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大領
(黃河交通學院體育部 河南武陟 454950)
準備姿勢。習練者立身中正,兩腳稍開立,兩腿夾角不要過大也不要過小,因為夾角越大兩腿合力越小,夾角太小的話,雖然有較大的合力,但不便于起跳時的協調和發力;兩腳要平行向前,忌腳尖外八或內扣,因為起跳時腳尖和前腳掌發力后,力量要進行上傳,一旦腳尖外八或內扣,當力量上傳至腳踝時,無疑會因力量轉向造成力量損失,同時也會因腳踝承受過大的轉向力致踝關節扭傷。
預擺。兩臂直伸,由體側經前向上慢慢舉起至前上方且向上發力,有拉伸軀干向上伸展的感覺,暗示習練者起跳時雙臂做直臂向前上方擺動和身體做伸展動作。然后隨身體緩慢下蹲兩臂再直臂經前經下至體后,充分后引兩臂,以便配合起跳。
圖2 起跳時動作示意圖
起跳。身體緩慢下蹲,屈膝下壓到適當位置,不宜屈膝下壓過多也不宜屈膝下壓太少,讓習練者感覺較為舒服或便于發力位置即可。起跳前,預擺下蹲時不宜使軀干快速向下運行,因為人體本身少說也有幾十公斤重的身體重量,身體快速下壓時雖然能夠給身體向上反彈帶來一定的彈性勢能,但也會向下方向產生較大的動能,這一部分動能需要人體下肢產生足夠的反作用力才能給予其抵消,然后再推動身體向上反彈,進而獲得一定量向上的速度。所以,預擺下蹲時,緩慢下蹲到合適位置后應停頓下來,使身體向下的速度也就是向下的動能減為零,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小給下肢帶來的反作用力負擔。預擺結束,下蹲后,雙膝不要外八也不要內扣,其原因同雙腳外八或內扣在力量上傳過程中,造成力量損失和關節損傷的機理相同。起跳時,注重全身協調發力,蹬地和手臂的擺動要協調一致,兩腳快速用力蹬地,同時兩臂盡量伸直由后往前上方擺動,向前上方跳起騰空。整個發力過程,盡量使力量沿著一條線由下而上傳遞,也就是說,要讓由腳尖或腳掌發出的力,沿著一條線經腳踝到小腿,由小腿經膝關節到大腿,再經髖關節到腰到軀干甚至最后到手指尖位置。由此可見,在整個力量上傳過程中,力量應盡量沿著一條線以鞭打方式上傳,盡量減小在關節處轉向造成的損失,同時也可避免給關節造成過大扭曲性負荷。另外,臂的直而快速的擺動也相當重要,因為在起跳的過程中,臂越伸直動力臂越長,同時向前上方的擺臂速度越快,會獲得較多的動能,會配合和帶動軀干獲得更大的動能。
如圖1所示:起跳前,預擺下蹲時不宜使軀干快速向下運行,因為人體軀干少說也有幾十公斤的重量,軀干快速下沉時會向下產生較大的動能,這一部分動能需要人體下肢產生足夠的反作用力才能給予其抵消,然后再推動身體向上反彈,進而獲得一定量向上的速度。所以,預擺過程中身體下蹲時,應使軀干緩慢下移或下移到合適位置后停頓下來,使軀干向下的速度也就是向下的動能盡量減小或減為零為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小給下肢帶來的反作用力負擔。
如圖2所示:起跳時,雙腳、雙膝不要外八(外翻)也不要內扣,因為起跳時腳尖和前腳掌發力后,力量要進行上傳,一旦腳尖、雙膝外八(外翻)或內扣,當力量上傳至腳踝或膝關節時,無疑會因力量轉向造成力量損失,同時也會因腳踝或膝關節承受過大的轉向力致關節扭傷。由此可見,整個發力過程,要讓力量沿著一條線經腳踝到小腿,由小腿經膝關節到大腿,再經髖關節到腰到軀干甚至最后到手的位置,在整個力量上傳過程中盡量避免力量轉向。
如圖2所示:起跳時,雙臂的擺動,除協調身體平衡外,也應充分發揮它的動能作用,忌過分屈臂擺或擺臂不充分。雙臂直而快速的擺動相當重要,因為在起跳的過程中,臂越伸直動力臂越長,同時向前上方的擺臂速度越快,會獲得較多的動能,雙臂所獲的動能能配合和帶動軀干總體動能的增加。另外,蹬地和手臂的擺動要協調一致,兩腳快速用力蹬地,同時兩臂盡量伸直由后下方往前上方擺動,注重全身協調發力,向前上方跳起。在整個力量上傳過程中,力量應盡量沿著一條直線上傳。
由上可知,立定跳遠起跳瞬間要想獲得最佳初速度,應注意以下事項:(1)預擺下壓軀干時,不宜下壓速度太快,應讓向下的動能減為零時再發力反彈起跳;(2)髖、膝、踝三關節迅速有力地蹬伸,同時上肢做出協調的擺動,起到帶、領、提拉的作用;(3)應利于力量沿著一條線鞭打式的上傳,避免力量在關節處轉向,以造成速度或力量損失;(4)雙臂的擺動,除協調身體平衡外,也應充分發揮它的動能作用,忌過分曲臂擺或擺臂不充分,應盡量伸直向前上方快速擺動。
[1]吳小明.如何提高初中生立定跳遠的成績[J].田徑,2012(8):4-7.
[2]王舒平.立定跳遠教學步驟與糾錯方法[J].田徑,2015(6):8-9.
[3]袁軍,顧學艷.淺析中考生立定跳遠技術及訓練方法[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5):192,195.
[4]劉麗.立定跳遠錯誤動作之我見[J].青少年體育,2014(10):16,95.
[5]于濤.立定跳遠的幾個重點環節[J].課程教育研究,2014(10):196.
[6]王勛.小學體育中的立定跳遠教學分析[J].吉林教育,2014(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