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申(遼源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遼源 136200)
淺談大專體育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李申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遼源 136200)
對于學生能力培養來說,進行體育教學是較為重要的途徑之一,尤其是大專的體育教學工作。現如今,大專體育教學工作不僅能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能夠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有效地培養。但是,就現實的大專體育教學工作的現狀而言,存在的問題較為復雜。教師只有加強對這方面的問題的重視,才能充分起到引導作用,提升學生們的實踐和創新能力。該文主要從大專體育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方面進行展開介紹,希望能夠給相關的大專體育教學人員提供相應的借鑒和參考。
大專院校 體育教學 學生能力 培養
從現如今教學發展的趨勢上看,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發展的希望,對于社會的建設工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大專院校的教學目標來說,其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對于大專院校學生能力的培養得到了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尤其是體育教學工作,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
1.1教學模式過于機械化
在多數的大專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往往重視體育課的專業課程,忽略了教學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雖然會設置相應的體育課程,但是只是單純的形式化設置。所以,學生們接受教育的內容也比較古板,缺乏新意。通常情況下,在體育課程設置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自身的能力進行設置,因材施教。但是,在大專體育教學課程的設置中,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位置,因此,學生們對體育課程缺乏興趣,大大降低了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無法達到教學目標。
1.2注重形式忽視內涵
大專體育教學工作的共同點就是教師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體育知識的狀態。而且,在體育達標訓練或者是技能考試的過程中,教師對成績的評定方式也比較單一,不會過多地對學生的自身特點以及學習的主動性進行考慮,而是訂立一定的標準,如果達到了,成績就會很好,反之成績會很不理想。可見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單純地以考試形式來判斷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體育教學形式嚴重地降低了教學的質量,事倍功半。
1.3教學質量差
多數的大專院校體育教學工作人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很難從實際出發對課程進行定位。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盲目地抄襲其它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標準,缺乏個體的創新性,沒有任何實際的內涵。教學內容的單一程度較強,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直接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夠,理論和實際無法相互結合,教學目的根本無法實現。
1.4教學設置和教學場地數量較少
體育教學和其它的教學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體育教學對于教學基礎設施和教學場地的需求量較高。但是有些大專院校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由于資金短缺或者是其它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場地狹小的問題,嚴重地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質量。學生們得不到充足的鍛煉,體育教學也會逐漸失去其應有的價值。
大專體育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就是在保證學生對體育基礎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能力,其中包括競爭意識、實踐能力以及組織能力等。具體來說可以表現在以下幾點。
2.1對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
從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未來的社會必將呈現出一定的知識性和競爭性。對大專院校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是保證其能夠更好地接受社會的前提和基礎。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逐漸養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并且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可見,進行體育教學有助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其在步入社會的時候可以成為一個有競爭意識,同時具有較強專業知識的人才。可以在社會發展的大潮中發揮自己的價值,而且,自身的進取心和拼搏能力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2.2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大專體育課程設置的過程中,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在此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能力以及對于體育課程的認識程度來進行不同的體育教學。這種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傳授的知識也比較全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針對現如今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大專體育教學課程采用了變化式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表現在體育課堂中,在其它的科目的教學以及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都有所體現。所以說,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2.3對學生組織能力的培養
學生自身的組織能力是其寶貴的財富,無論是在實際的學習生活還是步入社會之后,這種能力有助于提升個體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的能力。在大專的體育教學中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進行比賽,是培養學生組織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應該積極設置體育游戲和競賽,在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基礎上對自身組織能力進行鍛煉,進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2.4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現如今,想要在社會的某個領域發揮自身的價值,處于優勢地位,都取決于興趣和愛好。體育教學完全可以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培養,如果學生能夠經常參加體育比賽和表演,必然會豐富其業余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對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了培養學生的這一興趣愛好,體育教師需要對體育項目的內涵以及實際的訓練規則進行分解處理,學生們每一個環節都掌握了,才能夠從總體上增強對體育項目的興趣,促進其精神的滿足。
2.5對學生反應能力的培養
當大專院校的學生走入社會之后,如果反應能力較強,則其成功的可能性就相對較大。尤其是學生們進入工作崗位之后,反應能力和其處事能力以及應變能力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在大專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很多教學環節都會對這一能力進行培養,其中包括教師在教授籃球傳球以及進攻的技巧時,需要學生們在短時間內做出判斷和反映,用較短的時間贏得更多的機會。可見,學生們可以從體育教學中發現自己反應能力的不足,進而采取措施進行改進。
3.1學習技術能力的訓練
只有教師全面更新教育觀念,才能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才能注重加大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空間,才能有效地開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其教育教學觀念對教學活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始終把學習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維。
3.2豐富拓展體育教學內容
體育課教學內容設計時要針對學習目標盡量多的設計幾項教學內容,應側重于培養學生運用和創設各種手段進行健身的能力,加入新型的田徑項目,如:戶外運動、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課程,才能增加學生的參與熱情,更好的促進體育教育事業繁榮發展。
3.3增加體育教學的實效性
體育教學中的田徑教學是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在田徑普修課中,教師應在傳授基本技術、技能、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參加訓練的自覺能動性和創新積極性。
3.4加強體育學教學理論素養
大專院校體育教學基礎理論課主要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學校體育學。應當把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和體育實踐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從專業的角度加以理解。此外,還應當重視體育教學技能理論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獲得今后從事體育教學工作時所應具備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從而形成較高的教學能力,這些課程主要有體育測量與評價、體育科研與方法等。
通過以上的論述可知,大專院校的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增強學生基本體育方面的相關知識外,還要重視學生的能力加強。體育教學要和社會的發展和崗位的需要相結合,避免出現大學生步入社會之后無法適應的現象。另外,大專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對其實踐能力要求比較突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除了該文介紹的幾種能力的培養之外,還需要重視學生的社交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等。這也是促進體育教育達到預期目標的重要途徑。
[1]徐明偉.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奧運志愿者能力素質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112-116.
[2]王新,李寧.試論大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與實施方法[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11):85-86.
[3]徐志誠,林越英,張華光.論學校體育教育對終身體育養成的方略[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18(1):116-118.
[4]巴音道爾吉.對體育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16(5):135-137.
G642
A
2095-2813(2015)01(c)-02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