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珊
(內蒙古通遼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通遼 028000)
近年來,素質教育背景下,國家對學生體育素養培養的關注度日漸提升。籃球運動作為一項集競技、健身及娛樂為一體的集體性運動項目,與兒童身心發育特點相符合,培養兒童籃球運動興趣,不僅能夠增強兒童身體素質,還能夠培養兒童體育鍛煉習慣,然而,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兒童籃球運動積極性,不利于兒童運動興趣持續發展。因此,加強對兒童籃球運動興趣培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從該地實驗小學中選擇30名7~10歲兒童,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15名。
文獻資料法:通過互聯網、書籍等檢索相關材料,為該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研究基礎;數理統計法:通過運用統計學方法,整理調查收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和分析;訪談法:對兒童籃球訓練興趣進行訪談,獲取相關信息。
通過對比實驗組采用新型訓練方法及對照組采用傳統訓練法,經過三個月時間,就興趣情況進行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在具體研究中發現,實驗組在采取新型訓練方式和方法后,對籃球運動感興趣人數較多,而對照組則恰恰相反,影響兒童籃球興趣的主要因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 教學內容枯燥、乏味
目前,部分學校開展體育教學仍然采取傳統教學方式和方法,過分強調籃球技術的傳授,忽視了體育教學本質意義,不利于兒童籃球運動興趣的培養[1]。多數情況下,籃球運動教學采用的是“講解—示范—練習”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兒童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課堂缺乏活力。
2.2.2 教學方式和方法落后
受到男生與女生性格特點所致,男生要比女生對籃球運動興趣更為濃厚,而傳統教學方式和方法過于落后,忽視對兒童個性特點的研究,一概而論的教學模式,使得部分兒童難以對該項運動產生興趣,最終影響兒童籃球運動興趣的培養。另外,還有部分學校籃球場地較少,無法滿足學生訓練需求。

表1 實驗組、對照組“訓練興趣”情況比較表
2.2.3 忽視隱性教育
隱性教育主要是指在兒童籃球訓練過程中,對兒童開展的美育、智育教育,簡而言之,通過籃球運動激發兒童喜愛籃球的情感。具體教學中,體育教師并沒有意識到籃球運動的本質意義,主要強調籃球技能,與素質教育具體要求相背離。
2.2.4 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兒童在學習技能的初級階段,動作掌握及糾正缺少自我判斷力,需要教師的及時指導和引導,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學評價體系尚不完善,過度關注兒童籃球技能的考核,忽視了對兒童參與度等方面的考核,直接影響兒童對籃球訓練的正確認識,不僅如此,很多兒童并沒有真正進行籃球比賽,在技能訓練時,缺乏自信心,從心里拒絕參與到籃球訓練過程中,長此以往,兒童逐漸失去對籃球運行的興趣[2]。由此可見,兒童普遍缺乏對籃球運動的興趣,而造成興趣不足的重要原因不僅表現在一個方面,而是教學觀念、方法等方面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教師是兒童籃球運動興趣培養的關鍵,其思想、觀念直接影響兒童對籃球運動的看法,而籃球運動項目的基礎要求是奔跑的速度,且大多數兒童熱衷于奔跑、追逐游戲,為此,在培養兒童籃球運動興趣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兒童樂于奔跑特點,并加強對該年齡段兒童特點的分析,播放相關比賽錄像,讓兒童能夠初步認識和了解籃球運動,而后,組織一些關于奔跑的游戲,如老鷹捉小雞等,讓兒童能夠充分體驗奔跑的樂趣,同時,在游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兒童好勝心,激發兒童主觀能動性,使兒童愿意學習奔跑技能,為日后籃球運動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逐漸培養兒童自主參與運動的習慣。
兒童身心尚處于發育階段,具有骨骼硬度偏低、但韌性較大;肌肉耐力差等特點,而籃球運動屬于枯燥型項目,如球性練習、腳步移動等,每項運動都需要長時間練習,才能夠掌握籃球技能,與兒童耐性較差特點形成了鮮明的差異,對于兒童來說,是對其意志力的一種考驗,為此,為了能夠讓兒童對此籃球運動產生興趣,教師可以立足于兒童發育特點,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兒童抗疲勞性。例如:分組接力游戲;通過“貼膏藥”、“耍貓”等游戲練習籃球基礎動作定位等,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創建輕松的教學氛圍,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兒童在游戲中保持興趣,并掌握基本的籃球運動要領,為日后參加體育運動奠定基礎[3]。
不同于中學生、成人,兒童籃球運動具有獨特性,由于兒童模仿能力較強、且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兒童對事物的了解需要依靠具體事物及直觀形象,兒童對直觀事物的興趣更加明顯,接受速度較快。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及推廣為兒童籃球運動興趣培養提供了極大支持,現代教育技術與籃球運動教學整合到一起能夠更好地適應兒童學習持續性較差的特點,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指導兒童進行籃球運動,并播放一些籃球運動的精彩片段等,增強兒童對重點籃球運動要領的記憶。大量實踐表明,運用多媒體輔助籃球教學,能夠有效增強知識直觀性,刺激兒童感官,充分發揮兒童善于模仿的特點,提高籃球運動教學質量。
在培養兒童籃球運動興趣過程中,應重視隱性教育的滲透,給兒童播放一些與籃球相關的勵志影視作品等,讓兒童能夠感受到籃球運動的魅力所在,使兒童能夠在日后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籃球運動中,同時,針對一些自信心較差的兒童來說,教師要尊重兒童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如按照運動能力、年齡及性別分組,拉近兒童之間的距離,減少部分兒童的失敗感,將游戲穿插于教學之中,真正實現“寓樂于學”目標。例如:在變向運球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兒童降低身體重心,結合“穿山洞”游戲,激發兒童興趣,從而在游戲過程中逐漸掌握籃球運動技巧,且通過兒童之間的配合和幫助,共同完成游戲任務,感受自身在集體中的重要性,增強兒童自信心,從而喜愛籃球運動項目。
為了能夠保持兒童對籃球運動的持久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仔細觀察兒童運動表現,多運用表揚、鼓勵等語言和眼神鼓勵兒童,及時發現兒童的閃光點,激發兒童善于運動的積極性,當兒童經歷失敗時,也要給予耐心指導和關心,不要指責,多給予兒童正面教育,預防負面作用對兒童學習積極性的影響。另外,教師要增強與兒童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建立和諧、民主師生關系,成為兒童的良師益友,突出兒童主體地位,幫助兒童克服籃球運動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促進兒童興趣持久性發展[4]。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加強對兒童心理及生理特點的研究,采取靈活方法,讓兒童能夠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并立足于教育的角度審視教學,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實現“育人”目標,從而促進兒童全面、健康成長。
根據上文所述,兒童籃球運動興趣培養并非一蹴而就,而針對兒童籃球運動興趣培養正如陶行知先生倡導的“解放”,應引導兒童多種感官參與到籃球運動當中,以最大限度激發兒童興趣,另外,教師要調整自身觀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增強籃球運動趣味性,創建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逐漸培養兒童對籃球運動的興趣,為日后健康成長提供更多支持。
[1]李贛.對我國籃球后備力量培養體制的思考——有感于四川籃球學校的成立[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0(1):81-82.
[2]劉小蓮,紀新智,姜元魁,等.高校作為我國籃球后備力量培養基地的可行性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25(4):538-539.
[3]胡文景.越南青少年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現狀調查與分析[D].吉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