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風(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體育系 山西臨汾 041000)
分析高校學生排球教學的常見運動損傷
王永風
(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體育系山西臨汾041000)
摘 要:排球運動在高校師生中有廣泛的受眾群體,可以說是高校體育運動中必不可少的運動形式,很多學生都優先選擇排球作為自主科目。然而在排球實際教學過程中也相應增加運動損傷發生率,輕者會給學生帶來不便,重者危機生命,還會嚴重打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綜合發展。排球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鍛煉學生身體素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排球教學過程中,難免發生運動損傷。因此做好排球教學常見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至關重要。該文則重點分析其預防策略,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率。
關鍵詞:高校排球教學運動損傷策略
排球運動在高校師生中有廣泛的受眾群體,可以說是高校體育運動中必不可少的運動形式,很多學生都優先選擇排球作為自主科目。然而在排球實際教學過程中也相應增加運動損傷發生率,輕者會給學生帶來不便,重者危機生命,還會嚴重打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綜合發展。下面則對高校學生排球教學的常見運動損傷部位、原因及解決對策給予綜合分析,旨在保障大學生運動安全,減少運動損傷。
首先,肩關節:肩關節是典型的球窩關節,由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可以完成屈、伸、外展、內收、外旋、內旋、環轉七種動作。大學生在進行排球運動中,較弱的肩部力量不能準確扣空球,上肢動作僵硬,直臂下壓扣球,從而損傷肩部韌帶,嚴重時可產生撕裂傷。肩關節會因頻繁扣球其轉肩活動會超出活動范圍,在結節間二頭肌長頭肌腱橫向滑動及有時局部負擔過重,從而反復摩擦肌腱的腱鞘,形成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其次,膝關節:膝關節是人體最大且構造最復雜,損傷機會亦較多的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構成,上述三個部位緊密聯系韌帶、關節外部的肌肉、肌腱和關節束。此部位損傷的主要原因是排球相關基本動作要屈伸和扭轉膝關節,使其處于半屈曲位(130~150°),從而準確發力,然而此位置恰巧是解剖生理弱點,會相應減弱關節穩定功能且關節有輕微的內外旋,脛腓骨和股骨之間不斷相互摩擦,進而損傷膝關節的髕骨、半月板及韌帶。在防守過程中,錯誤的膝關節倒地動作和撞擊地板,進而引發髕骨和股骨軟骨的碰撞,導致損傷膝關節軟骨。此外,在扣球、發球和攔網過程中,需通過奮力起跳來發力,股骨間和髕骨會因股四頭肌的強烈收縮而相互碰撞,反復撞擊的情況下較易造成股骨的軟骨和髕骨損傷,形成骨關節病。第三踝關節;踝關節又名距骨小腿關節,由脛、腓骨下端的關節面與距骨滑車構成,支撐其穩定性主要來自兩側韌帶,內側韌帶是一束叫寬厚的三角韌帶,外側韌帶相對于內側韌帶,承受力不如前者,再加上足內弓作用力指向外側,無形中增加踝關節潛在的不穩定性。有時踝關節的扭傷還來自不正常的腳內翻或外翻時產生的巨大壓力。內側副韌帶是排球運動中最容易導致踝關節損傷的部位。許多學生存在最明顯的錯誤為右腳尖的轉幅度過大,右腳足尖在蹬踏落腳時有屈背動作,此時踝關節已經不處于正常的解剖體位,從而拉緊內側韌帶處并擠壓外側韌帶,十分容易損傷踝內側韌帶。
2.1缺乏損傷預防意識
當發生運動損傷時,一大部分原因與教師、學生沒有牢固的預防運動損傷知識認識有關,即便有也只處于表面階段。在平時排球教學和訓練中,教師忽略最多的部分是學生運動安全意識的培養,過于重視基本理論知識和戰術教學。再加上排球運動技術復雜,學生在訓練中要完成大量的跳躍和移動,尤其扣球聯系中,若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損傷預防,則極易在扣球時出現膝關節或踝關節扭傷。
2.2排球技術不規范
由于排球運動過程中涉及較多的技術規范,且每一項技術都有不同的動作技巧和結構變化,避免發生運動損傷的前提是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然而在排球教學中,學生之所以會發生運動損傷,和沒有準確掌握排球技術有著緊密的聯系。若在實際練習中,忽視動作的規范性和正確性,不能及時糾正出現的錯誤,長期以往會下意識形成錯誤的條件反射,進而違背技術動作和人體結構系統的和諧性。十分容易損傷機體組織。如發球用力順序不夠規范和合理,會損傷手指關節或被球集中,若學生不能正確完成后引、緩沖等墊球的準備姿勢,而是將球直接用力墊出,輕者手臂淤青,重則會有嚴重的閉合性損傷。再例如排球中的傳球技術,學生若沒有正確理解教師示范和講解的技術動作,會在模仿該動作時彈指彈撥時間不對,不能形成正確手型接觸球。
2.3心理素質欠佳
我國排球運動心理訓練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處于初始階段,高校大部分排球教師和教練員對心理訓練的重視程度都不如技術訓練。技巧、戰術訓練和身體素質訓練是排球教學和訓練中的主要部分,學生都沒有經歷比賽的經驗,缺乏良好的賽前競技心態,心理素質都很差,一旦遇上新奇異常刺激,中樞系統會處于超限限制狀態,反應速度緩慢,思維混亂,情緒不穩定,技術動作變形,從而發生意外損傷。此外,損傷還和學生的身體,心理狀態有著緊密的聯系,如睡眠質量較差,情緒急躁,自控能力差或在患病受傷的情況下都會提高損傷發生幾率。
