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化玉,李文濤,顏 廷
(山東體育學院 武術系,山東 濟南 250102)
?
立德樹人目標下體育院校輔導員工作的重新審視
孫化玉,李文濤,顏廷
(山東體育學院 武術系,山東 濟南250102)
摘要:黨的十八大提出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確立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立德樹人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通過文獻資料和綜合分析, 結合體育院校大學生的特點,對當前體育院校輔導員工作進行了研究, 對立德樹人目標下體育院校輔導員工作進行重新審視,分析了當前體育學院校輔導員工作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體育院校輔導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路徑。
關鍵詞:立德樹人;體育院校;輔導員
黨的十八大提出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深刻闡述了教育的本質,確立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立德樹人”是人才培養的核心概念,是教育事業的靈魂。高校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處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一線,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對學生的成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院校輔導員應充分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樹人先樹己,及時更新工作理念及工作方式,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立德樹人的內涵
“立德樹人”具有深刻而豐富的內涵,“立德”與“樹人”先后被提出?!傲⒌隆背鲎浴蹲髠鳌罚骸疤嫌辛⒌?,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币庵溉松哪繕藨撘来螢闃淞⒌滦?、建立功業、著書立說,其中樹立德行最為重要。古人把樹立德行放在首位,深刻反映了古代社會對道德的追求和對德育的重視程度。“樹人”最早出自《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币庵^作一年打算,最好是種谷,作十年打算,最好是植樹,作百年打算的,最好是培養人才?!傲⒌隆焙汀皹淙恕庇兄芮新撓担傲⒌隆笔恰皹淙恕钡那疤釛l件,樹人是立德的最終目標。我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優秀教育文化傳統,在兩千多年的教育史中,人們十分重視立德樹人,強調道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從古到今,立德樹人一直是統治者和教育家共同遵循的教育理念。黨的十八大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對我國傳統教育思想的繼承。目前,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關鍵時期,立德樹人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立德樹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其核心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其根本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立德樹人目標下體育院校輔導員工作面臨的挑戰
體育院校輔導員德育工作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其中既有普通院校面臨的共同問題,也有體育院校自身特點帶來的獨特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體育院校大學生心理特點帶來的挑戰
體育院校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較有著諸多差異屬于較為特殊的群體,體育院校學生有著很強的專業特性因長期從事體育鍛煉,從而形成了獨特帶有普遍性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區別于其他院校學生氣質性格方面的特點,體育院校的學生大多性格開朗、思維敏捷、集體榮譽感較強,做事積極主動、表現欲強、好勝心尤為突出,也正是因為這種氣質類型使得他們自我抑制能力較差、易于表露和變換、情緒興奮性高、外傾性明顯、感情易沖動等弱點;部分學生注重“哥們義氣”,礙于情面容易引發不良行為。
2.2體育院校大學生價值觀多元化帶來的挑戰
目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已經難以與國家社會所期望和倡導的價值取向保持高度一致,正在向復雜化、多元化的價值取向轉變,展現出多元化的特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是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取向復雜化、多元化特征的主要原因。隨著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完善,各種體育活動日益增加、各種國際間的體育交流不斷深入,勢必參雜著不同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價值觀,使體育生價值觀出現新的特點。其次,伴隨著全球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種國際間的文化交流、體育交流充斥著他們的生活,拓寬著體育生的眼界,與此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種西方價值觀的沖擊。這就造成了當前一些體育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在價值觀上注重個人奮斗,注重個體自我價值的實現,在進行價值選擇時,忽視奉獻精神,注重追求物質利益,忽視精神追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色彩。
2.3體育院校學生文化課學習帶來的挑戰
體育院校作為一種傳統單科院校,雖然專業范圍不斷擴大,培養模式不斷完善,但依舊擺脫不了“重武輕文”的本質,院校的文化氛圍與綜合院校依然存在一定差距?,F實中體育院校學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專業訓練上,既要每周進行數次強化技術、技能的專項課,還有籃排足等傳統普修課,更有諸多緊跟社會體育需求的選項課,另外還要備戰“體院杯”、“大學生聯賽”等層出不窮的大學生賽事,因此文化課學習時間相對較少,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自覺性的養成,一般容易輕視理論知識的學習,甚至出現曠課、遲到、早退等現象,這些直接導致課堂秩序不佳、學習氛圍不好,考試不及格率高居不下,更有甚者出現一些因厭倦文化課而只完成外堂專業課的現象,導致體育學院學生身體素質較高,文化課興趣普遍較低,文化知識基礎薄弱,文化課學習能力較差。
