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公正
(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溫州 325011)
運動隊建設是高職院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系統開展運動隊訓練能夠有效提高體育運動成績,運動隊是學校對外宣傳的窗口,參加比賽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的精神風貌,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有利于促進校園群體活動蓬勃發展,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有利于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的形成。然而,從高職院校的整體發展來看,運動隊建設與發展相對滯后,不利于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
以溫州市4所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溫州職院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溫州職院);浙江工貿職院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工貿職院);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溫科職院);浙江東方職院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東方職院)。
溫州高職院校運動隊建設較為普遍,每所高校都成立了數量不等的運動隊,運動隊項目建設主要傾向于籃、足、排等傳統項目[1],時尚體育運動項目開展較少,而突出亮點的特色運動項目雖有開展,但力度不夠大。如溫州職院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工貿職院的地擲球和網球;溫科職院的龍舟和南拳等。
調查發現,溫州高職院校為了提高運動隊管理的規范性,都制定了《運動隊訓練管理辦法》,但個別學校的管理辦法過于陳舊,甚至超過5年沒有修訂,缺乏與時俱進的內容,針對比賽缺乏激勵機制,學生評優、評先、入黨以及畢業分配等沒有與比賽成績掛鉤,致使個別運動成績優秀的學生甚至不愿參加運動隊訓練,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得不到提高,訓練中存在遲到、早退的現象。
高職院校教練員的待遇水平正在改善,但個別學校教練員的待遇仍然處于較低水平,特別是民辦高校教練員的待遇明顯處于劣勢,影響了教練員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制約運動隊正常訓練的主要因素。有些運動隊名義上雖然存在,但平時無人抓、無人管,遇到有比賽任務,臨時找幾個人突擊應付一下,結果是水平不高、成績不佳,高職院校運動隊缺乏長年、系統訓練的問題表現尤為突出,嚴重制約了運動隊競技水平的提高。
運動隊的訓練目標就是要不斷提高運動成績,在重大比賽中爭金奪銀,戰勝對手,這是運動隊管理的核心工作[2]。溫州高職院校參加省、市級的體育比賽較少,主要有浙江省兩年一屆的單項錦標賽或者四年一屆的大運會,由于浙江省高職院校數量達到了45所,使得體育競爭異常激烈,只有少數學校的學生能夠獲得較好的名次,而很多高職院校的運動隊面臨著回校后無法向領導交差,無臉見江東父老的局面,這使得高職院校在組隊訓練和參賽方面變的慎重起來。
3.1.1 突出特色運動隊建設
高職院校運動隊建設應突出重點,注重特色,不可貪大、貪全,面面俱到,應遵循寧缺毋濫的原則。組建一支運動隊之前應對同類院校該項目的開展情況進行調研和評估,對該運動項目組隊的可行性和經過一段時間集訓后可能取得的成績預期進行論證。在項目選擇上應摒棄三大球先入為主的思想,因為大的群體項目投入大,收效甚微[3]。例如:工貿職院擁有地擲球和網球兩支特色運動隊,學院對特色運動隊經費投入巨大,建設有世界級的地擲球訓練場館和浙江省高校一流的網球訓練和比賽場地,承辦過地擲球世界錦標賽和浙江省大學生網球比賽,該校已成為國家的地擲球訓練基地,取得過多項世界冠軍,其學院網球隊在浙江省大學生比賽中數次奪得冠軍,其發展勢頭迅猛。
3.1.2 開設運動隊專項訓練班
高職院校運動隊建設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由于運動隊訓練經費短缺,致使運動隊訓練無法實現常規化和系統化。開設運動隊專項訓練班,實質是將運動隊的建設納入到體育教學計劃之內,教練員的訓練按照正常的體育教學工作量進行計算,完成訓練任務成績合格的學生可獲得相應的學分,運動隊專項訓練班的開設,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學訓矛盾,還能很好地節約學生的訓練成本,為有運動潛能的學生提供發揮特長的舞臺和公平競爭的機會,增強運動隊的競爭力,促進運動隊的新陳代謝,很好的滿足了那些身體素質和運動天賦好的學生需要,擴大了運動隊的選材范圍,為運動隊建設提供人才儲備。
3.1.3 體育教師指導社團訓練
