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麗(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4)
中美大學生籃球運行機制的比較分析
丁麗麗
(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24)
摘 要:查閱文獻、比較分析等方法,對CUBA與NCAA聯賽的競賽機制以及運動員的管理進行分析對比,發現在上述的幾項中CUBA籃球聯賽在各方面的發展還存有缺陷和不足,借鑒美國競賽制度發展完備的NCAA籃球聯賽的成功經驗,為我國CUBA聯賽改革提供參考,以期尋求一條結合我國國情發展CUBA聯賽的特殊道路。該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過對兩國籃球聯賽的發展歷程、運行機制以及運動員的管理幾方面進行比較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CUBANCAA制度競賽機制大學生籃球聯賽
CUBA即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它是一個面向高校以及社會的大學生專項運動聯賽,自1998年正式推行,歷經十五屆的發展,已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CUBA擴大了我國青少年籃球人口的數量,增加了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體系,影響力遍及中國中學大學校園。
NCAA即美國大學聯盟錦標賽,它是由全美國千百所大專院校所參與結盟的一個協會。NCAA籃球聯賽走過了60多年的發展道路、影響力大,并且為美國乃至世界輸送了大批籃球人才。通過社會廣泛宣傳,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不菲的經濟效益。該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過對兩國籃球聯賽的發展歷程、運行機制以及運動員的管理幾方面進行比較研究和分析。
(1)CUBA在中國大學生專項運動聯賽中,其宗旨是以育人、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籃球人才為目標,以聯賽為龍頭,以社會產業化運作為手段。充分釋放出大學生籃球運動的活力與激情。1996年6 月6日,中國大學生籃球協會召開媒體座談會,正式宣布與杭州恒華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合作,成立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1997年CUBA聯賽委員會正式成立。
1998年,自首屆CUBA正式打響以后,從此便走向了騰飛之路,經過不斷完善賽制,將原來的年度比賽改為學年度比賽,南北兩個賽區進一步劃分為四個賽區,嚴格審查球員的資格。推出“以不變的參賽條件、固定的比賽時間和有利于參賽隊系統訓練的賽制”為特點,發展CUBA競賽規程。第六屆以后,賽制方面,進入男子八強賽之后,賽制由主客場淘汰制代替了最早的單場淘汰制,女子比賽也由四強賽改為了女子八強賽,賽制改為先循環制進入決賽后交叉淘汰制、冠亞軍的爭奪更為精彩,改為主客場交替混合賽制。
(2)美國大學生籃球聯賽是由美國全國教練員委員會在1939年舉辦的有5支球隊參加的大學生聯賽,全國大學體育協會(NCAA)在之后接手主辦,隨之規模也就逐步擴大。目前被NCAA承認的有31個聯盟,每個聯盟的第一名自動獲得進軍NCAA 64強的資格。
NCAA比賽的時間分為4個階段。常規賽在3月份開始,全美國的體育電視頻道都在直播或轉播比賽。64強的比賽采用賽會制淘汰賽,負隊也要繼續比賽,直到整個比賽的名次排定。籃球專家根據比賽的名次、整個聯賽的成績及表現等因素綜合評定一個排名。這與我們看到的聯賽排定的名次是不盡相同的。
2.1競賽制度的比較
NCAA的競賽分為常規賽、64強分區賽和4強賽。常規賽季是將NCAA的300多所院校分成30多個聯盟進行。時間一般在每年的11月份下旬開始,到翌年的3月上旬結束。每個聯盟各自安排賽程、場地、電視轉播等事情,各自成為聯盟。常規賽結束后,除個別剛成立不久或競爭力實在太弱,未獲NCAA認可的聯盟之外,每個聯盟的常規賽冠軍(目前為31個)自動晉級64強賽。其他的33個名額則由NCAA的幾位主管和專家所組成的邀請委員會,根據各隊的實力強弱決定哪些學校將有資格來參加64強分區賽。
CUBA分區賽一般在歷年的3月份進行,按地區分為東南、西北、東北、西南四個賽區進行小組循環賽后交叉淘汰賽,按照此方式決出各賽區男、女前四名進行全國16強賽。
決賽一般在區賽后的4~6月進行,四強賽的比賽方法類似NCAA的四強賽方法:上一屆總冠軍所在的分區為A區,本屆分區賽的前四名分別代表A1、A2、A3、A4,并以順時針確定相應的B區、C區、D區分別所代表的分區,以及對應本屆分區賽的名次。
2.2賽事宣傳的比較