2.4網絡化、信息化帶來的新挑戰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校園中幾乎無處不網,無時不網,無人不網。大學生已經成為我國互聯網的最大用戶群,網絡也是體育生獲取信息、觀看賽事等的最重要渠道?;ヂ摼W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便利、開拓他們視野的同時,其負面影響也給德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傳統的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信息傳播媒介,其內容都是經過層層過濾,不良的信息已經被刪除,而網絡則使信息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政府、學校等權威的控制,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如互聯網上“興奮劑”、“體育種族歧視”、“足球流氓”以及各種“黑哨、賭球”等字眼比比皆是、泛濫成災,這些不健康的東西很容易沖擊學生的道德觀、價值觀和文化觀;西方國家利用網絡傳播的“和平演變”思想,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網上傳播的反黨、反社會主義思想,這對大學生堅定社會主義信仰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面對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大學生容易陷入無從選擇的困境,從而使個人的理性分析和道德判斷能力下降,很容易造成大學生道德人格的缺失。
2.5體育院校學生新特點帶來的挑戰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體育院校的生源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生源層次多樣,素質參差不齊,不再是以往的單一體育生和運動員學生。許多文化課分數無法達到普通院校要求的學生開始大量進入體育院校學習,一方面文化素質偏低,學習不夠踏實,專業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大多為獨生子女,家庭條件較為優越,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比較明顯,自我意識很強,重視個人利益,追求個性,缺乏運動員學生從小在運動隊訓練養成的紀律觀念,管理難度較大。
3體育院校輔導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路徑
體育院校輔導員應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努力開創德育工作新局面,切實提高德育針對性、實效性,不斷提升體育院校德育工作水平,努力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體育大學生。體育院校輔導員加強德育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加強作風建設,為立德樹人注入正能量
“強國先強教,強教必強師”,輔導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輔導員在工作中要堅決抵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輔導員只有自身具備優良作風,才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德育人。輔導員優良的作風是做好大學生德育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前提和條件,沒有這一條件做保障,輔導員在面對大學生時就沒有底氣,工作就會蒼白無力,更談不上教育效果。輔導員要將自身作風建設放到突出位置上,自覺改進作風,堅定理想信念,練好內功,用自身良好的品行塑造大學生的品行,用自身的信仰引領大學生的信仰,以優良作風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注入正能量。
3.2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同志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在當前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的形式下,輔導員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把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的基本內容,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提出的“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要求,深入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滲透進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各領域,引導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
3.3加強學風建設
隨著社會的發展復合型人才越來越滿足社會的需求,體育學院的學風建設尤為重要,要弘揚體育院?!邦B強拼搏”、“堅卓競遠”等獨特的體育精神,文化知識學習上必須狠抓,以提高體育院校學生的整體素養。輔導員要盡職盡責地通過對個別學生的重點照顧,使學生克服訓練疲勞、消除對文化課的偏見,促進和培養班級整體良好的學習風氣從而減少違規違紀現象的發生,達到以學習促進紀律,以學習促進穩定,以學習促進發展。
3.4發揮社會實踐的作用
實踐是認識的源泉,也是人的思想道德形成、發展的源泉。大學生只有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才能真正了解社會,深刻認識社會實踐的發展需要,把握社會實踐的本質,將在實踐獲得的正確理論內化,并在實踐中自覺學習和思考,自覺構建起符合時代要求的道德規范。實踐活動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體育院校輔導員要深刻認識到社會實踐在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方面的基礎性、重要性作用,通過組織“服務一線運動隊”、“走進社區-指導健身”、“義務為偏遠地區支教”等形式多樣、特色突出的社會實踐活動,為體育生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搭建平臺載體。輔導員要認真組織大學生參加軍訓、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勤工助學等實踐活動,使體育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改變體育生固有認識,培養綜合能力,促進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增強其社會責任感,達到實踐育人的效果。
