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_譚必清
用制度規范監管農村“三資”——湘西自治州加強農村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工作紀實
文__譚必清
2014年以來,湘西自治州以推進農村“三資”清理為契機,對全州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摸清底數、理清臺賬,加強監管、懲治腐敗,同時規范農村基層權力運行,著力建設“和諧鄉村”,讓農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新變化。
2014年年初,湘西州紀委經過調研發現,在農村,“三資”管理多年來缺乏統籌。這一方面容易滋生腐敗,另一方面群眾對此反映強烈,由此引發的一些上訪事件,加劇了干群之間的矛盾,影響了農村的和諧穩定。
中央候補委員、湘西州委書記葉紅專指出:“‘三資’是農民關心的熱點,也是農村信訪的焦點,如果管理不好,就會成為一個矛盾點。我們要將群眾路線落實到服務群眾的創新實踐中,要通過清理農村‘三資’,給群眾亮出一本‘明白賬’”。
湘西州委召開常委會,研究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項治理工作,討論如何清理農村集體“三資”問題,成立了由州紀委書記任組長的“三資”清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全州農村集體“三資”清理工作方案》。
“領導責任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問題糾正到位、清理成果到位、政策落實到位”,是該州“三資”清理的一個顯著特點。湘西州紀委監察局將推行農村“三資”清理,作為“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年”重要工作目標進行統籌安排。清理工作從2014年4月中旬開始到10月底結束,分“準備實施、自查自糾、交叉檢查、專項治理、整章建制、檢查驗收”等六個階段推進,堅持依照“清理、估價、登記、核實、公示、確認、上報”七個程序操作,重點清查“三資”總量、財務賬目、“村賬鄉管”情況。
據了解,該州共清理出農村集體資產總額34億余元、資源43億余元、資金11.9億余元及州、縣市直各部門直接撥付到村資金28億余元。自查自糾出各類亟待解決的問題477件,清理出各類違紀資金10810萬元。核查家電下鄉、農機購置、家電以舊換新等“三項補貼”惠農資金3.18億元,其中清理出問題資金1億余元,取得了較好成效。
在湘西,近幾年,卻有人將“黑手”伸向農村“三資”,瘋狂侵吞。
湘西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曹世凱強調,“對侵吞農民權益的‘蒼蠅’,一定要拍!吞掉老百姓的錢,要一分不少地‘吐’出來,并且要全部退還給老百姓。向農村基層腐敗‘開刀’,堅決斬斷伸向農村‘三資’的‘黑手’。”
湘西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落實中央“三轉”要求,積極轉變辦案方式,組織力量對歷年的“三資”案件線索和本次清理發現的線索進行全面核查,按照擬立案、初核、暫存、留存和了結五類標準進行處置,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
不到半年時間,湘西州共發現違法違紀線索745件(次),初步核實違法違紀線索327件,立案48件,結案18件,處分23人,其中給予黨紀處分21人,政紀處分3人,共收繳違法違紀資金1743.91萬元。追繳家電下鄉、農機購置、家電以舊換新等“三項補貼”違紀違法資金3632萬元,刑事立案追責20件,黨紀政紀立案10件,涉及科級以上干部5人。
“‘村官’雖小,但腐敗的危害很大。遏制‘村官’腐敗,就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把黨務、村務‘曬’在陽光下。”湘西州“三資”清理辦主任、州紀委副書記田軼的話一針見血。
如何盯住“民生餐”、護好“農家院”,有效預防農村基層干部的腐敗?湘西州成立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小組,出臺了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實施意見。全州165個鄉鎮都配備有紀委書記和紀檢干部,2127個行政村都配備有紀檢員,農村基層紀檢組織實現了全覆蓋。
在此基礎上,湘西州積極整合各方力量,注重實施村民自主監督、部門專業監督和社會廣泛監督相結合,在農村推行“四四四制”,使村級事務管理規范化、制度化、陽光化,讓村干部手中權力規范運行。
“以前村里想干個什么事,群眾不支持,總懷疑村干部要把錢往自己口袋里擱。”吉首市馬勁坳鎮隘口村支書張智文介紹說,“現在對農村集體‘三資’加強監管后,群眾心里亮堂了,不論做什么,村民都積極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