美國學校領導、教練員都會想辦法讓更多的人知道和支持自己的球隊,為自己的球隊加油。每年的3月可謂是專屬NCAA的“瘋狂三月”,賽事瘋狂、氣氛瘋狂、球迷瘋狂,鋪天蓋地的報紙、雜志、電視等媒體報導各高校的戰況,學校內到處也會貼出宣傳自己球隊的海報[4]。學校也會在專屬網站及時發布球隊的相關信息,NCAA球隊全美頗具知名度,甚至成為了NBA巨星們的搖籃,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籃壇巨星都是從NCAA聯賽中脫穎而出,NCAA的球迷早已不只局限于校園中,可以說是風靡全國,NCAA如此受歡迎,這與球員們精湛的球技有關,同時也是源于對于球隊的商業化包裝和成功的宣傳模式。
相比之下,我國的CUBA在球隊的宣傳上力度不夠。沒有NCAA的“瘋狂三月”那般聲勢,媒體僅僅只對幾場決賽階段的比賽進行報道,而對大多數場次不聞不問。網上也只是對關鍵的場次有直播,有些學校也不善于宣傳自己的球隊,比賽期間往往只在球館周圍拉上一個橫幅,插上幾面旗幟就算是宣傳了,很多本校的學生甚至不知道有比賽舉行,對自己本校的球隊也漠不關心,知道本校球員的情況更是少之又少。這樣的宣傳很難引起社會效應,阻礙了人們對球隊以及學校的了解。
2.3運動員的管理差異
2.3.1管理的差異
美國更注重運動員的文化水平,NCAA要求運動員的學習成績必須達到所要求的分數線才能成為大學運動員。且美國招生運動員的資格審查工作由NCAA委員擔任,除此以外的任何單位或個人對于招生工作都沒權干涉。考生的資格和文化水平由各招生學校負責審查,沒有全國統一的資格審查機構。
我國的CUBA運動員招生標準與之不同,其要求凡在專業隊注冊后的運動員不允許參加比賽,參加報考的學生年齡應在16~22周歲之間的高中應屆畢業生,年齡在17~25周歲之間方可參賽。錄取方法一般根據體育測試成績和相應的文化課成績降分錄取。有個別學校也具有單考單招的資格,考生無須參加高考,只需參加招全國體育學院統一的考試,一般運動成績重于文化成績。
由此可見,兩國招生注重文化與專業成績有一定差距,而中國大多數只看重體育成績,因此CUBA球員的文化水平與NCAA相對來說有一定差距。美國在招生程序在時間上有明確的規定,參加報考的學生以及招生學校都要嚴格遵守各階段規定。中國則在資格
審查和體育測試上沒有統一的程序規定,各學校在招生過程中的自主權利很大。
2.3.2運動員教學管理的差異
美國大學對運動員學習的管理方面有嚴格的制度。NCAA大多數運動員入學時有很大的選擇度,但是只有取得足夠的學分才可以參加比賽,運動員每學期需要修12夠學分。才能成為具有參賽資格的大學生運動員。對于一些具有運動天賦的籃球運動員,他們的學習成績不能達到大學生體育聯合會的要求時,在特定的條件下,也可以破格錄取,但還受三方面的制約:第一,入學后第一年,不能代表學校參加任何比賽。第二,不能享受運動員獎學金。第三,要在二年級的時候從新參加考試,直到各種條件都具備后,才能被所在學校正式注冊成高水平運動員,才有資格參加比賽。
我國大學生參賽資格在學習上沒有相應的要求,但學生運動員在校學籍管理辦法上,仍實行學時制和降低學習難度及標準辦法來解決。一般運動員都選擇文科,專業比較統一。有些學校運動員的成績是由教練員根據訓練的平時表現及比賽的成績給予相應的學分。有些學校則是根據訓練和比賽的成績直接降低學生畢業時所學的學分和成績掛鉤的方法。在文化課授課上,大部分學校把運動員相對集中在某一個專業,專門開班上課,便于學籍的管理。
大學生運動員在學習、訓練以及比賽方面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美國大學體育協會優秀運動員文化教育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依靠制度是有效解決矛盾和提高運動員文化素養的重要環節。我國大學生籃球協會沒有指定與文化成績相關的規章制度,更多的是參賽資格的規定但其中并無與文化學習有關。
(1)美國和中國的文化歷史背景的差異、社會經濟條件差距、體育競賽制度以及教育理念的大相徑庭都是導致我國和美國大學生籃球聯賽之間存在差異的基本原因。
(2)NCAA聯賽是具有獨立、自主特點管理機構,便于管理。受我國綜合體制的影響,與NCAA相反,CUBA球隊在學校內部由多個部門共同管理,在權利和責任的劃分上很不明確,不利于球隊的管理。
(3)CUBA對所有參賽隊伍有統一的要求,這導致眾多學校之間差異大,隊員水平相差太多,比賽失去觀賞性。
(4)NCAA整個賽季時間跨度短、比賽場次多、訓練與比賽銜接緊密,整個常規賽都采用主客場制;CUBA整個賽季時間跨度長、比賽場次少、訓練與比賽相對脫節,基層預賽與分區賽采用賽會制,八強賽采用主客場制。
參考文獻
[1]霍連娟.中美高校籃球文化比較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8. [2]黃偉峰.CUBA與NCAA籃球市場化運行機制的比較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0.
[3]李正賢,邱海枝.CUBA聯賽與NCAA聯賽的比較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3(9):16-18.
[4]岳建軍等.中美大學生籃球聯賽文化比較[J].體育文化導刊,2006(5):51-52.
[5]義良.中美大學生籃球聯賽賽制的比賽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3(2):19-21.
作者簡介:①丁麗麗(1989,5—),女,漢,單位: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a)-0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