3.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做好大學生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具有潛移默化滲透性特點,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有著深刻影響,具有極其重要的育人功能。尤其在體育院校受專業限制的情況下,輔導員更要弘揚“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將體育院校獨特的文化內涵融入到學風建設中去,發揮校園文化育人功能。輔導員要重點加強學風、班風建設,打造優秀的班級文化、宿舍文化、網絡文化,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營造良好的校園育人氛圍。增加體育之外的校園文化活動,包括科技、學術、藝術等各類互動,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輔導員要重視發揮制度的引導作用,制定和完善班級管理制度、獎懲制度等規范班級日常管理,以各類評選和評比活動為抓手,將“射落奧運第一金的許海峰”、“打破田徑世界紀錄的中國飛人劉翔”、“光腳奪銅的中國運動員張瑩瑩”等體育領域中的優秀典型和弘揚正能量的人物事件廣泛宣傳,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3.6搶占網絡道德建設新陣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體育院校輔導員要加強網絡陣地建設,積極搶占網絡思想道德建設新陣地,搶占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點。要在互聯網上架構與學生交流的平臺,如網上論壇、博客、微信、QQ群等平臺,大力宣傳各種為校爭光、取得優異比賽成績、好人好事、學習好點子等正能量內容,發揮網絡教育的引領作用。要堅持服務原則,就是在網上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立體式服務,針對學生的學習、人際交往、就業指導、心理咨詢等需求,增強網絡的服務功能,將教育與服務融為一體,通過網上服務,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從而拓寬育人的新渠道、新途徑;其二,要形成雙向互動,就是建立讓學生參與討論、發表意見、交流思想的平臺,注意追求思想性、藝術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的統一,既堅持以正面宣傳教育為主,又通過豐富多樣的網絡文化信息感染學生。
3.7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這對體育院校輔導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尤其是體育院校學生專業性強、文化基礎差、就業面窄、就業形勢嚴峻,這些就造成了學生學習、就業壓力相應增大。作為體育院校輔導員更要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融入德育工作,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訴求,重在解決大學生精神困惑和心理問題,幫助學生開拓就業渠道,要將傳統的灌輸式教育轉變為啟發引導式教育,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輔導員要多從學生的角度著想,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以誠相見,尊重和關心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展現輔導員的人文關懷,并針對青年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啟發引導學生,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朱建平.從失范到和諧:當代大學生道德重構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研,2007(5):80 -81.
[2]周振國,謝俊山.體育院校大學生德育工作方法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1,27(6):143-144.
[3]馮建軍,傅淳華.多元文化時代道德教育的困境與抉擇[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35-40.
Review on the counselors' work in sports institutes under the goal of morality education
SUN Hua-yu,LI Wen-tao,YANI Ting
(Dept.ofMartialArts,ShandongSportsUniversity,Jinan250102,Shandong,China)
Abstract:It is proposed to take morality educ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in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has established the direc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Morality education has rich and profound connotation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has reviewed sports college counselors' work, analyzed their challenges and given methods for counselor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rget of mor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morality education; sports institute; counselor
作者簡介:孫化玉(1967-),男,山東濟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基金項目:山東體育學院院級課題“立德樹人目標下體育院校輔導員工作的重新審視”(編號:140208)。
收稿日期:2015-07-20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15)06-0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