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學 趙嘉宜(.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南充;.川北醫學院基礎醫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
四川省高師院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與實踐研究①
李廣學1趙嘉宜2
(1.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四川南充;2.川北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 要:為了促進四川省高師院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科學化發展,該文針對四川省高師院校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實踐問題進行了研究。文章在簡單闡述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和“課程設置”的概念及內涵之后,分析了四川省高師院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實踐的現狀和現存的幾點問題,并據此進一步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科學進行課程設置和實踐的幾點策略,以期對四川省高師院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科學化發展能夠有所助益。
關鍵詞: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專業課程設置高師院校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增長,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居民的體育價值觀和體育參與意識以及體育參與能力等均有了很大的提升與發展,我國的體育產業開始逐步的發展壯大。在這樣的背景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隨之迅速增長。而我國高師院校作為培養社會體育工作者的一個重要基地,其教育教學的水平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一點對于四川省的高師院校來說也不例外。然而,雖然目前四川省開設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絕大多數的高師院校的運動設施和實驗設施已經能夠或者基本能夠滿足專業的發展需求,但是卻仍然普遍存在著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的問題,以至于影響了專業教學成效的提升。鑒于此,為了促進四川省高師院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科學化發展,該文就針對四川省高師院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問題進行了探索與研究。
在該研究中主要涉及到“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與“課程設置”兩個主要的概念,因此,為了對研究有一個明晰、科學的認識,文章首先對著兩個概念進行了簡要的概念界定。
首先是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際上最初稱為社會體育專業。在我國2007年制定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社會體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中,關于社會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具體闡述如下,即: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掌握社會體育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勝任體育健身、休閑娛樂指導工作,并具有體育健身休閑娛樂業經營管理、體育社會工作等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但是在2012年,教育部為了更好的明確該專業的專業性質,將其改為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且在同年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重新界定了社會體育指導與專利專業的培養目標,緊接著,在接下來進行的全國各大本專科高校在2012年下半年的招生中,也相應的將社會體育專業改為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而且各個高校還在此基礎之上,結合本校的辦學特點、辦學特色和地域特色,對人才培養目標也各自進行了完善,使得我國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辦學特征。
其次是課程設置。課程是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最基本的一個單元,其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與此相對應的,課程設置也是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關鍵性內容,是開展學科建設工作和專業建設工作的基礎。課程設置的目標是為了優化學校的課程教學內容、改善學校的教學條件、推動學校的教學改革、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具體來說,課程設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兩個關鍵點。其中,合理的課程結構,實際上指的就是所設置的各門課程之間的結構應科學合理,如: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應科學、不同課程之間的銜接應合理等等。而合理的課程內容,指的則是課程的內容安排要符合學生學習的規律,要能夠反映學科的主要知識、主要的方法論以及學科發展的動態與趨勢。只有這樣的課程設置才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學的。
通過調查和研究發現,目前四川省高師院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在課程的體系結構層面來說,基本是一致的,普遍是由通識教育、專業教育以及綜合實踐教育三個主要部分構成,大多都是圍繞著《專業目錄》規定的“體育學、社會學、公共管理學”三大主干學科,而課程也普遍是以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任意必修課四大類為主。其中,專業教育是高師院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專業人才培養的主體部分,不同的學校在教學課程的設置上各有不同,但是無論是必修課還是選修課,基本上都是以“體育學、社會學、管理學以及經濟學的相關理論課程,加上體育技術類課程,再加上方向課程”這三個部分來構成的,也有個別院校并沒有設置方向課程。如果從培養方向的層面來研究和區分,有的院校側重于社會體育的經營管理,有的院校側重于學生體育技能的掌握,但是無論是哪種情況,卻均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即:目前多數開設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四川省高師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實際上仍然是體育教育課程體系內容的簡單增加或是減少,仍然沒有突破體育教育的課程構成模式。
概況來說,目前,四川省高師院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實踐,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培養目標的定位過于寬泛。在2012年,教育部將社會體育專業改為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之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將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目標也重新界定為:培養具備社會發展需要,掌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在社會體育活動中從事健身咨詢、技術指導以及組織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但是,教育部關于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界定,實際上所規定的只是專業的一個大方向,開設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四川省高師院校,還分別對此專業的培養領域和課程設置進行了設定,雖然各個院校的培養方案彰顯了人才培養的特色和多元化,但是也突出反映了培養目
標的定位過于寬泛這一問題。
(2)課程設置缺乏對學生需求的有效分析。在我國,目前所進行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建設工作中,由于對需求分析所具有的應用價值還沒有達成共識,因此,目前,多數開設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四川省高師院校所開展的課程設置與教學需求分析的研究,也多集中于社會需求分析的層面上,而卻很少針對學生的需求進行有效的分析,以至于所設置的課程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實際,影響了課程設置的科學性。
(3)專業方向的設置沒有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這一點主要表現在,部分高師院校在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中,沒有明晰的方向劃分,而即使部分學校進行了明晰的專業劃分,但是其中部分方向的設定也常常存在于社會體育職業教育不存在緊密聯系的問題,例如:社會人文方向或是運動科學方向,設置中小學體育教育訓練方向等等,存在明顯的與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設置相混淆的問題。
針對目前四川省高師院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與實踐的現狀及現存的問題,特提出了以下幾點課程設置與實踐的對策。
(1)應重視專業方向的科學定位。要確保專業方向定位的科學性,要注意與將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與其就業緊密聯系起來,通過考察和分析學生的就業渠道來進行深入的研究。例如:通過考察和分析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學生的就業渠道,可知,體育教育方向、運動科學方向等不屬于該專業的范疇,應剔除出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
(2)應重視學生的需求分析。也就是說,在開展高師院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工作時,應在注意滿足社會體育對人才需求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的需求分析。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地平衡社會需求和學生需求之間的關系,充分考慮社會和學生雙方的需求,并在此基礎之上,以市場為導向,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在準確把握社會對于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學生的要求的前提下,科學合理的進行課程設置。
(3)應重視以專業方向為目標導向的課程體系構建和實踐教學的強化。簡單來說,就是按照目標導向的方法,根據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所對應的就業崗位及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情況來合理的構建專業核心課程,并在構建的過程中,應重視如今用人市場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在強化理論教學的同時,注意構建有特色的、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來不斷的強化實踐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余剛,夏云建,方武.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差異性探討[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3(5):91-93.
[2]安晉,張全成,張婧,等.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開放性實驗及實踐教學活動體系構建[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3(3):101-103.
[3]吳亮,楊海平.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研究——由體育行業特有職業培訓引發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4 (6):112-113.
[4]王曉云,阮云龍.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研究——北京體育大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2012培養方案修訂的探討[J].運動,2014(5):56-57.
課題來源:①四川省高師院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課題編號:403313。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b)-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