民創業行為的回歸系數為6.5300,其統計概率(P值)為0.0000,在1%上顯著,說明失地農民創業行為對創業意向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且影響相關較大。創業行為是一種有意識和有計劃的行為[10][11]。根據Shapero&Sokol假設理論,慣性會支配人們的行為直到被其它事情“打斷”或“置換”,當置換發生時,潛在創業個體通過創業行為合意性和可行性判斷來提升創業意向[12]。這一理論可以解釋農民原來的生活生產方式和行為認知被“征地”事件所“打斷”或“置換”,當成為失地農民后,面臨多種生存選擇,只有當他認為創業行為更合意和可行時,才會做出是否進行創業的判斷,改變自己的行為意向,向創業的方向發展。因此,創業行為認知是產生創業意向的直接因素。
2.中間層間接影響機理分析:創新導向的回歸系數為 -1.7904,其統計概率(P值)為0.0000,在1%上顯著,說明失地農民創新導向對創業意向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關系。一般認為創新導向對創業意向產生促進作用,但結果卻相反,這要結合實際的研究對象和當地的調研情況。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失地農民創業不同與一般性創業行為,多數屬于生存型和跟隨型創業為主,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當失地農民的創新導向較強時,因有其他就業選擇,其創業意向較低;相反,當失地農民的創新導向較弱時,迫于生存壓力而走上了創業道路。因此,創新導向是產生創業意向的間接因素。
3.深層根源影響機理分析:(1)性別的回歸系數為1.2802,統計概率為0.0303,在5%上顯著,說明性別差異對創業意向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結果分析可見,男性的創業意向要高于女性。調查中發現,失地農民婦女的創業活動明顯不如男性活躍,在想法上也與男性存在一定差異。這與目前國內外大多研究結果一致。根據性別角色理論,性別差異帶來創業意向的差異,而男性特質與創業意向有關。因此,男性失地農民的創業意向高于女性,政府在制定創業相關政策方面要注意性別差異化引導。(2)成就動機的回歸系數為0.8714,統計概率為0.0167,在5%上顯著,說明失地農民的成就動機對創業意向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成就動機會影響失地農民的創業意向,具有成就動機的失地農民更容易產生創業意向,他們往往不怕困難,追求卓越,風險承受能力也高于一般人。因此,關注失地農民的成就動機因素,能更好地引導其創業意向的產生。(3)征地區位的回歸系數為0.8732,統計概率為0.0095,在1%上顯著,說明失地農民的征地區位對創業意向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在產生創業意向的作用上,還受征地區位的調節影響,這主要因為征地區位會帶來個人資源層面要素的變化,容易影響失地創業個體對創業機會和市場的判斷。在調查中也發現,大多數失地農民認為所在的征地位置對創業有很大影響。位于城中村或城鄉結合部的失地農民由于離城市中心較近,在接受信息、市場、政策等方面存在一定優越性,可接觸的創業資源較多。因此,征地區位優越的失地農民比征地區位較差的失地農民選擇創業意向的可能性較大??傊詣e、成就動機和征地區位是產生失地農民創業意向的根源因素。
失地農民創業意向影響著失地農民就業和可持續生計問題。本文通過對失地農民創業意向的實地調查,選取了失地農民創業意向的5個方面13個變量;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確定失地農民創業意向的關鍵影響因素;采用ISM分析方法,構建了具有相互關聯、層次清晰的影響因素鏈,以厘清失地農民創業意向影響的內在機理。具體得到的結論如下:(1)失地農民創業意向主要受個體特征、渴求知覺、可行知覺、征地情境、創業行為等5方面的因素影響。(2)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性別、成就動機、征地區位和創業行為對創業意向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且征地區位和創業行為影響較大;創新導向對創業意向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關系。(3)通過ISM解釋性結構分析表明,創業行為是表層直接影響因素,其直接影響失地農民創業行為產生的積極性;創新導向是中間層間接影響因素,其是根源因素的外在表現;性別、成就動機和征地區位是深層根源影響因素,其是推動失地農民創業意向產生的最根本的誘因?;谏鲜鲅芯拷Y論,可得出以下三點政策啟示:
(1)增強失地農民創業的創新導向,引導失地農民創業類型的轉變。研究發現,失地農民創業多以生存型和跟隨型為主,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這導致目前失地農民創業行為缺乏導向性,其創業質量不高。因此,建議政府從創新導向上增強對失地農民創業意向的引導,推動失地農民創業從“生存型”向“機會型”轉變。政府可從教育培訓,平臺建設(搭建綠色通道、“創業孵化器”、創業服務中心等平臺)、政策渠道(小額貸款等金融支持)等多方面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以增強失地農民的創新導向。
(2)重視失地農民心理和生理的個體差異,建立個人創業評估機制。失地農民在性別、年齡、文化水平性別上都有差異,因此,針對失地農民有無創業意向以及創業意向強弱等問題,由當地社區開展征地后失地農民心理測評工作,利用專業心理測量或者通過座談、訪問等方法,了解每位失地農民是否想創業,是否適合創業,根據相關測評結果,對創業和就業失地農民實行分流管理,有針對性的開展創業和就業指導活動,既能減少資源的浪費,又可以在此過程中評估當地是否具備大規模扶持失地農民創業的條件,而非盲目的展開失地農民創業宣傳與培訓工作。
(3)制定區域差別化政策,因地制宜促進失地農民創業。征地區位距離城市中心的距離、征地后用途類型等都會影響失地農民創業意愿及其創業活動。因此,在“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地區,應考慮改善當地創業環境,拓寬當地創業渠道,如建設創業孵化器與創業服務中心等;在偏遠郊區、工業園區等經濟發展水平一般甚至相對落后的地區,應著重考慮征地后的生活保障問題,如提高征地補償標準滿意度、考慮當地的就業與社會保障政策等,以解決其后顧之憂;在中遠郊等地區,應通過招商引資等方法,改善當地投資環境,制定有特色的發展計劃。
[1]佘賽男.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失地農民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分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3,32(4):29-30.
[2]周易,付少平.生計資本對失地農民創業的影響——基于陜西省楊凌區的調研數據 [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12,(3):80-84.
[3]張暉,溫作民,李豐.失地農民雇傭就業、自主創業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蘇州市高新區東渚鎮的調查 [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12,12(1):16-20.
[4]馬鴻佳,孫紅霞.轉型期中國失地農民創業動機模型構建[J].社會科學戰線,2011,(8):25-26.
[5]徐保根,韓璐.農村居民點集中與農地流轉的關系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3,27(9):38-43.
[6]汪應絡.系統工程理論、力法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呂秀江,張慧,劉洪影.基于ISM方法的煤礦安全政策控災作用分析.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2,22(5):158-163.
[8]廖秋林,卜國華,沈守云.基于ISM模型的南寧青秀山景區競爭力研究[J].經濟地理,2012,(3):173-176.
[9]孫世民,張媛媛,張健如.基于Logit-ISM模型的養豬場(戶)良好質量安全行為實施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2,(10):24-36.
[10]Bird.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ial ideas:The ease for inten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3(3):442-453.
[11]Ajze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
[12]Shapero A &Sokol L.Social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