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工作的研究探討
楊小華胡道菊
掇刀區財政局湖北荊門448000
[摘要]《湖北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的實施,為加強全省國有資產管理提供了新的、有力的法律武器。筆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條例》頒布實施的重要意義,并對如何把握《條例》內容、精神以及全面推進貫徹落實提出了具體舉措。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研究探討
眾所周知,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職能、提供公共服務和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是財政管理的應有之義,是政府部門的應盡之責。《湖北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于2015年4月1日起施行,這為加強全省國有資產管理提供了新的、有力的法律武器。
1、契合新頒布的《預算法》要求。新頒布的《預算法》修正案明確提出建立以存量資產管理為基礎的預算編制體系。國務院《關于批轉財政部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確要求將政府資產作為政府財務信息的重要內容,在綜合財務報告中要全面、真實反映。《條例》從建立健全資產登記、統計報告和信息管理等方面進一步規范和加強了存量和增量國有資產的日常管理,為完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和健全預算編制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加快推進新《預算法》提供了法律保障。
2、契合全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實際需要。當前,全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不同程度的存在監管職責不清、產權不明、配置不公、處置隨意、奢侈浪費等一些不容忽視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僅影響著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而且越來越多地引起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條例》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和確立了全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基本框架,為深入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據,對于鞏固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改革成果,全面、依法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維護和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3、契合改革創新的相關要求。李克強總理在談到改革時重點強調:“改革要既有頂層設計,又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條例》填補了我國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方面的立法空白,是全國唯一的一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它的頒布和實施,是全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全省各級行政事業單位要珍惜成果,認真落實,不斷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水平,促進依法治國、依法行政。
《條例》起草過程中始終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立法的有效性;二是堅持以財政部35、36號令為內容框架,注重立法的延續性;三是堅持立足實際,注重立法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堅持學習借鑒兄弟省市經驗,注重博采眾長;五是堅持有所突破、有所前進,注重立法的創新性。在把握《條例》主要內容和精神的過程中,一是要理順監督管理體制。《條例》規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實行“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監管,單位占有、使用的管理體制”,理順了所有權、占有權和使用權的關系,強化了國有資產為國家所有的固有屬性。二是要依法明確財政部門的監督管理主體權責。《條例》規定各級財政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負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履行綜合監管職責,為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有效結合奠定了堅實的體制基礎,有效避免了多頭管理的尷尬。三是要全面實施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條例》厘清了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責,形成了部門協同配合的監管合力。四是要創新監管方式。《條例》要求建立資產配置預算管理制度、資產統一調劑制度、資產收益統一征管制度、資產信息公開制度、資產績效管理制度等,構建了新型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五是要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可以依法委托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實施部分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又要求依法委托社會中介機構對影響國有資產權益的權屬變動等事項進行評估和清查,旨在引入專業化、市場化管理手段,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從政府包攬轉向社會共治,解決國有資產使用效益不高和流失等問題。六是要促進科技創新。《條例》突出全省科教優勢,要求鼓勵支持事業單位科技成果的使用、處置,充分挖掘科技創新潛能,進一步推動全省科技實力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一)認真組織《條例》的學習宣傳,營造良好的執法氛圍。要將省直各部門、各單位學習和貫徹執行《條例》情況納入2015年全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管理考核。各級財政部門要參照省廳的做法,加強領導,精心安排和全面部署,將《條例》列為“六五”普法的重要內容,層層傳達貫徹,使本級財政干部和行政事業單位相關人員全面掌握和熟知《條例》,正確應用《條例》,要通過舉辦培訓班、專家解讀、知識競賽等多種方式以及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釋難解疑,使《條例》的精神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導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和監督《條例》的實施。
(二)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配套管理制度,規范執法行為。《條例》構建了全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基本框架。省財政廳要按照《條例》要求,對現有的規章制度進行全面清理,查遺補漏,抓緊制定和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和配置標準,并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積極開展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備物資、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以及事業單位創辦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國有資產的調研,力爭早日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真空問題,使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各項規定整合度更高、權威性更強、執行效果更佳。
(三)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維護法律的尊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條例》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內容設定了多項禁止性條款,對財政部門、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列舉,并按照違法違規行為的輕重設定了相應的行政責任和法律責任,其涉及面廣、情況復雜、執法難度大,需要各部門、各單位加強溝通,相互配合。省直各部門、各單位及相關的工作人員要牢固樹立法治觀念,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不能抱任何僥幸心理,不越線、不出格、不逾規,做到心中有法、慮必及法、行必依法,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增強法律的威嚴和震攝力。