2.4準備活動不充分
一般體育課由準備、基本和結束三個部分組成,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基本部分,準確部分是保證基本部分教學任務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前提,還會影響體育課教學質量的優異。在高校排球教學或訓練中,部分教師沒有根據本次課程授課內容做具體的準備活動,不重視課前準備活動,使訓練內容和課程要求教學出現較大的偏差,只是讓學生完成基礎的準備活動,并沒有根據排球技術開設專項準備活動,未充分調動運動中負擔較重部位的生理機能和未完全建立運動系統反射性聯系,一旦行強度較大的練習和違反人體機能的活動規律,就會造成運動損傷。例如在排球運動中,肩關節有非常重的負擔,不做好充分的肩部練習活動,往往對肩關節造成損傷。
3.1加強安全防范意識
無論排球技術如何,最為重要的是在排球練習中具有安全防
范意識。只有具備了安全防范意識,才能夠深刻體會到某些動作的危害性,這樣才能夠在練習過程中注意各項訓練,從而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減少運動損傷事件的發生。此外,學生在發揮主動能動性的同時要服從教師統一安排,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形成良好的體育道德修養,也有利于避免發生一些意外事故。
3.2規范排球基本技術
對于排球教學而言,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表現在于掌握正確規范的排球基本技術動作,才會避免運動損傷。然而若技術不準確,引起運動損傷是必然的。所以,教師更應注重在排球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鞏固基本技術動作,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避免運動損傷。堅持循序漸進原則,不急于求成,以免因事與愿違導致學生受到意外損傷。此外,教師還應合理安排運動量,正確認識和處理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關系,科學訓練,減少局部負荷。
3.3強化心理訓練
雖然高校學生經歷了初中、高中學習階段,但心理素質還未成熟,所以,幫助大學生解決某些心理問題可采用團體訓練的方式。一般在學校中,團體是自然存在,受教育者都有共同面對的發展問題和困擾,更容易接受同齡人的建議,更關注周圍人對自身的評價,因此,團體訓練更適用于改善大學生情緒,掌握開發心理潛能和基本技能。對于一些身體情況欠佳的學生,教師要密切留意對方的運動身體和心理條件,有針對性的通過措施幫助學生了解自身能力的適應性,有效完成訓練任務。
3.4科學合理安排準備活動
減少運動損傷的有效方法是做好準備活動,讓機體調整到最佳運動狀態,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加肌肉和器官供血,從而提高運動中的爆發力。在教學中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準備活動,除了基本準備活動之外,還應結合實際比賽內容和教學訓練根據排球技術制定準備活動,增強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進而克服人體各器官和系統的生理惰性。有相關研究表明,準備活動一般以20 min為宜,由于每次排球課程的內容和教學目標都不同,應有所側重準備活動內容安排,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地將力量練習融入準備活動中,有利于防止肌肉拉傷。此外,還要定期做好排球使用器材和教學場地的維護及檢查,防止出現不必要的運動損傷。
總而言之,高校開展排球課程的目的是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其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然而每件事都具有兩面性,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運動損傷是必然的事情,這就需要教師應科學合理地進行課堂組織管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排球技術動作,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強化專項技術練習,針對常出現運動損傷給予正確有效地預防措施,從根本上減少運動損傷發生,從而提高排球教學質量和學生對排球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孫榮江.高校排球常見運動損傷及預防[J].才智,2014(4):68.
[2]呂在艷.淺析高校體育排球課教學中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及其預防[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2):156.
[3]石俊梅.如何有效預防高校排球教學中的運動損傷[J].當代體育科技,2014(14):11-13.
[4]李柯莉.高校排球教學中常見運動損傷分析與預防措施[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5(1):47-50.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a)-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