高校體育社團是大學生通過共同的運動興趣自發成立的群體健身組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因為有共同的體育愛好,使得高校大學生體育社團發展迅速。體育社團多以不同的體育項目進行劃分,具有一定的專項性,需要相關專業的體育教師介入和指導,合理有效的整合這部分資源,實現專業體育教師對大學生體育社團指導訓練,而且還能以社團為紐帶,讓團委部門參與到運動隊的建設中來,實現體育與團委兩個部門的協同合作[4]。體育教師指導社團訓練保證了學生群體活動的系統性和專業性,成為運動隊可依賴的第二訓練課堂,是高職院校運動隊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3.2.1 突出運動隊“以賽代練”的發展形式
目前,溫州高職院校的體育比賽逐年增多,每年都組織綜合性體育文化節,運動項目涵蓋廣,既有傳統體育項目也有新興體育項目,時間跨度大,以籃球比賽為例,有“迎新杯”籃球賽、班級籃球對抗賽、院級籃球賽和校級籃球賽等,基本上形成了“月月有賽事”的校園體育競賽氛圍,為運動隊競技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群體基礎。這些賽事大大提高了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對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也為運動員競技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以賽代練”的訓練方式不僅能使運動員產生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而且還能使運動員心理素質得到鍛煉,客觀上減弱了對競爭對手的恐懼感,有利于運動員競技水平的發揮。高職院校要實現“以賽代練”的訓練目的,必須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的競賽體系,增加競賽數量、提高競賽質量,積極創造機會,不僅要“走出去”還要“請進來”,主動加強與兄弟院校的比賽交流和學習。
3.2.2 完善并強化教練員和運動員的管理體制
為了提高教練員的工作積極性,鼓勵教練員長期系統的訓練,要保證訓練課酬應不低于標準課時計入該教師教學工作量,對于訓練成績突出的運動隊和教練員要大張旗鼓的宣傳和獎勵,在教練員的選用方面要大膽嘗試,擺脫本校的限制,擴大聘任的范圍。運動隊訓練時常與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發生沖突,如何解決好“學訓矛盾”是運動員管理的關鍵。為了保證運動隊的訓練質量,實現動隊訓練的正常化,溫州高職院校均制定了《運動員管理辦法》,重視運動員的制度化管理,訓練出勤與訓練補貼掛鉤,比賽成績與獎勵掛鉤;另一方面,對于刻苦訓練比賽中奪得優異成績的運動員可獲得相應學分,在學生入黨、評優、評先方面予以傾斜。從制度的層面激勵隊員刻苦訓練,創作優異成績,為校爭光。
3.2.3 拓寬運動隊經費來源渠道
高職院校運動隊經費來源單一、經費短缺是制約運動隊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拓寬經費來源,溫科職院,已經在體育經費來源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收取會費的辦法籌措資金。體育教師指導學生體育社團或俱樂部開展訓練活動,學生交納一定的活動經費定期參加社團訓練活動,運動隊訓練平時以俱樂部訓練形式開展,訓練經費由學院體育經費和俱樂部會費共同支付。(2)運動隊利用自身品牌效益,增加經費來源。例如:溫科職院的舞龍隊,經常被邀請參加一些企業、單位、學校的商業表演活動等,以此來增加運動隊的經費來源。(3)對社會有償開放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目前,高校羽毛球館、網球場、游泳池等有償開放經濟效益較好,有效的增加了高職院校運動隊的經費來源。(4)節假日對社會開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育興趣輔導班,主要項目有網球、羽毛球、跆拳道、籃球、乒乓球等,滿足青少年運動健身的同時,增加學院體育經費來源,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高職院校運動隊建設與發展普遍存在著經費短缺、訓練存在短期行為的現象,致使運動隊的訓練水平難以提高。建議高職院校要集中優勢突出特色運動隊建設,開設運動專項訓練班,將體育社團指導納入運動隊建設,確保運動隊訓練長期性和有效性;同時,還有重視“以賽代練”訓練形式,完善教練員、運動員的管理體制,拓寬經費來源,實現運動隊的可持續發展。
[1]馮國敏.科學高效實現高職院校運動隊管理與控制[J].中國教育導刊,2007(10).
[2]劉穎,陳靜飛.獨立學院構建高水平運動隊管理創新的理論研究[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2013(2):118-119.
[3]喬玉威.淺析高職院校運動隊的管理與對策[J].科技信息,2011(31):375,403.
[4]劉建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影響因素與發展對策[J].體育學刊,2005,12(2):66-68.
[5]杜君鵬.普通高校運動隊建設模式探討[J].四川體育科學,2013,10(5):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