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鐵宇
(新疆醫科大學體育部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健身氣功是一種以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命整體觀為理論基礎,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自我身心鍛煉方法,是以追求人與自然、社會三者和諧的整體健康為目的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1],它具有傳統體育與傳統康復醫學的雙重性質。諸多研究表明:健身氣功對大學生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健身氣功對習練者呼吸系統、免疫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神經肌肉等系統均有積極的影響,尤其對人體免疫系統影響最為顯著[2]。通過健身氣功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也是我們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一種有效途徑,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都開設了健身氣功課,但對健身氣功教學研究的文獻卻鮮有報道,該文試圖從學生、教學過程和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等方面,對當前高校健身氣功教學進行探討,旨在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健身氣功的教學質量,為更好的完善健身氣功的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運用文獻資料法,并結合教學實踐從學生、教學過程和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等方面,對當前高校健身氣功教學進行探討。
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良好的興趣是建立在對事物正確認知的基礎之上的。健身氣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含著中醫學的養生理論,蘊含著儒家、道家、佛家等修身養性、追求超越的文化理念,又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融合在一起,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合一,進而達到身心和諧的完美境界[3]。在教學中,通過介紹健身氣功的起源、發展過程及發展規律,以及健身氣功的基本原理、臨床療效和功理作用等,使學生深刻了解到健身氣功在保健養生、調養身體、治療疾病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提高了學生對健身氣功的認知水平。學習健身氣功不僅能健身祛病、修心養性,掌握一種終身受益的健身方法,而且還能提高傳統文化修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健身氣功的興趣,使學生在思想上重視健身氣功的學習和鍛煉,從而在行動上積極參與健身氣功的學習。
2.2.1 教學內容的優化
(1)將中醫基礎理論融入到健身氣功教學中。
健身氣功在理論上以人體生命整體觀為指導,在實踐上以“三調合一”為基準,符合現代養生學的理念,是當今人們健身養生的一種時尚運動。
從中醫養生角度看,人的形體是由五臟、六腑、五體(筋、脈、肉、皮、骨)、七竅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相互協調、相互為用。氣功健身養生機理就是在調身、調息、調心的不同搭配下,通過陰陽平衡規律,協調臟腑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促進人體朝著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發展;五行生克制化規律,協調臟腑相互間任一臟器因失去平衡而發生疾病或衰弱;通過疏通經絡加強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七竅上下內外的溝通和精、氣、血、津液的充養,進而優化人體的生命活動[4]。
因此在健身氣功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介紹有關人體生命整體觀、陰陽學說、五行學說、五臟六腑、氣血、津液的相關知識,以便加深學生對健身氣功功理作用的理解。
(2)健身氣功常用經絡穴位的介紹。
在健身氣功的鍛煉中,很多動作需要適當地配合意識活動。如健身氣功中導引養生功十二法預備式時需意守丹田;易筋經的預備勢要求百會虛領,“摘星換斗勢”要求目視上掌,意存腰間命門處;再如八段錦中的“左右開弓似射雕”,展肩擴胸,可刺激督脈和手太陰肺經等經脈。如果學生不了解每個動作所涉及的經絡和穴位,在進行學習時就很難將動作做到位,更無法體會到每個動作的要領,從而影響練習效果[5]。
2.2.2 健身氣功教學原則
健身氣功是一門健身養生的學問,因此健身氣功的功法教學一定要注意適度運動,量力而行。運動量應采用由小到大,逐漸增加的原則。在教學內容上,應由淺入深,先易后難,逐漸提高。每套功法的難易程度不同,為了遵循由易到難和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進行功法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來安排教學順序。
2.2.3 健身氣功教學方法
(1)動作的示范與講解。
在健身氣功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是示范法和講解法。示范法有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兩種,在學習某個動作或者某套功法前,應該以完整示范法向學生展示完整的動作或功法,使學生對動作或功法有一個整體的印象,便于學生了解和掌握動作,在學生具有完整的技術印象之后,再逐漸用分解示范法結合講解法把動作或功法的細節向學生展示和說明,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動作。
完整與分解教學法二者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緊密配合,交叉使用。在健身氣功功法意、氣、形配合的教學過程中,也可采用分解和完整相結合的方法,一般先教動作,當學生動作熟練后,再逐漸將重點轉移到呼吸上來,要求動作與呼吸配合,強調動息結合,著重于息,最后向學生提出意念的要求,體現出意、氣、形三者的緊密配合。在教學實踐中,要針對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完整法和分解教學法。
(2)教師帶口令詞領做與學生自我練習。
當學生初步掌握所學動作時,教師應該繼續讓學生加深對動作的記憶,教師運用口令詞領做帶領學生集體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動作,待學生較熟練地掌握了技術動作后,再讓學生分組或獨自練習,一方面進一步熟練掌握技術動作;另一方面仔細體會每個動作要求的細節,同時結合意念活動,進一步體會動作的功理作用。
(3)采用多媒體教學。
目前,多媒體教學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它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能充分顯示動作的結構、過程、關鍵、要領與細節。同時,還可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領會,便于分析動作要領。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反復觀看技術動作,邊看邊聽教師講解,還可將關鍵的動作、動作組合反復觀看,使學生完整、準確地了解和掌握動作的全過程與難點、關鍵點。
鑒于此,教師在健身氣功教學中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可豐富教學內容,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有重要的意義。
(4)將中國古典傳統音樂設為背景音樂。
在健身氣功教學中,通過將中國古典傳統音樂設為背景音樂,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入靜,使他們心靜體松、精神內斂、心平氣和、排除雜念、調整身形、以意導動、坦蕩安穩,最后達到抑制不良心理活動,自我調整,改善心理健康的目的。
教師應經常參加健身氣功的師資培訓,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平時多從事健身氣功運動,加深對健身氣功的了解,這樣在教學中才能示范準確,講解精煉,使學生對動作有一個完整的感性認識。
教師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應具備相關的中醫基礎理論,提高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在教學中,將中醫基礎理論和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到健身氣功教學中,使健身氣功教學內容生動而豐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健身氣功的教學質量。
(1)在健身氣功教學中,首先要提高學生對健身氣功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生理、心理等諸多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要從健身氣功教學的實際出發,重點突出目的性,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只有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健身氣功教學質量。
(2)健身氣功教學具有體育教學的一般特點和共同規律,同時又具有自身的教學特點和特殊規律。作為教師應該研究和掌握這些特點與規律,優化教學過程,特別要研究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按循序漸進的原則安排健身氣功的教學內容。
(3)教師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還應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學習與健身氣功相關的理論知識,并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融入到教學實踐中,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1]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健身氣功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5.
[2]劉先,王震.近五年健身氣功實驗研究述評[J].搏擊·武術科學,2009,6(1):78-80.
[3]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1-2.
[4]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2
[5]陳新梅.談終身體育意識培養下的大學生健身氣功教學[J].體育師友,2012(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